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Section:TopicID=169}一個傳道人的存心

 

(十二章十二至末節)

  傳道人的存心,是極關重要的,故保羅在末後便討論到這個問題。傳道人應如何存心。

  (一)不累教會(十四節)這不消說是指凓錢財方面說的。保羅不願增加哥林多教會錢財上的負擔,寧可自食其力,上面已經說過了。這節的兒女和父母,也許是一個比喻:父母,是保羅比作自己,兒女是保羅比作哥林多的信徒。

  傳道人,最好不取教會薪金,但現在教會是薪金制的,我們也不要破壞。聞某熱心司堂者捐盡所有於教會,自己卻受月薪二元,這堪為我們的模範。現在教會有兩個危險:第一,是有些傳道人每年向教會領大筆薪金,為教會之累。第二,是有些掛凓自由傳道的招牌,遇事往往不肯負責,且欲以此傲人。所以我勸凡可以過得去的傳道人,不要多受薪金,免為教會之累。也勸凡要獻身做自由傳道的可愛同勞,要認清楚主的旨意,若非主的許可,總要領受些薪金為宜。在近日中國教會快要實行自理之時,照我的意思,傳道人的生活,要十分簡單,薪金要受,但不宜過多,依這原則做去,則教會可不為其累了。君以為然乎?

  趁此,也和各位討論傳道人欠債問題。我以為傳道人不當向人借債,尤其不可拖欠人的錢債。若然,這便是罪惡。我曾向人借過債,後來有人說我是罪,我心不服,及今思之,實在是罪。聞某傳道人,因結婚而欠下人們一筆大債,現在生了兒女,還未清還,致教會蒙羞,主名受辱,而工作亦受很大的影響,這不算是罪麼?或說:傳道人薪金菲薄,處生活程度昂高時代,雖欲不欠債,其可得乎?答:我提議傳道人當力避浮夸,奢侈,時髦的習尚,實行刻苦簡單的生活,就是為此之故。若大家能切實遵行,教會受益不尟。

  (二)為信徒靈魂甘心費財費力十五節)(傳道人為要救人靈魂,有時不止費力,更要費財。保羅更不止此,他說:『我是大有憂愁,心裏時常傷痛,為我弟兄,我骨肉之親,就是自被咒詛,與基督分離,我也願意。』(羅九章二三節)故我們這樣做,若能稍收果效,還得些安慰,最怕,是費財費力,而結果卻等於零,那更難堪。像保羅說:『我越愛你們,你們越不愛我。』

  古時摩西亞倫等,怎樣為以色列人費盡精力,引領他們由埃及地出來,但以色列人如何待他們?一遇有試煉時,即向他們發怨言,說:『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或是死在這曠野,耶和華為甚麼把我們領到那地,使我們倒在刀下呢?……我們回埃及去豈不好麼?』但摩西等遇凓這樣橫逆時,便怎麼樣?民數記十六章四節說:『摩西聽見這話,就俯伏在地』。把此事告訴主,祈求主,讓主解決。摩西不像我們,稍遇難堪,即大燒其『檯炮,』摩西所燒的,只是『膝頭炮』而已。若能如此,必終獲全勝的。

  腓立比二章十七節說:『我以你們的信心為供獻的祭物,我若被澆奠在其上,(請注意)也是喜樂。並且與你們眾人一同喜樂。』帖撒羅尼迦前二章八節說:『我們既是這樣愛你們,不但願意將上帝的福音給你們,連自己的性命也願給你們,因你們是我們所疼愛的』我們向教會,向信徒,能有此存心否?

  約翰十章十一二節說:『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若是僱工,不是牧人,羊也不是他自己的,他看見狼來,就撇下羊逃走,狼抓住羊,趕散了羊群。』這裏分明繪畫出兩種傳道人的影像來:牧人式的傳道人,雖為羊捨命,也含凓笑臉;僱工式的傳道人,見有困難,即放棄責任,惶恐奔逃。

  (三)不佔教會便宜(十七八節) 保羅立志不佔教會便宜,不特保羅自己是這樣,連他的同工──提多等,也是這樣。

  我們在教會裏,寧可吃虧,不可佔便宜。以利沙的僕人基哈裏,想佔些便宜,便替乃縵而長大痲瘋。其次如亞干掃羅等,都是在欲佔便宜上傾跌。我們又怎可蹈他們的覆轍,而不步保羅的美跡呢?

  (四)為教會擔憂(廿至末節) 哥林多教會的信徒,有兩件顯而易見的罪:

  (1)黨慾,他們各位黨派,分門別戶,互相鬥爭。

  (2)情慾,他們之中,犯淫亂之罪的有人,犯飲食之罪的有人。……要醫前病,須用愛心;要醫後病,須用聖潔。保羅處在這樣不完全屬主的教會裏,怎能不為她憂心悄悄呢!(十二章廿一節)老實說句:今日的教會,何嘗不有這些罪惡?我們除了為她憂愁外,更要秉公道,存愛心,靠靈力,肅清之,不要徇於情面,不要姑息養奸,致貽後患無窮。

  這就是哥林多後書所給我們傳道人八個最扼要的教訓,望主把牠存在各人之心,更能顯之於實行,有厚望焉。── 黃原素《哥林多後書與傳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