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哥林多前書第一章

 

使徒的小引(一1-3

在保羅的哥林多前書的首十節經文中,提到耶穌基督之名,不會少過十次。這一封是艱難的書信,因為這封書信論到的是艱難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保羅首先想到的就是耶穌基督,以後一再想到的也是耶穌基督。在教會裏,有的時候發生難題,就用教會的法規去處理,這是以人的公正的態度去處理;在我們的日常事務上有甚麼難處,有的時候我們用自己的心智精神力量,謀求解決。保羅並不這樣。在艱難的景況之下,他仰望耶穌基督。在基督十字架的光照下及基督的愛中,他謀求解決。

這小引告訴我們三件事。

(一)它告訴我們有關教會的事。保羅說,在哥林多上帝的教會。這不是哥林多的教會;這是上帝的教會。在保羅看來,不論在那裏,只要是基督徒聚會的處所,那裏就是上帝教會的一部分。他不會說蘇格蘭的教會或是英格蘭的教會;他不會用地方的名稱去稱呼教會;他更不會用宗派的名稱去稱呼教會。在他看來,教會就是上帝的教會。如果我們從這角度去看教會,我們就會有更多事實,使我們合一,少有地方上的不同,而使我們分裂。

(二)這段經文告訴我們有關個人基督徒的事。保羅提起三要點。

(甲)他是在耶穌基督裏成聖的。動詞\cs9成聖hagiazo)一字,意思是藉獻祭,把他分別為聖,歸於上帝。基督徒是藉耶穌基督的獻祭,成聖歸於上帝。做一個基督徒,就是基督為他死,並且確知這一件事,並且知道祂的祭是一件非常特別的捷徑,使我們歸屬上帝。

(乙)保羅描寫基督徒乃是蒙召作聖徒的。翻譯聖經的人如了好幾個字;原文聖經只用一個字。那就是hagios。這樣翻譯沒有給我們一幅確實的圖畫。Hagios所指的乃是獻給上帝的人或物,為上帝所有,為上帝所用。這一個字用於指一座聖殿或一件祭物,劃分出來給上帝。如果是一個人,他被劃分出來,特別歸屬上帝,他必須在品德上及生活上表明他是合乎上帝所用的人。因此hagios這一個字有譯為聖徒的。

不過這字的字根意義是分開。一個hagios的人是與眾不同的,因為他已經從尋常的人中分開,專屬於上帝。這一個字是猶太人用作描述他們自己的;他們是hagios laos, 聖潔的百姓,與其他人民在完全不同的國度,因他們是特別的屬於上帝,從眾民中分別出來,事奉祂。當保羅稱基督徒是hagios的時候,他的意思是他與別人不一樣,因為他特別屬於上帝,事奉祂。那種不同的表現並不是要避開日常的生活。乃是表現在日常生活的質素上。

(丙)保羅致書於所有在各處求告我主耶穌基督之名的人。基督徒蒙召,加入一個社團,他的界限包括一切上天下地。這對於我們有極大的好處,如果我們有的時候超越我們的小圈子,舉首高瞻遠矚,想到我們是居於像宇宙一樣大的上帝的教會。

(三)這段經文告訴我們有關耶穌基督的事。保羅寫下了『我主耶穌基督』,於是,覺得好像說得不夠,他改正他自己,又加上了基督是他們的主,也是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不只屬於一個人,或是一個教會。祂是我們的主,也是眾人的主。基督真是奇妙,眾人都特有耶穌基督完全的愛;『上帝愛我們中的每一個人,好像只愛我們當中的一人一樣。』

感恩的必要(一4-9

在這段感謝的經文裏,三件事特別顯明。

(一)以前的應許,現已成為事實。在保羅向哥林多人宣揚基督教的時候,他告訴他們基督能為他們成就的事,現在他十分愉快的宣稱一切他保證基督所能做的,都實現了。一位宣教士向一位匹克特(Pict)的君王說,『如果你接受基督,你會見到奇事一件一件的發生──每一件事都會實現。』經過最後的分析,我們不能用辯論的方法,令人接受基督教;我們只能對他說,『試一下,你就會看到所發生的事』,確信如果他這樣做的話,我們所說的,必然實現。

(二)上帝所給的恩賜。保羅在這裏用他一個喜愛的字,charisma。這一個字的意義是上帝給人的白白恩賜。這恩賜是非人力所能獲得,也是他不配受的。在保羅看來,上帝的恩賜有二方面。

(甲)救恩是上帝的恩賜。人不能依靠自己的成就與上帝重新和好。這不是一種賺得的恩賜;這完全是出於上帝愛心的厚惠(參閱羅六23)。

(乙)這是一個人所有的任何特別的恩賜,及在人生中任何特別的裝備(林前十二4-10;提前四14;彼前四10)一個人有說話的恩賜或醫治的恩賜,一個人有音樂的或其他藝術的恩賜,一個人的雙手有工藝的恩賜──這一切恩賜都是從上帝而來。如果我們完全有這樣的領悟,對於我們的人生,必會帶來了新的特色和新的氣氛。這一切才幹並不是我們自己的成就,這些乃是上帝的恩賜,因此都是上帝的託付。我們不能隨我們的意思用它們;我們要隨上帝的意思用它們;不能為我們的名譽利益,乃是為榮耀上帝和人類的好處。

(三)論到終極末後的事。在舊約中,常常見到主的日子。這一天是猶太人盼望上帝直接介入歷史;這一天舊的世界要毀滅,新的世界要誕生;這一天眾人要受審判。基督徒接過這一個觀念,而把主的日子成為主耶穌的日子,把這天當作耶穌大有榮耀權柄再來的日子。

這真是一個審判的日子。英國詩人卡德夢(Caedmon)在他的一首詩裏畫出一幅審判的日子的圖畫。他想像十字架矗立在世界的中心;從十字架上發出一道有X光般滲透力量的光線,揭穿一切事物的偽裝,把真相顯露出來。這是保羅的信仰,當最後審判來臨的時候,在基督裏的人,可以毫無恐懼的迎接它,因為他穿上的,不是他自己的善功,而是基督的功勞,因此沒有任何人可以控告他。

分裂的教會(一10-17

保羅對在哥林多的教會所發生的事故,開始他的彌補的工作。他是在以弗所寫的。當時在一位名叫革來的婦女的宅第中,有基督徒的奴僕,有事往哥林多去,回來帶了分裂不和的不好的訊息。

保羅有二次稱哥林多的信徒為弟兄們。正如一位老釋經家伯撒(Beza)所說,『弟兄們這稱呼隱藏深意。』保羅的用這稱呼有二層的意思。第一,他減輕了他斥責的話,不像出自一個手持教鞭的老學究,乃是出於一位充滿愛心的人。第二,他要向他們表明他們之間,分裂不和的不當。他們既是弟兄,他們應富有弟兄的愛,生活在一起。

保羅要把他們拉攏在一起,他用兩個有趣的詞句。你們都說一樣的話,(巴克萊的譯文是:『你們要講和,彌補你們的歧見。』譯者註)『講和』一詞用於敵對雙方,消除成見,言歸於好。保羅希望他們彼此相合。相合是一個醫藥上的字,指折斷了的骨又合上了,脫了臼又接上了。不合是不自然的。為教會身體健康及有效活動,必須加以醫治。

保羅指出哥林多教會的四個派系。他們沒有離開教會,這種分裂乃是在教會以內。保羅所用分裂的一個字是Schismata。這字的意義是衣服的裂縫。哥林多的教會有危險變成一件醜陋的破衣。我們注意這些派系都用教會有聲望的人的名字--保羅,亞波羅,磯法。其實,他們與這些派系毫無關係。他們之間毫無裂痕。這些派系沒有得到他們的同意,他們也毫不知情,就用他們的名字。世界上往往會有這樣的事,所謂支持他的人,對他比他的公開敵人,更成問題。讓我們看一下這些派系,找出他們的立場。

(一)有些人稱為是屬於保羅的。毫無疑問的,他們主要是非猶太人的派系。保羅時常宣講基督徒自由的福音,不再在律法之下。很可能這一派系把自由變為放縱,利用他們新獲得的基督教作為他們任意妄為的藉口。布特曼(Bultmann)說過,基督徒的表顯是在基督徒接受的聖命中。他們忘了福音的表顯是在他們接受的基督教真理的聖命之中。他們忘了,他們的被拯救,不是有自由去犯罪,乃是有自由不去犯罪。

(二)有的派系聲稱,他們是屬於亞波羅的。在使徒行傳十八章二十四節有亞波羅的簡單的描述。他是一個從亞力山大來的猶太人,有口才,熟悉聖經。亞力山大是智力活動的中心。學者們以引喻解釋聞名,從簡單的經文中,可以獲得最深奧的意義。這裏是一個他們所行的例子。在亞力山大的作品中,有一本巴拿巴書信。它參閱創世記十四章十四節及十七章二十三節所論亞伯拉罕為其全家三百十八人施割禮。在希臘文裏以數字代表字母。十人所代表的字母是iota,接下去的就是eta。這兩個是耶穌Jesus)的首二字母。三百所代表的是tau。這是十字架的形狀。因此,在古代所發生的這一件事上已經預言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亞力山大的學問知識,充滿了這一類的事。更進一步說,亞力山大人都是熱中於學識的優美。事實上,他們智化了基督教。無疑的,這些聲稱屬於亞波羅的人都是有學問的人,他們把基督教從宗教變成哲學。

(三)有的聲稱屬於璣法。磯法是彼得這個名字的猶太格式。他們大多是猶太人。他們教導一個人必須仍要遵守律法。他們是高舉律法的律法主義者,因此,他們就忽略了恩典。

(四)有的聲稱他們是屬於基督的。這裏有兩種可能。(甲)在希臘文,原文的抄本,絕對的沒有標點符號,字間也沒有空隙。很可能這裏並不指一種派系。這是保羅自己的評論。這一段經文的標點符號或許是如下:『我是屬保羅的;我是屬亞波羅的;我是屬磯法的──不過是屬基督的。』很可能這是保羅對這十分不幸的情勢所作自己的評論。(乙)如果不是這樣,它所指的是一派系,他們必然是一個小而嚴厲的派系。他們聲稱在哥林多,只有他們是基督徒。他們的錯誤並不在乎他們說他們是屬於基督,乃是在乎他們一切行動都好像基督只是屬於他們的。這很可能是一個小的,不妥協的,自義的派系。

我們不要想保羅輕視洗禮。受保羅洗禮的人都是非常特殊悔改信主的人。司提反或許是保羅所帶領的第一個歸主的人(林前十六15);基利司布正是在哥林多管理猶太會堂的那一個人(徒十八8);該猶或許就是招待他的主人(羅十六23)。主要的要點是──受洗是歸入耶穌的名下

這一詞句在希臘文裏,含有非常密切的關係的意思。把錢放在一個人的名下,就是把錢存入他的戶口。出賣一個奴隸,放在他的名下,就是不容置疑的,這奴隸是為他所有了。一個軍兵宣誓忠於該撒的名下,他就絕對屬於君王了。歸於名下含有完全所有的意義。在基督教,其含意更深一層。基督徒不只為基督所有,並且以一種奇妙方法,與基督合一。這是保羅所要說的話,『我深幸忙於傳道,因為如果我有時間施洗的話,你們中間會有人說,他們受洗不是歸基督而是歸屬於我。』保羅並不輕視洗禮;他慶幸的是他所做的沒有令人誤會他們不屬基督而屬於他。

保羅聲稱他用簡單的話語,把基督的十字架置放在人的前面。以美麗的詞藻,巧妙的語調,修飾十字架的故事,會令人想到文字,更甚於想到十字架的事實,想到寫這故事的人,更甚於想到十字架的訊息。保羅的目的,在人前置放的,不是他自己,只是基督並一切他的偉大。

在猶太人為絆腳石,在外邦人為愚拙(一18-25

對有文化教養的希臘人及虔敬的猶太人說來,基督教所講的好像是一派胡言。保羅乃自由的引用以賽亞的話(賽廿九14;卅三18)表明人的智慧必然失敗。他用不可否認的事實以引證世界上所有一切的智慧從末找到上帝,現在仍有人盲目摸索的追尋祂。人類的這種追求,乃是上帝的計劃,使人了解他們自己的束手無策,這樣,準備了接受祂的道路,祂乃是真的道路。

這基督教的訊息究竟是甚麼?如果我們研究使徒行傳中的四篇偉大的講章(徒二14-39;三12-26;四8-12;十36-43),我們看見在基督教所講的道中,有些不變的因素。(一)宣告上帝應許的時候已經來到。(二)耶穌生平,受難,復活的概述。(三)宣告這是應驗先知的預言。(四)宣講耶穌必再來。(五)逼切的勸告人悔改並接納所應許的聖靈的恩賜。

(一)對猶太人說來,這訊息是絆腳石。有兩個理由。

(甲)一個在十字架上結束生命的人,在猶太人看來,不可能成為上帝所揀選的人。他們指出在他們的律法上很清楚的說,『被掛的人是在上帝面前受咒詛的。』(申廿一23)。被釘十架的一件事,要證明耶穌是上帝的兒子,對猶太人,這事的本身已完全加以否定。這似乎是不太尋常,不過就是把以賽亞書第五十三章放在他們的跟前,猶太人也不會想到受苦的彌賽亞。十字架對猶太人,在過去和現在一樣,都是相信耶穌的難以越過的阻礙。

(乙)猶太人求神蹟。在上帝的黃金時代裏,猶太人尋求驚人的事件。就在保羅書寫書信的時代裏,有好幾個假的彌賽亞。他們以神蹟的應許去蠱惑百姓。在主後四十五年,有一個人名叫丟大(Theudas)的。他說服成千的人放棄了他們的家,跟隨他到約但河,應許說,只要他一發令,河水分流,他們要在乾地上由他帶領,行過約但河。在主後五十四年,有一個人從埃及來到耶路撒冷,聲稱他是先知。他說服三萬人,跟從他到橄欖山,說他一發令,耶路撒冷的城牆就要坍毀。這種事是猶大人所追求的。他們所見到的耶穌:他是溫柔謙卑,避免炫耀,專門服事人,最後被釘在十字架上

對他們看來,耶穌沒有可能是上帝所揀選的那一位。

(二)對希臘人來說,這訊息很是愚拙。這也有兩個理由。

(甲)在希臘人的觀念中,上帝第一個特性是apatheia。這個字的意義尤甚於沒有感情;其意義是完全沒有感覺。希臘人辯論說,如果上帝是有喜,怒,哀,樂的感覺的話,就在那時,表明人能使上帝感動,因此他乃大於上帝。所以,他們繼續往下辯論說,上帝必然不能有甚麼感情,因此祂不會接受任何的感動。上帝的受苦,對希臘人來說,完全是一件矛盾的事。

他們說得更進一層。蒲魯塔克(Plutarch)宣稱,要說上帝參與人事,對上帝說是一種侮辱。上帝在必要上必須與世界沒有絲毫的關連。道成肉身的觀念,上帝成為人,會引起希臘人的反感。奧古士丁,在他沒有歸主之前,好久已是成名的偉大學者,能夠以學者權威說,在希臘哲學家中,他們的教訓幾乎都與基督教的教訓相平行的,只有一件在希臘的哲學中所沒有的,那就是『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克理索(Celsus)在第二世紀末葉,劇烈的攻擊基督教,寫道,『上帝是善,美,樂,並且是在最美,最善的地方。如果「祂下降而入人間」,他必捲入改變之中,從善變為惡,從美變為醜,從樂變為憂,從至好變為至壞。誰願選擇這種改變!對必朽的來說,改變是一件自然的事;不過對不朽的來說,他是住在永恒不變的境界裏。上帝必不會接受這種改變。』希臘人想道成肉身是完全不可能的。對於有這樣想法的人,像耶穌這樣受苦的人有可能成為上帝的兒子,這完全是一件不可信的事。

(乙)希臘人追求智慧。希臘文sophist(智者)一字,本來不含甚麼惡意,但後來這一字指一般頭腦靈活,口齒狡猾,賣弄聰明,他能以三寸不爛之舌,把不好的說得頭頭是道,有它的理由。這一種人浪費無數時間,討論那些不值得討論的細事末節,他的目的不在乎解決問題,只是在玩弄頭腦的遊戲中,得到光榮。屈梭多模(Dio Chrysostom)形容希臘的聰明人,『他們像沼澤中的青蛙,閣閣高鳴;他們是人類中最可憐的人,因為他們愚蠢,卻自以為聰明;他們展示他們的聲名與學生的人數,好似孔雀展示它們的尾巴。』

我們無法描述這般在希臘有燦爛生花之舌的雄辯家。浦魯塔克說,『他們施展他們甜蜜的聲音──音樂的聲調,語氣的抑揚,響應的共鳴。』他們注重的不是思想的內容;他們注重的是表達的方法。他們的思想可能含有毒質,只要它們外面包糖衣。斐羅斯他杜(Philostratus)告訴我們說,在羅馬有一位出名的智者,名叫亞得良(Adrian),他的聲名很大,只要他報信的人,拿通告,說他在那裏演講,議會裏就會空無一人,就是在看比賽的人,也會離開場地,去聽他演講。

屈梭多模描繪在哥林多地峽競技會時熱鬧的情況,除了所謂智者以外,還有形形色色的人。『你們可以聽到許多的智者,這一般可憐蟲,高喊互相謾g,還有所謂他們的門徒喧嚷爭吵;許多作者朗誦他們無聊的作品,許多詩人歌誦他們的詩篇,許多演戲法的賣弄他們的戲法,許多占卜者解釋奇事怪異,成千的訟師扭曲訟事,不在少數的商賈高喊買賣。』希臘人沈湎於美麗的詞藻。基督徒傳道人以率直,毫不委婉的言語去宣揚訊悹。對希臘人看來,他們是一般粗俗沒有教養的人,只配為人譏笑嘲弄,不配為人傾聽尊重。

在這樣的猶太或是希臘生活的背景裏,基督教的訊息似乎很難有成功的機會;不過,正如保羅所說,『上帝的愚拙比人的智慧聰明;上帝的軟弱比人的剛強更有力。』

羞愧的榮耀(一26-31

教會是由最單純,最卑賤的人組成。保羅以此事為榮。不過我們不要想初期的教會完全是由奴僕組成。就在新約裏,我們也看見社會上有崇高地位的人做了基督徒。例如:在雅典有丟尼修(徒十七34);帕弗的總督士求保羅(徒十三6-12);在帖撒羅尼迦和疪哩亞有尊貴的婦女(徒十七412);管銀庫的以拉都,他或許是在哥林多的(羅十六24)。在尼羅王時代,征服不列顛(Britain)的將軍普羅塔斯(Plautius)的妻子葛麗西那(Pomponia Graecina)為道殉難。在多米田(Domitian)時代,第一世紀的末葉,國王自己的從兄弟,克勒門茲(Flavius Clemens),因為相信耶穌,為道殉難。在第二世紀的末葉,俾斯尼亞(Bithynia)的總督普林尼(Pliny)寫信給羅馬皇帝圖拉真(Trajan)說,基督徒來自社會的各階層。不過教會的實在狀況真是如此:其極大多數的基督徒都是單純、卑微的人。

大約在主後一百七十八年,克理索(Celsus)寫了一篇非常激烈的文章攻擊基督教。他所譏諷的正是基督教的能以吸引一般平常的百姓。他宣稱基督教的觀點是這樣的:『不要讓有教養的人接近,聰明人和有見識的人也是這樣;因為這一類的事,我們都認為罪惡;只要讓無知的,缺乏見識和教養的,愚蠢的人勇敢的前來。』他寫有關基督徒的話:『我們看見他們留在自己的家裏,有的是作整理羊毛的工人,有的是鞋匠或鐵匠,他們是最未受教育及庸俗的人。』他說基督徒是『像一蝙蝠──或是從蟻洞裏爬出來的螞蟻──或是在沼澤周圍的青蛙互相爭鳴──或是在污泥的一角聚集在一起的蟲咀。』

這正是基督的榮耀。在羅馬帝國全國,共有六千萬奴隸。在法律的眼中,一個奴隸只是一件『活的工具』──他是物,不是人。主人可以拋棄一個年老的奴隸,像他拋棄一柄舊鏟或一柄舊鋤一樣。他可以把酷刑加在奴隸身上以取樂;他甚至可以殺他。對奴隸說來,他們無所謂婚姻;就是他們的兒女都屬他們的主人,正如母羊生出的小羊,不屬母羊,而屬於它的主人。基督教把人以為物的人成為真實的男人與女人,更進一步,使他們成為上帝的兒女;它使不受人尊重的人產生自尊;它使沒有生命的人獲得永生;它告訴人們,即使他們不受人注意,但是上帝卻萬分的關懷他們。它告訴人們,在世界的眼中,他們雖算不得甚麼,可是在上帝的眼中,他有重大的價值,甚至犧牲祂的獨生兒子,為他們死。基督教以往是,現在仍然是,在整個宇宙中,最使人昇高的東西。

保羅引用耶利米書第九章廿三,廿四節的經文結束這一段話。布特曼(Bultmann)這樣說:最基本的一種罪是自逞或是得人稱賞的慾望。只有在認識倚靠自己,我們不能做甚麼,只有上帝能為我們成全一切,真正的宗教就在此時開始。這是人生中奇妙的事,富人認識自己的軟弱和缺少智慧,結果他成為強壯聰明。經驗告訴我們,當一個人想他能憑藉他自己應付人生的一切問題,結果卻自取滅亡。

我們必須注意保羅所提出的基督為我們所做的四件大事。

(一)祂是智慧。只有跟從祂,我們才能行在正道上;只有聽祂的話,我們才能聽見真理。祂是人生的專家。

(二)祂是公義。在保羅的作品中,公義的意思總是與上帝有正當的關係。只憑我們自己的力量,永遠不能獲得。只有在我們認識惟有依賴耶穌基督的時候,我們才能獲得。這並不憑藉我們為上帝做了些甚麼,乃是完全憑藉上帝在耶穌基督裏所為我們成全的。

(三)祂是呈獻。只有基督的同在使人生達到它應達到的樣式。伊壁鳩魯(Epicurus)常告誡他的門徒說,『你們的生活應當好似伊壁鳩魯時常看你們。』與基督的關係並無這『好似』的兩個字。基督徒與祂同行,只有與祂作伴的時候,人才能使他的衣服不受世界的污染。

(四)祂是拯救。戴奧真尼斯(Diogenes)常發怨言說,人們都往見眼科醫生,牙科醫生,但從不見能醫治他們靈魂的人(他所指的是哲學家)。耶穌基督能拯救人脫離過去的罪,現在的無援,及將來的恐懼。祂是幫助我們從自我及罪的奴役中的解放者。──《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