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馬太福音簡介

 

  「新舊約聖經中,沒有一卷書在處理歷史主題上可以媲美馬太福音的。這書的構想偉大,又能夠把眾多的資料歸納在主體的概念下。」~薛恩

{\Section:TopicID=111}壹.在正典中的獨特地位

  馬太福音是橫貫新舊約的完美橋梁。書卷一開始就引導我們追溯舊約選民的先祖亞伯拉罕和以色列首位偉大君王大衛。書中所強調的事情及其強烈的猶太人口吻,加上作者從希伯來文聖經引述了許多經文,而這書又是新約的首卷,因此由馬太福音向世人展開基督的信息,是最合邏輯的。

  馬太福音長久以來都是四福音的首卷,因為這書一向被公認為首卷寫成的福音書,直到現代才有異議之說。而且,馬太有條不紊的寫作風格,最合適會眾誦讀。故此,馬太福音成為最受歡迎的福音書,有時甚至凌駕約翰福音之上。

  其實,我們不一定要看馬太福音為第一卷寫成的福音書,才算正統。然而,因為早期的信徒大部分是猶太血統的,而且人數達數千以上,故此把馬太福音放在新約之首,以切合他們的需要,這做法也頗有道理。

{\Section:TopicID=112}貳.作者

  外證 古往今來,稅吏馬太,又稱利未,一直被認為是首卷福音書的作者。由於他並非使徒中的要員,他寫馬太福音必然是基於一些因素,否則便令人大惑不解了。

  在古卷稱為「十二使徒遺訓」之外,還有殉道士猶斯丁、哥林多的丟尼修、安提阿的提阿非羅和雅典拿哥拉都認為馬太福音是可信的。教會歷史學家優西比烏引用帕皮亞的評論說:「馬太用希伯來文作神諭(Logia),讓所有人和他一樣能夠詮釋。」愛任紐、潘代諾和俄利根基本上同意這番話。人們普遍認為「希伯來話」是指希伯來人於主在世時所採用的亞蘭話,即新約所用的語言。但「神諭」是指甚麼?這個希臘字其實是舊約提到的神的聖言。可是帕皮亞卻不是這樣解釋。根據帕皮亞,他主要有三種看法:(1)神諭是指馬太寫的福音書,即馬太特別以亞蘭文寫的福音書,用意是希望贏得猶太人歸向基督,並啟導希伯來的基督徒。希臘文版本稍後才面世。(2)這是單指耶穌的話語。這些話語後來合併在福音信息裏。(3)這是指印證的書卷,即是引證舊約以顯示耶穌是彌賽亞的信息。觀點(1)和(2)較(3)為可信。

  希臘文版的馬太福音倒不像是僅僅翻譯本而已,它能夠普及廣傳(沒有遭早期的人反對),必定是基於一些事實。傳統的說法認為,馬太在巴勒斯坦傳道十五載,然後到外邦傳福音。可能他在主後四十五年把用亞蘭文寫成的福音書初稿遺下,給那些接受耶穌是彌賽亞的猶太人(稿子或者只是基督的講論)。稍後,他才完成希臘文版的福音書,使能普遍使用。與馬太同期的約瑟夫也作了類似的事。這個猶太史學家把他的《猶太爭戰》用亞蘭文作了初稿,然後再用希臘文寫成書。

  內證 可從一位敬虔的猶太人的研究,引證馬太福音的作者是馬太。這位猶太人深愛舊約,也是一位有恩賜又謹慎的作家和編輯。作為羅馬的官員,馬太應該能夠操當地人的語言(亞蘭語)和當時掌權者的語言(羅馬人在東方是操希臘語而非拉丁語的)。而且,書卷中詳細的數字資料、金錢的比喻和金融術語,加上精確而有條不紊的風格,都顯示作者很可能是個稅吏。非保守派學者顧斯庇認為馬太是這卷書的作者,他所持的部分理由是基於上述的事實證明。

  雖然有公認的外證和有力的內證,大部分非保守派學者仍堅拒傳統的看法,反對稅吏馬太為這書卷的作者。他們主要持兩大論點。

  首先,假設馬可福音是首卷完成的福音書(在今天,不少人認為馬可福音是「真理福音」),作為使徒和見證人的馬太,又怎會採用那麼多由馬可而來的資料?(馬可福音中有百分之九十三的資料在其他福音書中出現過)要回答這問題,首先要知道,沒有證據顯示馬可是首位完成福音書的人。古代見證人稱馬太福音是第一卷書,而且早期信徒又幾乎全是猶太人,這說法十分合理。但是,即使我們接受所謂「馬可先成書」的講法(許多保守的人士都接受),馬太也會認為馬可的福音書,內容大部分是追憶精力不倦的西門彼得──馬太的同工使徒,正如早期教會傳統上相信的(參看馬可福音的簡介)。

  另一個反駁馬太(或其他見證人)是作者的論點,是書中缺乏清晰生動的資料。毫無疑問,馬可曾經目睹基督的事工,因為他精彩的描述暗示了他當時是在場的。試問一個見證人又怎能平鋪直敘地只寫實情?或者,稅吏的性格可解釋這問題。為了讓我們更多思想主的話,稅吏馬太便刪減一切不重要的資料。如果馬可先寫福音書,馬太看到馬可直接地追憶彼得,而且還敘述得很好,他就會更加集中記錄主的事跡了。

{\Section:TopicID=113}𨦪.寫作日期

  一般人相信馬太先完成亞蘭文的福音書(或至少完成耶穌的講論),故主後四十五年,即主升天後十五年,是成書的日期。他有可能在主後五十或五十五年,甚至更後期才完成更為完全、正規的希臘文版福音書。

  認為這卷福音書在耶路撒冷被毀(主後70年)後完成的講法,顯然是人不信基督能夠詳細預言未來,其他理性的理論也輕蔑或忽略屬神的啟示。

{\Section:TopicID=114}肆.背景與主題

  當耶穌呼召馬太時,馬太不過是個年輕伙子。馬太生來是猶太人,他受訓為稅吏,也任職稅吏。他毅然放下了一切,跟從耶穌。他得到的一個收穫,是成為十二使徒之一。另外,他也被揀選寫第一卷福音書。一般人都認為馬太便是利未(可二14;路五27)。

  在馬太福音中,他說明耶穌就是以色列人長久盼望的彌賽亞──唯一有權合法繼承大衛王位的人。

  這巷書並非旨在敘述基督生平。全書以基督的家譜和早期事跡起筆,然後立刻提到基督約三十歲時的傳道生涯。在聖靈的引導下,馬太選了救主的生平和驗證祂是神的受膏者(就是彌賽亞和基督的意思)的事跡來敘述。本書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引入高潮,從審判、死亡、埋葬、復活至升天。當然,本書的高潮,替人類的救恩奠下基礎。故此,這書被稱為福音書,並非主要為記述罪人得救恩的方法,乃是為描述基督犧牲的工作,這犧牲使救恩得以成就。

  《新約聖經註釋》旨在啟發個人的研讀和默想,而不是要作透徹、學術的釋經。最重要的,是希望為讀者創造熾熱的心,渴望再來的王。

  即或是我願以更熾熱的心志,

  即或是我願以更甜蜜的冀盼,

  嘆息等待𣿫的再來。

  啊,基督!

  渴望見𣿫來臨的蹤跡。

~選自邁耶斯《聖徒保羅》

{\Section:TopicID=115}大綱

壹.彌賽亞王的降生和家譜(一)

貳.彌賽亞王的早年事跡(二)

𨦪.準備彌賽亞的傳道工作和祂職事的展開(三~四)

肆.天國的憲章(五~七)

伍.彌賽亞施行大能的奇蹟和恩典並眾人的反應(八1~九34

陸.彌賽亞王差派往以色列的門徒(九35~一○42

柒.敵對和拒絕的人愈來愈多(一一~一二)

捌.王宣稱以色列的拒絕會帶來一個過渡形式的國(一三)

玖.彌賽亞不厭煩施恩,卻遭到多不勝數的敵視(一四1~一六12

拾.王預備祂的門徒(一六13~七27

拾壹.王指教門徒(一八~二○)

拾貳.王的獻上和遭拒(二一~二三)

拾𨦪.王在橄欖山的講論(二四~二五)

拾肆.王的受難和死亡(二六~二七)

拾伍.王的得勝(二八)

──《活石新約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