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第十七章
玖.人子訓誨祂的門徒(一七1~一九27)
一.關於絆倒人的危險(一七1,2)
本章的連貫性或思路頗為模糊,好像路加把幾個不相干的題目湊合一起。但基督開首對絆倒人的危險的講論,可以跟第十六章末財主的故事連起來。過奢華、自滿和安逸的生活,很可能成為信心幼弱者的絆腳石;尤其一個出名的基督徒,他會成為別人跟隨的榜樣。因此,引導主耶穌基督的跟從者去過物質主義和崇拜瑪門的生活,是何等嚴重的事。
當然,這個原則可以概括地應用。小子可以因被鼓勵去愛世界而絆跌;可以因涉及情慾的罪而絆跌;也可以因任何淡化聖經中明確意思的教導而絆跌。任何引導他們偏離單純的信心、奉獻和聖潔的事物,都是絆腳石。
主知道人的本性和世界的險惡,祂說絆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這並不減輕絆倒人之人的罪。就是把磨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沉到海的深處,比絆倒人還強。很明顯,這麼強烈的言詞不但要描繪肉身的死亡,而且指到永遠的定罪。
當主耶穌提到絆倒這小子裏的一個,極可能不單包括小孩,似乎也指到信心幼嫩的門徒。
二.關於需要饒恕人的心(一七3,4)
在基督徒的生活中,不單有絆倒人的危險;也有心藏怨恨,得罪你的人道歉時你拒絕饒恕的危險。這正是主在本段經文要處理的。新約教導關係這個題目的步驟如下:
1.如果一個基督徒被另一個基督徒惡待了,他應該先從心裏饒恕那得罪他的人(弗四32),讓他自己的靈裏免去仇恨和惡毒的意念。
2.然後他應該私下找那得罪他的人,勸誡那人(3節;太一八15);他若懊悔,就應該得凓饒恕。即使那人重複犯罪,然後又說懊悔,也要饒恕他(4節)。
3.如果私下勸誡不聽,被惡待的人應該帶一、兩個見證人同去(太一八16)。如果那人還是不聽,事情就應該交給教會處理。若不聽教會,就與那人斷絕交通(太一八17)。
勸誡和其他紀律處分並不是要羞辱那得罪人的人,而是要挽回他,使他恢復與主和與弟兄的相交。所有勸誡都要出於愛心。我們無從判斷一個得罪人的人是否真誠悔改,必須接納他自己悔改的話。因此耶穌說:「倘若他一天七次得罪你,又七次回轉說,我懊悔了,你總要饒恕他。」這是天父恩待我們的方式。不管我們怎樣時常叫祂失望,我們仍然可以確定:「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壹一9)
三.關於信心(一七5,6)
一七5 對使徒來說,在一天裏饒恕七次,若不是不可能,就是有很大的困難。他們感到自己不能表露這樣的恩典,因此求主加增他們的信心。
一七6 主的回答顯示,信心的多少並非問題,信心的素質才是重點;並且,問題也不在於多得信心,而在於運用已有的信心。我們的驕傲和妄自尊大叫我們不能饒恕弟兄,這種驕傲需要根除、丟棄。如果像一粒芥菜種大小的信心,可以連根拔起一棵桑樹,栽在海裏,這樣的信心就更容易叫我們勝過阻礙我們不斷地饒恕弟兄的硬心和頑梗了。
四.關於有用的僕人(一七7~10)
一七7~9 基督的真奴僕沒有驕傲的理由,妄自尊大必須被連根拔起,在原位栽上一個真知道自己無用的心。這就是奴僕的故事給我們的教訓。僕人整天耕地或是放羊,經過一天苦幹後從田裏回來,主人沒有叫他坐下吃晚飯;相反,主人吩咐他束上圍裙,豫備晚飯,奴僕要等到做完所有工作,才可以喫晚飯。主人不用感謝奴僕為他做這些事,這是奴僕的分內事。畢竟,一個奴僕屬於他的主人,他的首要職責是順服。
一七10 門徒也是主耶穌基督的奴僕,他們屬於祂──包括靈、魂和身體。在加略山救贖的光照下,他們為救主所作的,沒有甚麼足夠補償祂所付上的;因此,門徒作完一切在新約聖經中吩咐他的,仍必須承認自己是無用的僕人,所作的只是他應分作的。
根據雷赫聲的說法,奴僕有五個標記:
1.他必須願意接受接二連三的工作,又不被體諒。
2.這樣做的時候,他必須願意接受沒有人感謝他。
3.做完這一切後,他必不指責主人自私。
4.他必須承認,自己是無用的僕人。
5.他必須承認,當他以溫柔謙卑的態度來作和忍受他要接受的,他也不過是盡了自己的本分50。
五.耶穌潔淨十個痲瘋病人(一七11~19)
一七11 不感恩的罪是門徒生活中的另一個危險。十個痲瘋病者的故事正好說明這點。我們看到主耶穌往耶路撒冷去,途經撒瑪利亞和加利利的邊境。
一七12~14 祂進入一個村子,有十個長大痲瘋的看見祂。由於自己的病況,他們沒有走近祂,但從遠處高聲喊叫,求祂醫治。祂賞賜他們的信心,叫他們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意思是他們到達祭司那裏時,痲瘋病會被醫治。祭司沒有能力醫治他們,但他們被設立宣告痲瘋得潔淨。痲瘋病者聽從主的話,前往祭司的居所;他們去的時候,病就奇妙地得到潔淨。
一七15~18 他們都有信心得醫治,但十個中只有一個回去感謝主。有趣得很,這個是撒瑪利亞人,是猶太人不屑與其交往的鄰居。他俯伏──敬拜的正確姿勢──在耶穌腳前──敬拜的正確地方。耶穌問得潔淨的不是十個人麼,但只有一個,「這外族人」,回來感恩。其餘的九個在哪裏呢?他們沒有一個回來歸榮耀與神。
一七19 主耶穌對這個撒瑪利亞人說:「起來走罷,你的信救了你了。」感恩的只有十分之一,這人承受基督的真財富。耶穌以活潑的祝福來迎接我們的回轉(15節)和感謝(16節)。「你的信救了你了」表示,雖然那九個人的大痲瘋得潔淨,但第十個更從罪中得拯救!
六.關於神國的來臨(一七20~37)
一七20,21 我們很難知道法利賽人提出有關神的國的問題是出於誠意,還只是嘲笑;但我們知道作為猶太人,他們盼望一個有極大的能力和榮耀的國度臨到。他們尋找可見的跡象和政治上的劇變,救主告訴他們:「神的國來到,不是眼所能見的。」意思是至少在當時,神的國不是以外在可見的形式來到。這不是一個可見的、地上的和暫時的王國,可以指出在這裏或在那裏的;相反,救主說神的國在他們心裏的,或者說得更確實一點,在他們中間。主耶穌的意思不是說神國實際上在法利賽人的心裏,因為這些頑梗的宗教偽善者,心裏沒有地方給予作王的基督。祂的意思是神的國在他們中間。祂是合法正統的以色列王,祂行了神蹟,向所有人展示祂的憑據。法利賽人卻不想接待祂。神的國已給他們顯明了,但他們卻完全不去留心察看。
一七22 主對法利賽人講述的時候,形容神的國已經來到;但祂轉向門徒時,說到神的國是未來的事情,在祂第二次降臨時建立。祂首先描述祂第一次和第二次降臨之間的空檔時期。日子將到,門徒巴不得看見人子的一個日子,卻不得看見。換句話說,他們渴望一個日子,祂在地上與他們同在,他們與祂享受甜蜜的相交。那些日子在某種意義上,是祂以權能和極大的榮耀再來的日子的預嘗。
一七23,24 許多假基督會興起,統治者會宣告彌賽亞已臨到,但跟從祂的人不被任何這類的假警報所蒙騙。基督的再臨好像閃電,從天這邊閃到天那邊,是可見和清楚明顯的。
一七25 主耶穌再次告訴門徒,在任何這些事發生之先,他自己要受許多苦,又被那世代棄絕。
一七26,27 再回到祂來作王這個題目上。主教導說,緊接那榮耀的事件發生之前的日子,好像挪亞的日子那樣,人又喫又喝,又娶又嫁。這些事不是錯的,都是正常合法的人類活動;人的罪惡在於只為這些事而活,沒有思想神,也沒有時間給神。挪亞和家人進方舟後,洪水就來到,把其餘的人都滅了。因此,基督的再臨意味凓對那些棄絕祂憐憫的人的審判。
一七28~30 主又說,祂第二次降臨以前的日子類似羅得的日子那樣。當時的文明發達,人不單又喫又喝,而且又買又賣,又耕種又蓋造;人的努力帶進一個沒有神而安定繁榮的黃金時代。正是羅得和妻女離開所多瑪的那日,就有火與硫磺從天上降下來,把這罪惡的城滅了。人子顯現的日子,也要這樣;那些只顧享樂、自滿和做買賣的都會被消滅。
一七31 那日子,留戀地上的東西才會危及人的生命。如果他在房上,就不應試圖回屋裏搶救任何財物;如果他在田裏,就不要回家;他應該逃離那些審判將要臨到的地方。
一七32 雖然羅得的妻子在催迫下才願離開所多瑪,但她的心仍留在城中,從她回頭向後望就知道了。她離開了所多瑪,所多瑪卻沒有離開她;因此神把她滅了,變成一根鹽柱。
一七33 凡想要保全生命,但只顧肉身安全而不理會靈魂的,必喪掉生命。另一方面,任何人在大災難期間,因為對主忠心而喪掉生命的,實際上必救活生命到永恒。
一七34~3651 主再臨是一個分離的時間。兩個人睡在一個床上,要取去一個接受審判;另一個作信徒的,要留待進入基督的國度。兩個女人一同推磨,一個不信的,要在神怒氣的暴風中被取去;另一個屬神的,要留待與基督一同享受千禧年的祝福。
事有湊巧,第34和35節剛好配合地球的圓形狀。地球的這邊是晚上;另一邊,正如那些活動顯示,是白天。這個事實所顯示的科學知識,直至多年後才發現。
一七37 從救主的話,門徒充分了解到,祂的再臨是對叛逆的世人,從天上而來的災難審判。因此他們問主審判會在那裏發生。祂的回答是,屍首在那裏,鷹也必聚在那裏。鷹或兀鷹象徵迫在眉睫的審判,因此回答的意思是審判會猛烈襲擊各種形式的不信和對神的反叛,不管在甚麼地方發現。
在第十七章,主耶穌已提醒門徒,苦難和逼迫就在他們前頭;在祂榮耀顯現之先,他們要經過嚴厲的試煉。為預備他們,救主進一步給他們有關禱告的教訓;在以後的章節中,我們會看見一個禱告的寡婦,一個禱告的法利賽人,一個禱告的稅吏,和一個禱告的乞丐。──《活石新約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