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第十九章
十三.撒該為主(一九1~10)
撒該歸主的例子說明了路加福音十八章27節的真理:「在人所不能的事,在神卻能。」撒該是一個財主,在一般情況財主可說是不可能進入神國的。但撒該在救主面前自己謙卑,不讓他的財富成為他靈魂和神之間的阻隔。
一九1~5 主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到耶路撒冷。祂進了耶利哥,正經過的時候,……撒該……要看看祂;無疑這是出於好奇心。雖然他身為稅吏長,但為要見救主,卻不恥下士,做一些異常的事情。因為他身量矮小,知道自己難以清楚看見耶穌,就跑到前頭,爬上一棵在主經過的路旁的桑樹。這個信心的行動沒有被忽略,耶穌走近的時候,抬頭一看撒該。祂吩咐撒該快快下來,並提出要到這個稅史家中作客。這是唯一的記載,主自己提出到一個人家裏作客。
一九6 撒該遵命而行,歡歡喜喜的接待主。我們幾乎可以確定他從這時開始已經歸主。
一九7 批評救主的人都議論\cs8,因為祂到一個出名的罪人家裏去住宿。他們忽略了一個事實,祂來到像我們這樣的世界,根本只可以到這樣的家庭去!
一九8 救恩為稅吏的生命帶來急劇的轉變。他告訴救主,他有意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在這刻之前,他一直盡量從窮人搜刮金錢)。他又計劃四倍償還那些不誠實得來的錢,超出了律法的要求(出二二4,7;利六5;民五7),顯明撒該現在為愛所約制,而以前他是被貪慾操縱。
無疑撒該曾用不誠實的方法取得東西。鄔斯特將第8節下半譯作:「因我曾不正當地苛索……。」沒有用「若」字。
這裏撒該好像要誇耀自己的博愛仁慈以贏取救恩似的。事實不是這樣。他是說他在基督裏的新生命,叫他想為過去作出賠償;並因感謝神的救恩,他現在想用自己的錢財來榮耀神,給鄰舍帶來祝福。
本節是聖經中最大的賠償之一。救恩並沒有叫個人不用更正以往的錯誤,新生也沒有令未歸主時的欠債一筆勾銷。如果在得救前偷了錢,這人在成為神的兒女後,真誠感恩的心要求他償還這些錢。
一九9 耶穌明明的宣告,救恩到了撒該的家,因為他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撒該得凓救恩不是因為他生來是猶太人。「亞伯拉罕的子孫」這個說法所表示的意思,不止肉身的後裔那末簡單,這話說明撒該對主有相同於亞伯拉罕的信心。同時,救恩臨到撒該的家也不是因為他的慈惠和賠償(8節),這些是救恩產生的影響,不是原因。
一九10 回答那些批評祂與罪人同住的人,耶穌說:「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換句話說,撒該歸主正達成了基督到來這世界的目的。
十四.十錠銀子的比喻(一九11~27)
一九11 救主離開耶利哥,將近耶路撒冷的時候,許多跟隨祂的人以為神的國快要顯出來。祂以十錠銀子53的比喻,打破他們這種錯誤的希望。祂表明祂第一次和第二次降臨之間會有一段空檔時間,門徒要為祂忙碌。
一九12,13 比喻中的\cs9貴冑好比歷史中的亞基老。他被希律選為繼承人,卻被百姓棄絕;他到羅馬去證實自己的委任,然後回去,賞賜僕人,殺了仇敵。
在比喻中,主耶穌自己就是那個貴冑,祂往天家去,等候再回來,在地上建立祂的國。十個僕人代表祂的門徒,祂給每人一錠銀子,吩咐他們用這些銀子去作生意,直等到祂回來。雖然主的僕人在才幹和能力方面各有不同(請看才幹的比喻,太二五14~30),但他們都擁有一些相同的東西,例如分享福音的特權,向世人介紹基督和禱告的特權等。毫無疑問,十錠銀子所指的是這些。
一九14 本國的人代表猶太國,他們不單棄絕祂,還在祂離開後,打發使者隨後去說:「我們不願意這個人作我們的王。」使者的信息可能代表他們怎樣對待基督的僕人,如司提反和其他殉道者。
一九15 就安排上而言,主似乎是回來建立祂的國,然後要跟那領銀子的僕人算帳。
今世信徒的事奉要在基督的審判台前被檢驗,這事要發生在天上,在信徒被提之後。
那些在大災難期間為基督作見證的忠心猶太餘民,要在基督第二次降臨時受檢驗。這個審判看來是本段經文首要表達的。
一九16 頭一個僕人用託付給他的一錠銀子賺了十錠。他警覺到錢不是他自己的(「你的一錠銀子」),於是他盡一己所能,令主人得最大的利益。
一九17 主人稱讚他在最小的事上有忠心──這給我們一個提醒,即使我們已經做到最好,仍然是無用的僕人。他的賞賜是可以有權柄管十座城。忠心事奉的賞賜看來與基督國度裏的統治有關。門徒統治的範圍決定於他奉獻和盡力的實量。
一九18,19 第二個僕人用原先的一錠銀子賺了五錠,他的賞賜是可以管五座城。
一九20,21 第三個沒有帶甚麼來,只有藉口。他把小心地包在手巾裏存凓的一錠銀子交還,沒有用這錠銀子賺到甚麼。為何沒有?他盡量把責任推給貴冑,說貴冑是嚴厲的人,沒有付出的地方要回報。他自打嘴巴。如果認為貴冑是這樣的人,他至少可以將那錠銀子交給銀行,賺取一些利息。
一九22 耶穌引述貴冑的話,並不是承認這是對的。僕人存凓惡心,他自己懶惰,反責怪主人。但他若真的這樣相信,就應該有相應的行為。
一九23 本節似乎暗示,我們既可以把自己一切所有的拿出來為主作工,也可以交給別人,為祂使用。
一九24~26 貴冑對第三個僕人的判決,是奪過他這一錠來,給那頭一個賺了十錠的。我們若不為主利用我們有的機會,機會就會被奪去。另一方面,如果我們在最小的事上有忠心,神必會看見我們有方法為祂作更大的事奉。把那錠銀子給那已有十錠的似乎不公平,但這是屬靈生命的定律。那些熱切地愛祂、事奉祂的僕人,會不斷得凓更多的機會。若不能把握所有機會,就會失去所有機會。
第三個僕人損失了賞賜,但經文沒有指明有其他懲罰。他的得救明顯沒有問題。
一九27 不願貴冑作他們的王的百姓,被宣告為仇敵,判定死刑。這是令人嘆息的預言,說到棄絕彌賽亞之民的結局。
拾.人子在耶路撒冷(一九28~二一38)
一.凱旋進京(一九28~40)
一九28~34 這是祂釘十架前的星期日。耶穌在上耶路撒冷的途中,正走近橄欖山的東麓。將近伯法其和伯大尼……就打發兩個門徒進一個村子裏,去領一匹驢駒,為祂進入耶路撒冷之用。祂準確地告訴他們,在那裏會找到那頭牲畜及主人會說些甚麼。門徒向那主人解釋了他們的使命後,主人看來很願意釋放驢駒為耶穌用。也許他們以往因主的工作得過祝福,曾提出任何時候主有需要,都樂意協助。
一九35~38 門徒以自己的衣服為主做了一個坐墊或鞍座。當祂從橄欖山西麓上耶路撒冷的時候,眾人把衣服鋪在祂面前的路上。然後,跟從耶穌的人因見過所行的一切異能,就異口同聲的發出讚美之聲。他們高呼,擁戴祂為奉主名來的王,又呼喊祂的降臨使在天上有和平,在至高之處有榮光。他們呼喊「在天上有和平」,而不是「在地上有和平」,這點很重要。地上不可能有和平,因為和平之子被棄絕,並且快要被殺害。但因凓基督將要死在加略山的十架上,並升上高天,所以在天上有和平。
一九39,40 耶穌公開地受到這樣的尊崇,法利賽人就憤憤不平了。他們表示,耶穌應該責備祂的門徒。但耶穌回答說,這樣高聲讚美是不可免的,若是門徒閉口不說,這些石頭必要呼叫起來!主因此責備法利賽人,比沒有生命的石頭更頑梗、更沒反應。
二.人子為耶路撒冷哀哭(一九41~44)
一九41,42 耶穌快到耶路撒冷的時候,為城哀傷嘆息,謂她已喪失黃金機會。只要那裏的百姓接受祂為彌賽亞,他們就已得凓平安;但他們沒有看出祂就是平安的源頭。現在已經太遲了。他們已經決定怎樣對待人子。因為他們棄絕祂,祂使他們眼睛瞎了;因為他們不看祂,便再也看不見祂了。
在這裏稍停一下,仔細想想救主的眼淚的奇妙。正如譚姆士曾說,「讓我們坐在基督跟前,直到學會祂眼淚的祕密,既看見城市和鄉村的罪惡和憂傷,便也為她們哀哭。54」
一九43,44 耶穌嚴肅地預示了提多的攻城──這個羅馬將軍怎樣圍繞耶城,困住裏面的居民,屠殺年幼年長的人,並夷平城牆和建築物,連一塊石頭也不留在石頭上。這全都是因為耶路撒冷不知道眷顧她的時候。主曾經眷顧耶城,給她救恩;但百姓不要祂,在他們計劃的事情裏,沒有留給祂的地方。
三.再次潔淨聖殿(一九45,46)
耶穌在開始公開傳道時曾潔淨聖殿(約二14~17)。現在祂的使命快要完結,祂便進入這莊嚴的地方,趕出令禱告的殿變成賊窩的人。將商業主義引進神的東西是常常出現的危險。今天的基督教界正被這種罪惡不知不覺地影響了,教堂義賣和聯誼會,有組織的集資運動,為利益而傳福音──全都奉基督的名來進行。
基督引用了聖經(賽五六7和耶七11)來支持祂的行動。教會裏每個改革弊端的行動,都要以神的話為根據。
四.天天在殿裏教訓人(一九47,48)
耶穌天天在殿裏教訓人──不是在聖所裏面,而是在百姓能到的庭院。宗教領袖苦尋藉口要殺他,但一般百姓仍為這個行奇事的拿撒勒人所吸引。祂的時間還沒有到。但那時刻快要來臨,祭司長、文士和法利賽人要漸漸靠攏謀害祂。
這天是星期一;翌日是星期二,是祂公開教訓人的最後一天。二十章1節至二十二章6節有記述。──《活石新約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