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第十講 愛──神聖的滑劑

 

經文:林前十三章

  神把屬靈的恩賜給所有的信徒,讓所有信徒都有其重要性;神並沒有把所有恩賜集於一個信徒身上,神要信徒們彼此依賴,一同作基督徒。但是罪惡把神的安排曲解了,很多時候,因為想要的恩賜得不到,就生嫉妒的心;有時因自己有的恩賜他人沒有而驕傲;本應藉神所賜的恩賜彼此合一;但竟成為彼此分裂的方法。幸好愛如漿糊把我們粘結起來,成了神聖的滑劑,使我們的恩賜可以使用。

  英文「愛」字給人太多濫用,以致意思變成非常空幻;用這字來愛神,愛配偶,愛國家,愛家人。新約聖經希臘文作者真正明白這個問題,希臘文用三個字來分別愛。聖靈寫聖經時仍覺得不夠。聖靈從希臘文找出個隱藏的字AGAPE,把這字充滿聖經的意義。

  除非人和基督有個別關係,否則無條件的愛是難以想像的。愛常是我愛你,你愛我相互的關係;唯在耶穌基督裏,我們找到了無條件的愛,只有賜給,不必回報。

  聖靈所用AGAPE,本章正是用這個字。在本章保羅並非稱愛為恩賜,他稱這愛為「最妙的道」(十二末句)一個生活的道路和方法。愛有個沒有包含的字眼,曾是一條命令叫大家遵守;但是恩賜是臨時的,時過境遷恩賜就沒有了;但愛是永恆的,我們帶到天國去。耶穌說所有的誡命用兩條可以包括。愛神又愛你的鄰舍;愛神就帶來了救恩,愛鄰舍豈非我們成聖的過程嗎?

  本章有兩短段落,13節愛的需要,愛把特殊的品格和道德;帶入屬靈的恩賜裏面。47節愛的本質,愛就是人和耶穌基督,神秘的聯合產生的結果。813節愛是永無止境,聖經說愛實在超越過恩賜,恩賜有時間的限制,愛卻是永恆的。

  愛的必需(13)哥林多教會和其他教會一樣,「方言」在教會中引起了問題。哥林多人認為方言是非常超越的恩賜。第2節論三種的恩賜,把「先知講道」和「明白各樣奧秘」並列。除了得到神的啟示,「奧秘」是人無從知道的,能宣講奧秘,實是先知講道的恩賜。第二種是各種知識的恩賜,最後就把全備的信,和能夠移山並列;信心和神跡合併就行出神跡來。恩賜是人所擁有的;愛是忍的本質。聖靈把恩賜給信徒,所以恩賜本身是好的。第2節並無說恩賜算不得甚麼;不過說明,如果有恩賜沒有愛,那麼恩賜就算不得甚麼,如果沒有愛,就算能夠發揮出去的最大品行,在神國仍然沒有益處。如果把所有的恩賜配合言行使用而沒有愛,仍然無益。有恩賜沒有愛好像沒有汽的汽水,人不要喝。到底甚麼才有最大的益處?具備甚麼品格才稱得上屬神偉大工作的表現;就算有這麼多出人意表的偉大事;但神說若沒有愛,這一切仍屬無有。如用方程式表達,恩賜減愛等於零。

  愛的本質47節沒有給愛作出一個定義,只不過解釋一下,這些形容,多數用反面的說法,愛的內容實在太豐富,若用否定說法,較易明白它的定義。這裏說了愛的特徵,正好一語道破當時哥林多教會面對的難處。保羅心裏的負擔,只要教會中實行愛心,那些問題都不成問題了。

  聖經叫我們要攻擊罪惡,但這章聖經曾用否定之法來形容愛。在這場與罪惡爭戰中,如果我們真滿有愛心,我們就不會作出罪惡的事了。良善只有一個,但不法之事很多,愛是積極的,不要參與罪惡是消極的。聖經論及「愛」肯定的一面,愛妻子必定要關心妻子;這可分為兩方面來講,一方面必須有行動,另方面不能袖手旁觀。關注妻子到底當作甚麼?從消極的反面來講,我愛我的妻子,所以我絕對不犯罪惡;愛妻子是積極的行動,不犯罪是消極的表達。首先請留意,愛是恆久忍耐的,意即在人生受苦之中忍耐下去,對於被挑引的不滿投訴的反應非常緩慢。愛是恩慈的,新的聖經用「恩慈」只此一次。恆久忍耐專對待犯罪的人,表明基督徒的忍耐力。這種態度來自舊約,是消極的。恩慈則指因人家惡行受苦的人,基督徒不受限制去愛;恩慈是從新約聖經的觀念而來,是積極的。愛是不嫉妒,嫉妒是見別人興旺心懷不滿,別人有財富,恩賜;自己沒有好處心中不樂。你看見別人成功,應與人一同快樂。保羅說:「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羅十二15)我在教會中的感受,與哀哭者同哭是容易的,與喜樂者同樂較難;人家受苦給予同情較易,人家有成功繁榮安定,與其同樂較難。我們最大的傾向是嫉妒;愛就不當如此。愛不是自誇不張狂自大自懊。「張狂」乃各種欲望,想得人稱讚。「不自誇」包括自欺在內。其實,自誇和張狂都是驕傲的表達。驕傲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比任何人超越,一種是過度自卑覺得不及任何人好,到處訴說自己一無所有。保羅說你應當對自己的恩賜才幹有準備的策略。請留意第5節「不作害羞的事」意即言行舉止十全十美不至害羞;愛絕對不作任何事情後來自引為羞恥的。害羞是羞辱的效果,羞辱和愛是互相違反的。姊妹啊!讓我勸告你,當男士注目看你,表示愛意想作出私慾行為;其實並非真正愛你,能有聖潔才是真正純潔的愛。

  「不求自己的益處,基本的關心和興趣不在自己,總渴望別人得到好處。當我接觸中國文化和中國人一同吃飯時;發現中國人不求自己的益處,捨己地以佳餚款客,首先把最好的挾上給別人,正合這裏的說法。可是不求自己的益處非只在飯桌上。

  「愛不輕易發怒」不隨便發脾氣,不輕易引起不滿。「不計算人的惡」意即不隨便推算人不好行為的動機,更不要懷疑別人。這較為難以實行;比如你遺失東西,第一個思想就是懷疑被竊;但愛就不即刻把人的動機視為邪惡。

  「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6)不義代表惡毒傷害別人的罪,包括所有道德上不義的事。喜歡真理和喜歡不義相反;不過第6節把兩個對比放在你面前,「愛」作某些,「愛」不作某些。

  請留意第7節「凡事包容」對人生苦惱沉默包容忍受;這字眼乃「被隱藏包凓在器皿中」聖經說的包容,則將所有不滿排除,如同船不容水進入船中一樣。或像屋頂排除雨水保護我們。「凡事相信」這句話也屬難解釋之一,我們的思想實在能夠信任別人。有個教師問學生有沒作弊?學生答:「沒有」。教師相信這個學生所答。另位教師對那位教師說:「你為甚麼這樣容易相信人呢?」答:「我相信學生的話,除非有人證明他撒謊。」「凡事盼望」意即雖遭失敗,都不以為是最終的失敗;就算失去希望的理由,仍然懷凓盼望。約伯說:「就算祂殺我,我仍要信靠祂。」愛的表達正是基督徒和基督聯合的效果。

  請將你的名代入以上經文中的愛字,看看是否適合表達你自己?請省察自己的成績如何?

  813節給我們看見愛是永無止境的。47節看見愛有很好的道德特徵,一直恆久存到永遠。敬虔的人生活的不幸,當你實踐那些不幸時,你就要為天國生活作最好的準備。愛之所以存到永久;愛是你品德永遠的發展。這段經文用過「知道」「知識」的字眼。第8節說到知識和恩賜有關係,知識終歸於無有,和我們到天堂得到永恆的知識兩者作強烈比對;也將親見的或看得見的,兩者作強烈比對。保羅認為最超越的是先知講道的恩賜;接凓,他把先知講道的恩賜,與哥林多認為知識的恩賜,又加上方言的恩賜,一齊來看。第8節說這三種恩賜終歸停止。910節說這些都是有限的。例如我們研究宇宙,無論窮極研究都是有限而已;在今生我們不能說任何事物,是完全知道的。聖靈將知識和先知講道的恩賜給我們,使我們越發完全知道;到了你上天堂時,就能完全看見知識和先知講道不再需要了。1112節保羅用比方來解釋如今和將來兩者的分別。

  第一例證(11以作孩子和作成人比較,作孩子時,我們的思想動作都是孩子氣;到了成人就改變了,絕非做孩子時是錯的,只是不足夠。

  糢糊不清鏡中的反照見了真體,古時代鏡子不像現代的美麗,是用金屬磨亮而成,無法清楚反照自己的容貌。我們如今所見的是模糊不清的影子,到了天國將看得清楚,如同神看我們那樣的清楚。

  最後一節保羅說:「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全都是存到永恆的。當我讀此段聖經,覺得保羅說錯了;雖然愛是永恆,但信和望就不應該是永恆的。希望的意思是望向將來;但到了天堂,就無所謂看見與否;所以最初我誤解信和望到了天上就沒有了;但經詳細默想才發覺,原來幼稚的想法錯誤。說到信徒與神之間的關係,常存在信和望。信和望合成信靠,正如我今生信靠神就盼望後世信仍然存在;到了天堂門口,神不會把我趕走;所以我和神之間的關係常需要信和望。愛是三者之中最大的,是神人共有的,愛是神屬性之部分;信和望神不須有的,如果愛真正要實踐,必須從神賜下;信和望由信徒自己去領受。信而無愛就失敗,望而無愛就死去。我們曾說過的方程式:恩賜減愛等於零。恩賜加愛等於成功。有了愛,恩賜才有意義。

  現在回到本章34節,請用耶穌基督代入愛字。請思想!將你自己的名代入愛字,和耶穌基督的名代入愛字,兩處之差何其大;我們失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成就。

  耶穌基督確是愛的道路,我們愛祂,以祂為主宰,為拯救的途徑。── 韓力生《哥林多前書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