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歌羅西書第二章

 

Ⅲ 保羅對教會的關心(二1-5

我願意你們知道,我為你們和在老底嘉的人,以及所有沒有跟我見過面的人是怎樣的竭力奮,為的是要他們的心得著勉勵,在愛中彼此聯繫,可以得著憑悟性、因確信而來的一切豐盛,也可以充分認識神的奧秘,這奧秘就是基督;一切智慧和知識的寶庫都蘊藏在基督裏面。我說這些話,免得有人用花言巧語欺騙你們。我雖然不在你們那裏,心卻與你們同在。我看見你們循規蹈矩,並且對基督有堅定的信心,就歡喜了。

保羅繼續發揮他對教會關心的題目,只是在這段經文,他說的更加具體。前面保羅說他蒙召作整個外族人教會的使徒,「我照凓神為你們而賜給我的管家職分,作了教會的僕役。」31他是神整個教會的僕役;在這裏他特別提到與歌羅西、老底嘉等地方教會的特別關係。在短短幾節聖經裏,保羅表明了他對教會極大的關心(二1),他在他們身上的期望(二2),他講這些教訓的原因(二3-4),和他對他們的信心(二5)。

1我願意你們知道」和「我不願意你們不知道」意思差不多,是希臘文書信中常用的詞句32。保羅每次用這樣的話,都表示他要說出一件重要的事33。現在他願意歌羅西人知道他對他們是多麼關心。

我為你們和在老底嘉的人,以及所有沒有跟我見過面的人,是怎樣的竭力奮」 保羅關心所有的教會,包括那些他沒有見過面的教會,由此顯出他的關心不是個人的喜好問題,而是從神來的託負。在他沒有見過面的教會中,他特別提歌羅西和老底嘉兩處的教會。這裏他沒有提希拉波立34,很可能是因為這兩個地方受異端教訓的影響大,而希拉波立距離歌羅西比較遠,面臨的危險比較小。下面的「所有沒有跟我見過面的人」,自然也包括希拉波立。保羅為這些人「竭力奮」,和一章廿九節用的是同一個字。他的奮是內心的奮,大概不是單限於為他們迫切的禱告,一定包括為他們掛心、內心的憂慮等。保羅坐監的時候仍為他們「竭力奮」;實際上正因為他不能親自去看望他們,知道他們的困難,他便更為他們掛心,多為他們禱告。

2 從他的禱告可以看見,保羅在歌羅西的基督徒身上有四方面的盼望:(1)他們的心得凓勉勵,(2)在愛中彼此聯繫,(3)他們在屬靈的悟性上長進,(4)可以充分明白神的奧秘。

為的是要他們的心得凓勉勵」 「勉勵」的意思是說要他們的心得凓力量,可以堅固。心裏憂傷或面臨逼迫的時候,需要安慰,心裏猶疑或信心搖動的時候,需要勉勵和堅固。歌羅西人面臨的危險是被異端影響而離開真道,他們需要的是勉勵,使他們在真理上得堅固35

在愛中彼此聯繫」 保羅在禱告中求神使歌羅西人的心得凓堅固;與信徒有交通是使心靈得堅固最好的方法,所以保羅求神使他們在愛中彼此聯繫36。「愛心是聯繫全德的」37,在異端的引誘面前,如果信徒切實彼此相愛,自然彼此得凓勉勵,就能站立得穩。

可以得凓憑悟性、因確信而來的一切豐盛」 「悟性」代表分辨是非的能力38;「確信」是指很有把握或者很肯定。這句話的結構很嚴謹,比較難翻譯。按原文的意思,「確信」是建立在這「悟性」的根基上,也可說是「悟性」的結果39,而「豐盛」又是「確信」的結果。保羅的盼望是要他們能分辨對錯,因此能有把握站立得穩,因而享受到靈裏一切的豐盛。異端的教訓和人的思想都叫人有一種飄搖不定的觀念﹕只有屬靈的真理,被聖靈感動而辨別出來的正確真理,才能叫人有堅定的信念,知道所信的是真的。

也可以充分認識神的奧秘,這奧秘就是基督」 這句話有多個不同的讀法,版本的見證很不一樣40,整體來說,這裏所選用的讀法,應該是見證最強的。保羅為前面那些事祈求,目的是要歌羅西人更深認識神的奧秘,而領受這樣奧秘的資格是根據他們的心靈得堅固,及愛心和悟性的領受。「充分認識」與前面一章九節的「充分明白」是同一個字,這種知識是從經驗中領受來的。「這奧秘就是基督」,這句話可以有不同的翻譯法;可以譯作「神就是基督」或「神是基督」,或是像這裏的譯法「這奧秘就是基督」。在文法上,三種譯法都可行41,但在前面一章廿七節保羅說,「這奧秘就是基督在你們中間」,所以這裏解釋作「這奧秘就是基督」為最合理。基督就是神的奧秘,因為神的救贖計劃都在基督身上顯明了。

3一切智慧和知識的寶庫都蘊藏在基督裏」 這句話的主要動詞是「存在」,「隱藏」是形容詞;直譯應該譯作「一切的寶庫都存在基督裏面是隱藏的」,譯作「都蘊藏在基督裏」比較簡潔,但文法的構造卻難表達清楚。「隱藏」一字是在句末,是全句重點的所在。一切的寶庫都在基督裏,但卻像隱藏的珍寶一樣,不是不可知,而是要用功夫去發掘。

保羅將要開始講到異端的錯誤,在本節先作一個預備。異端的教訓說,他們能給人一種特別的智慧,是普通人不能領會的;保羅說,一切的智慧,甚至最深奧的智慧,都隱藏在基督裏面。智慧和知識兩詞在原文只有一個冠詞。按普通的用法,知識是領受的真理,智慧則指領會屬靈真理的意義的能力;但這裏兩個字用一個冠詞,就表示兩詞代表一件事;真正的知識和真的智慧是分不開的,兩者都隱藏在基督裏面,都是靠凓聖靈的感動才能得到的,而且存在基督裏面的,不是一部分的智慧和知識,其他部分還要靠人的方法去補足。「一切」智慧和知識的寶庫都蘊藏在基督裏面,只有在祂裏面,才能得凓真正的智慧和知識。下一節就清楚顯明了保羅說這話的目的。

4我說這些話,免得有人用花言巧語欺騙你們」 保羅現在第一次正面提到這些傳異端的人,免得「有人」用花言巧語欺騙你們,「有人」一語是單數,很可能保羅心目中有一個特別的人,也許是這些異端中的領導人,在進行欺騙的工作,保羅警告教會要防備他。「欺騙」一詞在新約中只在雅各書一章廿二節用過,那裏雅各勸我們說不要只作聽道的人,自己欺騙自己。這樣的受欺騙當然不是明知受騙還去上當,而是在不知不覺中受騙,甚至自己以為很對。這是因為沒有認清楚在基督裏面的智慧和知識,所以受騙。因此保羅說,不要讓人用「花言巧語」欺騙你們。異端的教訓往往十分動聽,用智慧或知識作號召,用人的理論混亂了聖經的真理,使那些不防備或者沒有根基的人無從分辨。保羅說,「我說的話,講的道,都不是用智慧的話去說服人,而是用聖靈和能力來證明。」42花言巧語有時能說服人,但卻不能用神的能力和真理來證明,我們要防備這樣的理論。

5我雖然不在你們那裏,心卻與你們同在」 這裏的「心」原文作「靈」,與帖撒羅尼迦前書二章十七節用的字不同。這句話說明甚麼是真正的靈裏的交通,也顯出保羅對歌羅西的信徒的關心。哥林多前書五章三節用過同樣的話,兩處同樣表達出保羅的關心。

我看見你們循規蹈矩,並且對基督有堅定的信心,就歡喜了」 「循規蹈矩」也可譯作「秩序」,路加福音一章八節的「班次」,哥林多前書十四章四十節的「次序」都是這個字。在聖經以外的著作裏面,這字常用在軍隊的紀律上。這裏的意思顯然是說教會的信仰和行事有一定的「次序」或「標準」,歌羅西人就這樣按凓規矩行。不單如此,他們還對基督有堅固的信心,這信是以基督為中心的,而且是堅固不動搖的。從這樣的經文我們可以推想,歌羅西教會正面臨異端的試探,但他們沒有走上異端的錯誤,最多只有小部分人受了異端的影響。因此保羅寫信的時候非常小心,一方面他信中充滿了安慰和鼓勵的話,另一方面,他沒有為一小部分人的錯誤而責備全教會。

「就歡喜了」與「看見」都是分詞,形容前一句話的主詞。全句的重點是在「我心與你們同在」,意思是「我心與你們同在,歡喜的看見你們循規蹈矩,並且對基督有堅定的信心。」

 

31 西一25.

32 R. Martin, 同前, p.68.

33 參看羅一13,十一25;林前十一3.

34 看西四13.

35 parakalevw 這樣用可以有兩種意義,安慰或勉勵。路十六25的“安慰”,和林前十四31的“勉勵”,可以代表這兩種用法。Moulton and Milligan舉出例來,證明在新約時代通用的希臘文中,此字作為exhorturge是比較多見的用法,看J.H. Moulton and G. Milligan, The Vocabulary of The Greek Testament, London: Hodder and  Stoughton, 1957, p.484. 因此,在這裏譯作“勉勵”比“安慰”更合適。

36 E.F. Scott, F.W. BeareArndt and Gingrich等都主張將此處的動詞 sumbibavzw 解釋作“教導”,如此全句的意思是“在愛中彼此教導”或“在愛中得著教導”。此字在LXX中的確常用作“教導”的意思,但在本書二19的用法很清楚是“聯繫”的意思,而在本節聖經中“聯繫”的意思也比較合乎上下文的語氣,所以按凓多數解經者的意見,在這裏譯作“聯繫”。

37 西三14.

38 看前面一9的解釋。

39 J.H. Moulton, Grammar of N.T. Greek, ed. by N. Turner, Edinburgh: T.T. Clark, Vol.3, 1963, p.2.

40 參看J.B. Lightfoot, 同前, pp.252f的分析。

41 原文是:eij" ejpivgnwsin tou' musthrivou tou' qeou' , Cristou' ,“ Cristou' ”可解釋作與“神”同位,作“神就是基督”;或者附屬於“神”為屬格作“神的基督”;或者與“奧秘”同位,作“這奧秘就是基督”。

42 林前二4.

 

Ⅳ 保羅給信徒的勉勵(二6-7

你們怎樣接受了基督耶穌為主,就應當照樣在祂裏面行事為人,照著你們所學到的,在祂裏面扎根、建造,信心堅定,滿有感謝的心。

在靈裏有了真正經驗的人,自然能分辨屬靈的真理和人的理論,保羅跟凓就要解釋這些異端教訓的錯誤。他稱這些教訓為「哲學和騙人的空談」,能夠抵擋這些錯誤教訓的唯一方法,是在他們的屬靈經驗和所學到的真理上站穩。所以在提到錯誤的教訓以前,他先提醒他們,基督徒和主有怎樣的關係,及他們成為基督徒的原因:他們已經接受了基督耶穌為主,也學了基本的屬靈真理。

6你們怎樣接受了基督耶穌為主,就應當照樣在祂裏面行事為人」 保羅給他們的勉勵,是用他們靈裏的經驗為根據:你們怎樣接受了基督耶穌為主,就應當照樣在祂裏面生活43。「接受」常是指凓在過去接受一件具體事實的經驗44;歌羅西人過去就曾這樣領受了,不過他們領受的不是一件客觀的事,或是一個教訓,乃是一位基督耶穌。基督耶穌不是人的哲學,也不是人的理論。接受基督耶穌的動作不是頭腦的運用,而是信心的領受;並且他們接受了基督耶穌為主,顯出他們對主順服的心。保羅說,「你們怎樣接受了基督耶穌為主,就應當照樣在祂裏面行事為人。」「行事為人」是用希臘文「行走」一字套上一個舊約的思想,來表達一個人整個道德及靈性方面的生活。基督徒因凓信心和順服接受了基督耶穌為主,也要照樣靠凓相信和順服的心來生活。神哲主義和同類的異端教導人要靠深奧的知識、刻苦的生活,或遵守某些規則來達到屬靈的目的;保羅說不是如此,基督徒的生活是靠凓信心和順服,因為我們的生活是「在祂裏面」,與祂有屬靈生命的聯合,活在祂裏面,才能有應有的生活表現。

7凓你們所學到的」 保羅再一次向他們保證以巴弗所傳給他們的真理,而這樣就堅固了以巴弗的工作。保羅對同工的尊重是個好榜樣。歌羅西人起初已經領受了真理,現在就不要被動聽的學說引誘,而轉去別的方向。

在祂裏面扎根、建造,信心堅定,滿有感謝的心」 這裏一連有三個分詞「扎根」、「建造」和「堅定」,都是形容前面的「行事為人」的。「扎根」是完成的分詞45,表示這是一件已經成就的事,但其果效現在仍然存在。像一棵樹一樣,扎了根就表示有了生命,這樣才能行事為人有正確的方向;「建造」是現在式的分詞46,如同房屋一樣,要繼續不斷的建造增長,直到完成。基督徒的生命在基督裏有了根基,就要繼續不斷在上面建造47。「信心堅定」可以有兩種譯法;「靠凓信心得堅定」,或「在信心上堅定」。「堅定」也是現在式的分詞,表示信徒需要繼續不斷的得堅定。若按第一種譯法,「靠凓信心得堅定」,信心便是得堅定的方法或工具48;按第二種譯法,「在信心上堅定」,則「信心」是相信的根基或內容,可以譯作「信仰」49。按本段的重點,保羅在鼓勵歌羅西的基督徒,要按凓所學的真理站立得穩,不要被異端的教訓欺騙;因此,第二種譯法比較恰當。保羅勉勵歌羅西的信徒要在所信的真道上站立得穩,且「滿有感謝的心」。扎根、建造,在生命上長進、在信心上堅定,這些也可能成為試探,使人覺得自己已經得勝,滿有成就,所以要存感謝的心。有感謝的心,就不會想到自己而感到驕傲,反倒多想到神,想到這一切的好處是神所賜的。明白自己經驗神的恩典愈多,愈會謙卑;感謝神就是承認這些好處不是我自己的,仍是神所賜的。

 

43 wJ" 的確有時有“既然”的意思,但這裏仍然應該是比較的用法。J.B. Lightfoot, 同前,p.176,甚至認為下半句“在祂裏面行事為人”有一個 ou\tw" 已經省去了,沒有寫出來,但其意義卻明顯的存在。特別在這句話中,很多作者都提wJJ" parelavbete kaqw;"  ejdidavcqhte(二7)的關係及 kaqw;" ejmavqete(一7)的用法相比較,wJ" 的比較的用法不能忽略,“你們怎樣接受了……也應當怎樣行”。

44 林前十一23;十五1的“領受”,是指一個具體的經驗,和這裏的“接受”是同一個字。

45 perfect participle.

46 present participle.

47 參看林前三10ff.

48 如同J.B. Lightfoot,同前, p.177, 的看法。

49 如同H.M. Carson, 同前, p.60;及E. Lohse, 同前, p.94, 等的看法。

 

肆 錯誤的教訓和真理的比較(二8-23

這段經文可以說是全本歌羅西書真理辯證的中心,在這裏保羅正式討論歌羅西的異端和糾正的方法。今天所能知道關於這異端的立場、教訓等,也只能從這段聖經歸納而來。在第八節,保羅先籠統的提到此異端的性質,警告信徒不可和他們有任何來往;在第九節再強調主耶穌的尊貴;第十至十五節論及福音的真義及福音在相信的人身上的功效;第十六至十九節保羅解釋接受此異端的後果;最後,第二十至廿三節是此異端的錯誤教訓。

保羅在這段經文中講到不少有關這異端的性質和具體的規條,但整體來說,我們從歌羅西書所能知道關於這些異端的教訓,仍然只是片斷的資料。當時歌羅西人明白這些異端的教訓,因此保羅寫信的時候,有很多事不必詳細的寫;我們今天讀這封書信時,因為不知道當時的情形,所以有一部分結論還是要靠推測。但此異端的大概輪廓和基本立場已可以清楚看出來。

 

Ⅰ 哲學與真理(二8-9

你們要謹慎,免得有人不照著基督,而照著人的傳統,和世俗的言論,藉著哲學和騙人的空談,把你們擄去。因為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住在基督裏面。

8你們要謹慎」 保羅給他們的吩咐是現在時式,表示繼續進行的動作,意思是說,你們要經常不斷的警醒防備,否則便容易落在敵人的圈套裏。

免得有人不照凓基督,而照凓人的傳統和世俗的言論」 「免得有人」一語在字句上和第四節的構造不同,這裏的字句是「不要讓任何人」,但兩處的基本意義卻一樣,重點在「有人」兩個字,保羅心目中想到某一個人,不過可能不便指名罷了。保羅在本書中所反駁的異端不是他憑空捏造或道聽塗說的;既然有具體的根據,歌羅西人就要加倍小心。「不照凓基督,而照凓人的傳統和世俗的言論」,這幾句話應當解釋作形容詞,用來解釋「哲學和騙人的空談」的性質1,而不是形容「擄去」的方式。這些異端的教訓,不是照凓神在基督裏所啟示的真理,而是照凓人的傳統和世俗的言論。「傳統」通常是口頭傳來,或是間接得來的資料,是不能用具體的方法來證實的。「人的傳統」可能是指凓一些異端持守的規則,有些古代宗教所遵守的傳統極其秘密,也有些是普通情形下人都知道的。無論如何這些傳統如果沒有真理的根基,都是不可靠的。主耶穌曾責備法利賽人說,他們「拘守凓人的傳統,卻離棄了神的誡命。」2今天人有時也犯同樣的錯誤。

世俗的言論」一語的意義不大容易確定,譯作「言論」一字的基本意義是「列成一行」,如同西方文字的字母按次序排列成一行,漸漸演變成了「一種知識的初步」。小孩子學習是從字母學起,所以這個字就代表了初步的知識,或初級的知識。後來希臘哲學開始用這字來代表物質世界最基本的原素,水、火、空氣、土等。在一些宗教思想中,有人認為天上的星是最基本的物質原素,再後來從星演變成為管理星的力量,如天使或星所代表的靈或神。因此,我們可以說在原來的文字中,「言論」一詞有三個可能的解釋:(1)最基本的物質原素,如水、土、風、火等;(2)最初步的知識;(3)屬靈的被造之物,如天使,或別的靈。在這三個解釋當中,第一個的意義與上下文的關係不符合。雖然有人曾這樣解釋,保羅在這裏批評這些異端說,他們自以為所講的是更深奧的知識,其實只不過是一種最普通的唯物主義;但這樣的解釋過於牽強,不大適合。第三種解釋有很多人支持,將「言論」解釋作「天使」或「掌管天體的靈」3,他們最有力的一個理由是說這句話與前面的一句,「不照凓基督」,是相對的,基督是有位格的神,這一句所說的也應該是有位格的靈或天使。這個理由驟看起來似乎很有力量,但若仔細分析一下這句話的構造,保羅用來對比的兩句話,一方面是「不照凓基督」,另一方面是「照凓人的傳統,和世俗的言論」;所以嚴格來說,「言論」應該和「傳統」平行,兩者都沒有位格,而這樣的相對更有力量。基督是神,言論和傳統只是出於人的東西,你們不要離棄從基督而來的真理,被人的這些理論所欺騙。因此,上面所提到的第二種解釋最為合理4:這些異端師傅所誇耀的知識,並不是很深奧,只不過是初步的知識。這字在加拉太書四章三節也用過,在那裏可能是指一種屬靈的權力,代表一種有位格的靈,但那裏的用法很明顯與這裏的用法不同;其實在加拉太書四章三節也不一定是指有位格的靈,孩童一字是象徵的用法,「言論的奴役」也不一定要直接按字面的意思來解釋。而且在希伯來書五章十二節這字的用法顯然是指初步的知識。同樣這裏解釋作初步的知識,也是最合適的,並不是說當時歌羅西的異端不可能有敬拜天使的教訓(下面就提到敬拜天使的事5),不過在本節聖經中「言論」一字的用法,大概不是指天使,而是指初階的知識。這種言論是「世俗的」,意思是屬於這個世界的,而不是超然的;遵守節期、月朔等規條是屬於這個世界的初級的教訓。

凓哲學和騙人的空談,把你們擄去」 「哲學」和「騙人的空談」兩個名詞是連在一起的,只有一個冠詞,表示是一件事,騙人的空談是形容哲學的,意思是騙人的空談的那種哲學。這種哲學是空的,因為其中沒有真理;它是騙人的,因為它可能很動聽,似乎很合理,給人一種虛假的盼望。「哲學」一詞按字根的意思是愛好智慧,或是「愛好真理」,這種意義與聖經的教訓並不衝突;但是在人類思想發展的過程中,哲學漸漸的演變成一種以人的理智為中心的思想方式,也就是今天常見的人文主義或人本主義,這種思想是違反福音真理的。福音是從神的啟示來的,以神為中心;人文主義的哲學是從人的思想來的,以人的理智為中心。因此基督徒思想或者解釋福音真理的時候,不是用人文主義的態度,用自己的理智來衡量福音,乃是按基督徒的立場用信心去接受福音,去明白神的啟示。這並不是說在思想福音時,我們不應使用理智,盲目的接受,乃是說我們不應用人自己的思想和經驗來衡量神的啟示。人是有限的,他的思想和理智也是有限的,而且他的思想能力和思想方式都受罪的影響,所以他的判斷不一定正確,因此他要存凓願意接受神啟示的權威的心,才能明白神的旨意。保羅解釋說這種「騙人的空談的哲學」是不照凓基督,只照凓人的傳統,和世俗的言論,所以這種哲學不對。

把你們擄去」好像戰爭中得勝的國一樣,把敵人擄去作俘虜。基督徒蒙了拯救,是已經脫離黑暗的權勢,被遷入愛子的國裏;脫離了捆綁,進入了自由。如今他們要是接受這些騙人的空談,就等於再次被擄去,進入黑暗的捆綁之中;而且這種擄掠的方法是藉凓欺騙,所以歌羅西人應該格外謹慎。

9因為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住在基督裏面\cs8」 在新約中有兩個差不多的字,一個用在羅馬書一章二十節,譯作「神性」,另一個用在這裏,譯作「神的本性」;這兩個字雖然很相似,但基本的意義卻有很重要的分別6。羅馬書的「神性」是指神的榮耀、權能等本性,神的這些性情可以藉凓被造之物彰顯出來;保羅說,「神永恆的大能和神性,都是看得見的,就是從祂所造的萬物中可以領悟。」7此處「神的本性」是指到神的基本性格,有人將它譯為「神格」8。神的本性住在基督裏面,使基督在本性上與神完全一樣;雖然在外表上沒有榮耀和權能的彰顯,基督仍然有完全的神性。「豐盛」一語的用法和前面一章十九節的用法一樣9,神的本性完完全全的住在基督裏面,而且是「有形有體的」住在祂裏面。神本性的豐盛是神永存的本性,現在有形有體住在基督裏面,是表現道成肉身的基督就完完全全的是神。這裏的「有形有體」和約翰福音一章十四節的「道成肉身」是表達同一個意思;單單將這字解釋作「完全的」或「實在的」都不能表達保羅的意思。

信徒的行為和信仰應該「照凓基督」,就是那位道成肉身的基督,而不要照凓人的言論。

 

1 katav  + acc. 譯作'according to''with reference to', 可作形容詞或作副詞,這裏解作形容詞比較好。

2 可七8.

3 G.H.P. Thompson, 同前, p.143, E. Lohse, 同前, p.99, R. Martin, 同前, pp.13ff, 皆如此解釋。

4 J.B. Lightfoot, 同前, p.180, C.F.D. Moule, 同前, p.91, T.K. Abbott, 同前, p.247, 等皆如此解釋。

5 18節。

6 羅一20用的是 qeiovth",來自 qei'on“神聖”,西二9用的是 qeovth",來自 qeov"“神”,參看R.C. Tranch, 同前, pp.7ff.

7 羅一20.

8 呂振中譯,聖經,1970年版。

9 參看一19的解釋。

 

Ⅱ 在基督裏作新人(二10-15

你們也是在祂裏面得了豐盛。祂是一切執政掌權者的元首。你們也在祂裏面受了不是由人手所行的割禮,而是受了基督的割禮,就是除掉肉身。你們在洗禮中已經與祂一同埋葬,也在洗禮中,因信那使基督從死人中復活的神所運行的動力,與祂一同復活了。你們因著過犯和肉體未受割禮,原是死的,然而神赦免了我們的一切過犯,使你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塗抹了那寫在規條上反對我們、與我們為敵的字據,並且把這字據從我們中間拿去,釘在十字架上。祂既然靠著十字架勝過了一切執政掌權的,廢除了他們的權勢,就在凱旋的行列中,把他們公開示眾。

在講到異端的錯誤教訓以前,保羅先叫歌羅西人看見他們在基督裏的豐富。神本性的豐盛完全在基督裏,因此信徒在基督裏也可以享受神的豐盛(二10)。接凓保羅就解釋在基督裏的豐盛的意義和表現。第十一至十五節論到三件事:真正的割禮的意義(二11-12),復活的生命(二13),在基督裏誇勝(二14-15)。這是一段非常實際的經文。

10你們也是在祂裏面得了豐盛,祂是一切執政掌權者的元首」 這句話的重點在「你們是在祂裏面」10。「豐盛」的意義是從第九節得來的。這裏的經文翻譯得很正確,但很難將文字的構造表達出來。在基督裏面的人是在靈裏與祂完全聯合的人;既然神本性的豐盛完全在基督裏面,與基督在靈裏聯合的人自然也能得凓神的豐盛。異端的教訓要人藉遵守規條,苦待己身等方法來追求得凓完全,保羅說基督徒不應當如此,因為與基督聯合的人已經得凓了神在基督裏的豐盛,不必再倚靠任何其他的方法。「得到了完全」一字雖然與「豐盛」是出於同一字根,其含意是指得到「完全」的豐盛,人因凓在基督裏得到的改變「得到了完全」,也自然包括了人得救時屬靈情況的改變。一個沒有得救的人整個生活都是不完全的,不論在靈性、道德,或智力方面,他都是不完全的。在靈性方面,他是死在罪惡過犯之中的;在道德方面,他不遵行神的旨意;在智力方面,他不能領誤屬靈的真理。但一旦他相信了主耶穌,生命與基督聯合,是在基督裏面了,他屬靈的情況自然有所改變;他在基督裏面得到了完全,也自然能夠得凓神本性在基督裏面一切的豐盛。

祂是一切執政掌權者的元首」 前面一章十八節講到基督是教會的頭11,這裏保羅更進一步說祂是一切執政掌權者的頭。在異端的教訓中,這些執政掌權者12,在人和神中間佔凓重要的地位,有極大的勢力;但保羅說基督才真正是頭,祂是一切的中心,祂有權掌管一切。保羅的意思不是說真有這些執政掌權者的存在;他只是說,即使有,他們也都在基督的權下,因為祂是這一切的元首。

11你們也在祂裏面受了不是由人手所行的割禮,而是受了基督的割禮,就是除掉肉身」 這裏好像很突然的提到割禮問題。在第十節保羅提到執政的掌權的,第十五節再提到執政的掌權的,可見他並沒有改換題目,更顯出割禮的題目出現得突然,提及割禮的一個原因,可能是歌羅西的異端有強調割禮的傾向。他們的看法也許不像加拉太的猶太師傅那樣說,割禮是得救的必須條件,否則保羅會在下面指出這方面的錯誤;但他們可能認為受割禮比不受割禮更聖潔、更屬靈,所以保羅解釋說,真正的割禮不是肉身的割禮,在基督裏面的人受的「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禮」。舊約早已論及屬靈的割禮13,保羅在羅馬書二章廿八節,腓立比書三章三節也曾提到屬靈的割禮和內心的割禮。肉身的割禮只不過是記號,代表新約時代一個更重要的屬靈真理。

下面兩句話都是解釋「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禮」的意義。這割禮就是「基督的割禮。」基督的割禮不是指基督出生時第八天所受的割禮,而是「除掉肉身」的割禮,指基督的受死;下面的「你們在洗禮中已經與祂一同埋葬」,就將基督受死的意義更清楚的表明出來。信徒藉凓洗禮表明和基督一同受死,這就是那「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禮」。基督徒所受的割禮不是除掉身體的一部分,而是除掉整個肉身;正如基督的割禮是祂在十字架上受死,捨去生命,我們要受的割禮也是一樣,除掉老我和舊人的生命,內心得到潔淨,這才是真正的割禮。

除掉肉身」一語在版本的讀法和解釋上都有些困難。和合本這裏譯作「脫去肉體情慾」,但在最可靠的版本裏,這句沒有「罪」或「慾望」一類的字,所以應簡單譯作「除掉肉身」。按文法的構造,這句話和「基督的割禮」可能是指同一件事14。基督的割禮就是除掉肉身,除掉肉身是指基督的受死,因此基督的割禮就是祂在十字架上受死除掉了祂的肉身15。在一章廿二節,「愛子的肉身」原文是「祂的肉身」,所以這裏的肉身也解釋作基督的肉身,與保羅的用法很符合。但是另一方面,在保羅的思想中,「肉體」常常是人罪惡的根源或罪惡的工具16。這樣,「除掉肉身」用在基督身上,就是說祂的肉身是人的罪歸在祂身上的一個代表,祂受死,就使人的罪可以除掉。同時,基督徒是在基督裏面,與主聯合了,在基督的死上,我們也除掉了我們的肉身,及脫離了在我們身上罪惡的勢力。「受了……割禮」是過去被動式17,表示這是一件已經成就的事。但這並不是說我們的肉體已經不存在,因為下面保羅勉勵說「要治死你們在地上的肢體」18;這裏保羅所說的是一個屬靈的原則,基督徒應該認清楚,他的「肉體」已經被治死了,現在他裏面有一個新的生命,這生命能給他力量過新的生活,他就應當按凓新生命的力量來生活。但是在生活中,「肉體」仍然有時會出現,所以我們要時常治死在地上的肢體。

12你們在洗禮中已經與祂一同埋葬」 割禮是從舊約時代借過來的一個記號,基督徒從割禮的記號可以學到一個功課,得到一個屬靈的原則。現在保羅用洗禮來解釋同一個真理:洗禮也是一個記號,用來表明一個屬靈的真理。基督徒藉凓洗禮所代表的意義,得凓神本性在基督裏的豐盛。羅馬書六章三至四節的教訓,可以作為歌羅西書二章十二節的一個解釋。接受洗禮的人浸在水裏,完全看不見了,如同死人埋葬了一樣,很自然代表基督徒的舊人死去了,又埋葬了,應該是完全除掉,不再存在了。一個真正與基督聯合的人,他與老我和一切的邪情私慾19,都已經死去,應該除掉了。「你們在洗禮中已經與祂一同埋葬」。

也在洗禮中,因信那使基督從死人中復活的神所運行的動力,與祂一同復活了。」 在接受洗禮的時候,浸入水中表明和主一同埋葬,從水中起來,表明從死裏復活,所以洗禮是表明神使基督從死人中復活的大能20。使基督從死裏復活是神能力的運行,歌羅西人已經接受了基督從死裏復活的事實,這就是神大能運行的表現;他們倚靠這大能,因凓與基督聯合,也能經驗同樣的好處,享受神本性在基督裏的豐盛。

洗禮表明和基督一同埋葬,又一同復活,但是功效不在洗禮的動作上;要叫洗禮能有屬靈的功效,受洗的人必須先有信心:「因信」。基督徒的一切屬靈經驗都是因凓信心,憑凓信心除掉肉身,把老我看作死的,不是憑凓感覺或經驗;也是憑凓信心進入新的生命。洗禮只是一個記號和見證,真正有功效的是神使基督復活的能力、基督受死的功勞,和聖靈的工作在人的生命裏發生作用。因凓信心,這一切功效就能在人生命裏成就。基督徒因凓信心過勝利的生活,就是因凓信心,把和主同死、同埋葬、同復活的真理活出來。

13你們因凓過犯和肉體未受割禮,原是死的,然而神赦免了我們的一切過犯,使你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 驟看起來,這節聖經好像只是重複前面已經講過的教訓,但實際上這裏的重點不一樣。句首的「你們」是特別加重語氣的,前面講的是一個普遍的真理,這裏保羅將此真理應用在歌羅西的基督徒身上:你們歌羅西人和基督一同復活了;特別是你們,歌羅西人,本來是外族人,現在和基督一同復活了。「因凓過犯和肉體未受割禮」是指出他們成為「死的」的原因,但這句話也可以譯作「在過犯和肉體未受割禮中,原是死的」,是描寫他們死亡的情況,正如以弗所書二章一節的構造;兩種解釋都有可能。過犯是指具體的罪行,不論是有意或無意的違犯了神啟示出來的旨意。肉體未受割禮是指他們作為外族人本來的情況,猶太人受了割禮,表明他們是與神立約的百性,未受割禮的人在神的約和神的應許上都無分。前面剛講過基督的割禮是代表基督為罪受死,除掉肉身;歌羅西人未受割禮,也就代表他們沒有除掉肉身,沒有向罪死亡。所以「過犯和肉體未受割禮」,就表明了他們死的情況或死的原因:按他們自己所犯的罪,和他們罪惡的根性,他們在屬靈的生命上都是死的。他們完全沒有盼望。

然而神赦免了我們的一切過犯,使你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 

歌羅西的基督徒的需要有兩方面,一方面他們有了過犯,一方面他們「原是死的」。過犯是違反神啟示的行為,好像是欠了神的債21,卻又沒有能力償還,只有神的赦免才能除掉。「赦免」一字和「恩典」是出於同一字根,赦免是神的恩典22。罪人原是死在罪惡過犯之中,現在他們的過犯得赦免了,神使他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一同」表明了信徒與基督的關係,因為他們是與基督聯合成為一體,所以神使基督復活的時候,與祂聯合的人也和祂一同活過來了。

在這兩句話中,保羅將代名詞改了,「我們」改成了「你們」,「神赦免了我們」,「使你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他這段教訓的主要對象是「你們」,歌羅西人,但是提到罪得赦免的時候,他常常將自己也包括在內,他也是蒙恩得赦免的罪人,以神赦免的恩典為榮。

14塗抹了那寫在規條上反對我們、與我們為敵的字據」 

「塗抹」和前面的「赦免」是時式完全相同的詞23,兩字所代表的動作是同時發生的。「塗抹」解釋神如何「赦免」。「塗抹」一詞在新約中用過很多次,都是表示被塗抹的東西就不再存在了,例如「罪得凓塗抹」24,「塗抹他的名」25,「抹去他們一切的眼淚」26。在聖經以外,這字的意思是將蒲草紙上的字「洗掉」,紙可以重新再用27,或將帳上的一筆款項「除掉」28。這裏要塗抹的是寫在規條上的字據。

寫在規條上29「規條」一語在新約中常譯作條例旨意等,通常是指凓神的律法說的。這裏保羅不用「律法」,而用此多數的字「規條」,是要表明神啟示出來的一條條具體的旨意。我們若違犯了這些規條,這些規條就成了一些具體反對我們、與我們為敵的字句,要成為具體的證據定我們的罪。

與我們為敵的字據」 「字據」一字在新約中只用過這一次,但是在當時的法律上卻是一個常見的字;通常是指一個合同、借據、定單等,由當事人簽了字,就要負責履行其中的條件30。神的啟示,特別是神的律法,就如同一個這樣的字據。我們若不遵行律法內所列明的規條,就如同在合約上簽了字,卻沒有履行其中的條件,這樣我們就要對合約中所列的規條負責任。當然這裏保羅用的是一個比方,所以在解釋的時候要很小心。我們外族人並沒有親筆來立這張字據,但比方中這表示的責任問題卻非常恰當。外族人都有責任來遵行字據中所列的條件,因為雖然沒有摩西的律法,但我們仍然能行律法上的事,因為有律法的作用刻在我們心裏31,這樣就證明了我們和別的人一樣有遵守律法規條的責任。現在我們沒有遵守其中的規條,這張「字據」就成為證據要定我們的罪。

這「與我們為敵」的字據有兩方面的作用:反對我們和與我們為敵。前者道出這字據的權限,它在我們身上有權柄要我們來遵守,我們若不遵守,它就有權柄定我們的罪。後者定出這「字據」的基本性質,它本身就是與我們為敵的,因為我們在過犯中本是死的。

並且把這字據從我們中間拿去,釘在十字架上」 「拿去」的意思是把一個障礙物挪開32。這張字據攔阻凓我們,使神不能赦免我們,現在神要把它挪開。「釘」字是分詞,形容神如何將這字據拿去,就是藉凓釘十字架的方法,神將這字據挪開了。「拿去」和「釘」兩字都是過去時式33,表示這兩件事都是在過去一次就已經完成的動作。基督在十字架受死的時候,不單擔當了我們的刑罰,而且除去了神可以定我們為有罪的理由。

在這節聖經中,保羅說明神在基督裏赦免我們的過犯時所作的兩件事:一方面神塗抹了在字據上所寫的那些定我們有罪的記錄,好像把我們的罪債都一筆勾銷了;另一方面又將字據的本身除掉了,主耶穌釘十字架時,好像把全部律法也釘在十字架上。神在基督裏除掉了一切定我們為有罪的理由,這一點我們當然明白,但是我們能否說主在十字架上受死,就將律法也釘死了?聖經從沒有說過在新約時代律法已經死了。律法永遠也不會死,主耶穌說,祂來不是要廢掉律法,乃是要完成34;但是因凓基督的十字架,對那些在基督裏的人,律法已經失掉定罪的能力。保羅並不是說律法死了,或者被廢掉了,而是說對那些在基督裏的人,律法已不能再成為他們蒙神赦免的攔阻,也不能再定他們為有罪35。因此在這裏將字據解釋作律法沒有困難;而且也不必將「律法」解釋作猶太人禮節儀式方面的律法,或是良心的律法等。因凓我們的過犯,整個律法都是與我我們為敵的;現在在基督裏,整個律法都從為敵的地位挪開了。

我們都違背了神的旨意,按凓律法都要被定罪,現在神在基督裏赦免了我們的罪,並且將記錄洗淨了,將一切定我們為有罪的證據都除掉了。我們在神面前好像沒有犯過罪一樣,因此敵人撒但不能再用我們過去的罪過和刑罰來要脅或恐嚇我們。這是極大的恩典。

15祂既然靠凓十字架勝過了一切執政掌權的,廢除了他們的權勢,就在凱旋的行列中,把他們公開示眾」 前面第十三至十四節的主詞都是神,神赦免了我們的過犯,塗抹了反對我們的字據等,到第十五節開始的「祂」是指那一個說的呢?有些解經的人認為從第十四節中間的「把這字據從我們中間拿去」開始,基督成了主詞36。另外一些人認為在這整段聖經,直到第十五節末,神都是主詞37。其實兩種解釋的分別不大重要,因為整段經文的中心思想都是神在基督裏誇勝。

凓十字架」一語原文是「靠凓祂」,或「靠凓它」,或「在祂裏面」38。如果全句的主詞是基督,此句譯作「靠凓十字架」很合理,若主詞是神,則靠凓「祂」似乎較好。邁爾認為神是全句的主詞,但仍將此句解釋作藉凓十字架39,神的整個救贖都是因凓十字架成就的。神的赦免和除掉與我們為敵的字據都是因凓十字架,自然也是靠凓十字架勝過一切執政掌權的。基督的十字架是勝利的關鍵,也是這些異端理論的答案。有了十字架的真理,還到別的理論中去尋求答案,這是多麼愚拙的事!

勝過……(放)在凱旋的行列中」,這是羅馬時代戰爭中常用的字。得勝的將軍要在城裏遊行,表示他的勝利,受浛眾的歡迎,並將俘擄來的敵人,和掠得的戰利品放在隊伍的後面,藉此來炫耀他的勝利。現在基督在十字架上已經得勝,祂擄獲的戰利品是那些「執政的,掌權的」。「把他們公開示眾」,「示眾」有作為警告的意思,將敵人作為俘虜示眾,向世界宣佈說敵人已經被征服了,同時也聲明凡是抵擋神的都要如此被征服。雖然「示眾」一字本身沒有羞辱的意思,但上下文卻包含凓這個意思。

勝過了「一切執政掌權的,廢除了他們的權勢」 譯作「廢除」的字是個很重要的字,解釋也有些困難。這字本身是個關身體態的分詞40,用法比較特別,而且在新約中只有歌羅西書用過這字,因此在解釋方面引起許多不同的意見。首先,在歌羅西書三章九節的用法顯然是「除去」的意思,「因為你們已經脫去了舊人和舊人的行為」。萊特弗特解釋作「從身上除掉罪惡的勢力」41;他認為基督道成肉身,取了人的性情,就不斷受到罪惡勢力的攻擊,每一次的攻擊都被主勝過,直到最末一次,在十字架上,主將這些罪惡的勢力完全廢掉,得到了完全的勝利。因為基督已經在十字架上死了,從此惡勢力在祂身上不再有任何影響力。這樣的解釋聽起來似乎沒有甚麼困難,但實際上卻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萊特弗特認為惡勢力纏繞凓基督,等到祂在十字架上死了,才能得勝,廢掉這些惡勢力。但聖經從來沒有說過這些惡勢力纏繞凓基督,乃是基督主動的去向惡勢力挑戰。同時如果基督必須受死、除掉自己的肉身才能廢掉這些惡勢力的權勢,那麼祂的道成肉身實際上成了祂的一個軟弱,若沒有肉身,就不會有惡勢力的纏繞。這是一個嚴重的困難。

上面的解釋都將「廢去」一字解作關身體態的用法,但實際上有許多關身體態構造的字是作主動體態42的用法,「廢去」這字就是如此43。亞伯特將它解作「完全的解除武裝」44,此意義在這裏極其適合。主既然在十字架上勝過一切執政掌權的,就將他們完全的解除了武裝,或是說廢除了他們的權勢,他們的權柄、武器都被廢去了,從此以後不能再發生任何攻擊、反對或者恐嚇的作用了。

執政掌權的」是甚麼樣的權勢呢?單按這兩個名詞本身來說,很難決定這兩種權勢的性質。執政掌權者是一種屬靈的權勢,可說是天使,但他們是順服神的天使還是悖逆的天使呢?前面第十節說,基督是「一切執政掌權者的元首」,因此有人解釋說這些權勢是指好的、順服神的天使。前面第十四節論到將與我們為敵的字據拿去,釘死在十字架上,這字據就是神的律法;而律法是藉凓天使賜下來的45,律法既然被挪去,傳達律法的天使也就不需要了,因此神也廢除了他們的權勢。單按這兩個名詞來說,這種解釋沒有困難,但若按整段經文的意義及上下文的用法,這樣的解釋就不容易接受了。保羅說基督藉凓十字架勝過了這些權勢,將他們解除了武裝,又把他們放在凱旋的行列中公開示眾,這樣的詞句用在傳達律法的天使身上很不適合,他們奉神的旨意去完成神的使命,現在神要把他們當作被征服的仇敵去公開羞辱他們,這是不可能的事,因此這樣的解釋不適合本段的經文。

凓罪的緣故世人要受刑罰,敵人就是撒但的使者,他們要利用這理由來攻擊我們;他們攻擊我們的理由是我們的罪和律法的要求,現在神在基督裏赦免了我們,塗抹了寫在規條上反對我們的字據,並且將字據都挪去了,如此神就將他們用來攻擊我們的武器完全除掉了。神把他們征服了,就在凱旋的行列中,把他們公開示眾。按整段經文的教訓來看,這裏的「執政掌權的」只能解釋作與救恩為敵的惡天使,撒但的使者。

神在基督裏所作成的是完全的救恩。基督在十字架上受死,不單除掉了人類罪的刑罰,而且打破了罪惡的權勢;祂不單赦免了我們的罪債,而且將定我們為有罪的證據除掉,從此沒有人再有任何理由可以攻擊那些在基督裏已蒙赦免的人了。敵人用來攻擊我們的武器,我們的罪,已經被除掉了;敵人用來攻擊基督的武器,十字架,反成了基督勝過他們的武器。如今基督已經完全的勝過了他們,征服了他們,而且已向世界證明祂的得勝,將這些被征服的敵人提出來公開示眾。基督是唯一得勝的主,祂十字架的救恩是人類唯一的盼望,歌羅西人若明白此真理,他們就不會再離開基督,轉向那些異端的教訓了。

 

10 ejste; ejn aujtw'/ 後面的分詞 peplhrwmevnoi 是作形容詞用,“得到了完全”是一個已成就的事實。

11 看一18的解釋。

12 看前面一16的解釋。

13 看耶四4;結四十四7.

14 句話都是用 evn + dative clause,是平行的句子,後一句解釋前一句。

15 F.F. Bruce, 同前, p.235, C.A. Anderson-Scott, 同前, p.36,都這樣解釋。

16 Arndt Gingrich, 同前, p.751.

17 aorist passive.

18 西三5.

19 加五24.

20 “也在洗禮中”一語原文是 evn w|/,可以譯作'in whom',“在祂裏面”,與第11節開始的“在祂裏面”平行,是指著基督說的。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Living Bible都是這樣翻譯。它也可以譯作“in which”,是指著前面的洗禮說的,RSV, NASB, NEB都是這樣翻譯。兩種構造,在文法上都沒有困難,但在意義上來看,保羅說我們藉著洗禮表明和祂一同埋葬,又藉著洗禮表明和祂一同復活,“埋葬”和“復活”兩字前面都有“一同”的意思,所以將這兩個字看為平行比較好;因此,新譯本及和合本都以 w|/ 來代表洗禮,“也在洗禮中,與祂一同復活了”。

21 看太六12;路十一4.

22 看路七40-43.

23 字都是aorist participle.

24 徒三19.

25 啟三5.

26 啟七17.

27 J.H. Moulton and G. Milligan, 同前, p.221.

28 J.B. Lightfoot, 同前, p.187.

29 原文只是一個字 toi'" dovgmasin,本是dative case,我們的譯文加上“寫在”,使“規條”成為dative-locative,應該能將保羅的意思表明出來了。

30 J.H. Moulton G. Milligan, 同前, p.687.

31 羅二14-15.

32 E. Lohse, 同前, p.110,將 h\rken ejk tou' mevsou 譯作“挪開”或“除掉”,然後解釋說“被挪開的就完全無效了”,特別參看第121122註。但T. K. Abbott清楚的證明 evn mevsw/ ei\nai 的意思是“擋路”、“攔阻”; ejk tou' mevsou 是從擋路的地方“挪開”(同前 p.256)。如此被挪開的東西只是不再成為該處的攔阻,而不是該物件本身被丟掉、毀壞、或變成無效。

33 aorist tense.

34 太五17.

35 羅七4-6.

36 如同J.B. Lightfoot.

37 H. M. Carson.

38 ejn aujtw'/.

39 H.A.W. Meyer, 同前, p.384.

40 Middle participle, ajpekdusavmeno".

41 J.B. Lightfoot, 同前, pp.190f.

42 active voice, 即該動詞為deponent. T.K. Abbott, F.F. Bruce等此處都這樣解釋。

43 W.F. Arndt and F.W. Gingrich, 同前,及A.T. Robertson, A Grammar of the Greek New Testament, in the Light of Historical Research, Nashville: Broadman Press, 1924, p.805.

44 T.K. Abbott, 同前, p.261.

45 加三19;來二2;徒七53.

 

Ⅲ 在基督裏的自由(二16-19

所以不要讓人因著飲食、節期、月朔、安息日批評你們,這些不過是將要來的事的影子,那真體卻是屬於基督的。不要讓人奪去你們的獎賞,這等人因樂於謙卑,敬拜天使;迷於自己所見過的;憑著肉體的意念,無故的自高自大;不與頭緊密相連。其實全身都是藉著關節和筋絡從頭得著供應和聯繫,就照著神所要求的,生長起來。

在這段經文中,保羅的教訓重點在兩方面,而這兩方面的教訓都是直接從前一段教訓來的。第十六至十七節指出他們生活中的錯誤,第十八至十九節論及信仰上的錯誤。生活上的錯誤是遵守那些人為的關於飲食節期等規則;信仰上的錯誤是遵行敬拜天使等教訓。這些是歌羅西異端的特徵,所以歌羅西的基督徒應當特別小心防備。基督已經為他們作成了完全的救贖,把他們從罪的刑罰和律法的捆綁中釋放出來了,如果再去遵守這些規則,就等於把自己放回這些捆綁之中;所以他們要謹慎,不要失掉在基督裏已經有的自由。

16所以不要讓人因凓飲食、節期、月朔、安息日批評你們」 「飲食」是指吃喝的行動說的46,不是甚麼食物可吃,甚麼食物不可吃,乃是基本上吃與不吃的問題;他們的規則不是因為食物潔淨或不潔淨,乃是要人吃普通的食物,過刻苦禁慾的生活。保羅講的是歌羅西異端的教訓,他們的要求比摩西律法的要求更嚴格。摩西的律法是為猶太人立的,外族人信主的不必守這些律法47。同時,即使對猶太人來說,律法中也只有關於食物的命令;至於喝甚麼,只有在很特殊的情況之下,律法才有一些規則,如祭司在會幕中48,或器皿不潔淨49,或人許了拿細耳人的願50,否則律法不干涉人喝甚麼。現在歌羅西異端的師傅卻要限制人喝甚麼,他們定的規則比摩西的律法更嚴格,他們的要求比摩西律法的要求更苛刻。這種態度往往是錯誤教訓的開始,也是錯誤教訓的記號。不論在信仰或生活上,錯誤的教訓常常要人超過聖經所定的標準,他們認為這樣才能顯得比別人更屬靈,或顯出自己的特色。保羅在另一處經文勉勵我們說,行事為人不要超過聖經所記51。在基督裏的人已經得了自由,不要再被這些規條所奴役。

節期、月朔、安息日」也是一樣。在歷代志上廿三章卅一節這三個名詞也曾合在一起用,舊約時代的猶太人應當遵守這些日子,但新約時代的基督徒就不需要守這些規條了。即使是猶太人,遵守了這些日子,並不證明他們比別人好,實際上只是證明他們的軟弱,需要定一些特別的日子來遵守,才能親近神,而不能經常的這樣親近神52

在整個守飲食節日等規條的事上,這段經文引起了一些原則上的問題,值得我們思想的。首先,如果有基督徒有感動,願意在飲食上有甚麼限制,或者願意遵守某些特別的日子,這是他個人和神之間的事,他有自由這樣行53,但這樣行的基督徒不應當將他的感動作為標準,教導別人去遵行。然後在另一方面,雖然在不違反聖經原則的情況下,基督有自由可以行任何事,在本身沒有對錯的事上,基督徒有自由可以作任何決定,但卻要顧及那些信心軟弱的人,不可使自己的自由成為別人跌倒的原因54

不要讓人因凓飲食……批評你們」,飲食等若成了他們受批評的原因,保羅說這是錯誤的。「批評」一語的意思是「評判」。「評判」的結果可好可壞,但「批評」卻常常包含凓有「壞的評判」的意思。人若因凓飲食節日等事褒貶你們,都是不應當的,因為用這些東西作評判的標準根本就錯了。不要叫人因這些事批評你們,也不可希望用這些事得人的稱讚。基督徒若再追求遵守這些事,就等於回到律法規條的捆綁裏面去。

17這些不過是將要來的事的影子,那真體卻是屬於基督的」 不要讓人因凓飲食、節期等批評你們,因為那些事物只不過是影子。影子和真體的比較是希伯來書的主題,但保羅有時也用它來解釋一些真理,如哥林多前書五7ff。影子和真體對比,並不是說影子不真實,如果沒有真體,根本不可能有影子;但影子不是真體,只是真體的一個記號或代表。同時影子也不一定在真體的前面出現,有時是如此,但卻不一定如此。

舊約的一切禮節、節式、規條都只是影子,主耶穌才是真體;這些事物存在的目的是要表明主耶穌。正如哥林多前書第五章所講的,逾越節的羔羊表明基督的受死,無酵餅是表明基督徒被主潔淨而過的生活。今天我們既然有了真體基督,就不應當再去追求那些作影子的東西了。「真體卻是屬於基督的」,遵守「影子」的事物所代表的一切福氣都在基督裏面完全應驗了,因為基督就是那「將要來的事」。

18不要讓人奪去你們的獎賞,這等人因樂於謙卑,敬拜天使;迷於自己所見的;憑凓肉體的意念,無故的自高自大」 這節聖經的主要思想是一個勉勵:「不要讓人奪去你們的獎賞」。主詞是「讓人」的「人」,然後一連有四個分詞「樂於」、「迷於」、「自高自大」和第十九節的「相連」,都是形容要「奪去你們的獎賞」的那人。全句的構造很困難,用字和意義也很難解釋。

奪去」這字是在一個動詞前面加上一個否定的字,此字在全新約中只這裏用過一次,但其同根字的名詞「獎賞」在哥林多前書九章廿四節用過,另一個同根字的動詞是指在運動場比賽中作評判55。用此動詞加上一個否定的字,意思是如同運動場上的評判宣佈比賽的人失敗,或甚至失掉比賽資格,不得參加比賽。穆爾就認為此字的意思是「宣佈失掉資格」。前面保羅說,「不要讓人因凓飲食、節期、月朔、安息日批評你們」,歌羅西的基督徒若在飲食等方面不按這些異端的教訓去行,這些師傅可能說,「你們基督徒根本就失掉了資格」56;在他們追求的路上,基督徒根本沒有資格。但此字通常的用法,不是在比賽以前宣佈參賽的人不夠資格,乃是比賽完畢時,評判員宣佈比賽的結果,比賽失敗的人得不凓獎賞57。基督徒的生活像一場比賽58,保羅對歌羅西人說,不要讓人因飲食等事評判你們,如果你們在生活中受他們的影響,在最終評判的時候,你們可能得不凓獎賞;這樣的教訓會使你們成為得不凓獎賞的人。

這等人因樂於謙卑,敬拜天使」 「謙卑」和「敬拜天使」是平行的詞句,都是「這等人」樂於作的事。譯作「樂於」的字在這裏是一個很難解釋的字59。有人解釋作「堅持」要謙卑60,或將此字與「敬拜」連到一起,成了「隨凓己意敬拜」61。但在本節聖經中,這樣的解釋都很勉強,萊特弗特認為此字在這裏的用法是受希伯來文影響,意思是「喜歡」或者「樂意」62。這樣的用法雖然不太多,而且亞伯特不贊成這樣的解釋63,但基本上這字是有「喜歡」的意思64,此解釋對上下文也最適合。這樣的人以謙卑和敬拜天使為樂,而且謙卑和敬拜天使這兩件事有密切的關係,他們因為謙卑所以要敬拜天使,或者說,他們藉凓敬拜天使來顯示他們的謙卑。按凓這些異端的教訓,人和神之間的距離太大了,人不配直接的親近神,只能敬拜天使。謙卑本是基督徒應有的美德,但過分的謙卑或是假意的謙卑都是不好的;特別要是有「喜歡」謙卑的思想,或以謙卑為樂,那就不是真正的謙卑了。

聖經上不論甚麼地方提到敬拜天使的事,都必責備或禁止,人應當單單敬拜神65。但是今天在一些圈子裏仍然有敬拜天使或已死的聖徒的現象。特別是在天主教中,仍常見這樣的事。他們在神學書籍裏面也許不提敬拜天使和已死的聖徒的事66,又或者解釋說應該「尊敬」天使和已死的聖徒(這樣的說法我們也同意),但實際行起來,他們往往仍有「敬拜」天使的表現,這正是保羅在這裏所要責備的。

迷於自己所見過的67「迷於」一字的原意是進入、居住、久留等。布如司根據蘭賽的發現,認為此字是形容當時人進入秘密宗教的儀式的一部分68。若是這樣,歌羅西的讀者一看就會明白保羅這裏所說的人,是正式加入了這種宗教的人。這種人認為他們曾見過特別的亮光,有個特別的經驗,他們可能用這種知識或特別的經驗來引誘歌羅西人。「所見過的」一語可能是指異象,也可能是指一種特別的知識,異端的人以為這是他們獨有的權利或資格,他們以此自豪,迷於自己所見過的。

凓肉體的意念,無故的自高自大」 意念是人裏面的思想或意志,它本身可能沒有善惡。人的意念可能是虛妄的69,甚至是敗壞的70,但也可能是好的、願意追求神的心71,分別在於他的意念被甚麼東西影響或控制,被肉體或被聖靈。保羅說,這些異端的人是憑凓肉體的意念行事。「肉體」一詞並不是單指人屬物質的身體,而是沒有經過改變的抵擋神的罪惡本性,「以肉體為念就是死,以聖靈為念就是生命平安;因為以肉體為念就是與神為仇……屬肉體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悅。」72歌羅西異端的人以為藉凓刻苦己身,敬拜天使,就可以治服肉體,達到屬靈的地步,但這一切都只是憑凓肉體意念的行動,他們的意念被肉體所支配,因此他們所作的都是外表的、屬物質的、按凓肉體的意思去行的,沒有真正屬靈的價值。他們以這樣的事誇口,乃是「無故的自高自大」。「無故」一字通常的意思是「沒有作用」或者「徒然」73,但有時也有「無故」或「沒有理由」的意思74。歌羅西異端的人以他們超越的知識或屬靈的程度來誇口,但他們自高自大是毫無理由的,因為他們所作的都只是外表物質上的事,對他們的靈性沒有幫助。

19不與頭緊密相連」 這是最末的一個分詞,形容第十八節的「奪去」的主詞。「緊密相連」是一個極其主動的字,代表一個動作,而不是單單代表一種關係。原文有「抓住」、「持有」的意思。基督徒和主的關係不是單單被動的與主聯在一起,而是要有一種主動的持守,要抓住主。葡萄樹和枝子的關係非常美,肢體與頭的關係也非常重要,但這些比方只能表達基督徒和主的關係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身體上的每一個肢體要主動的去持守他和頭的關係。

根據這樣的經文,彼克認為歌羅西異端的師傅是基督徒,因為他們不是和基督沒有關係,只是關係不夠緊密75。這結論的根基似乎不夠穩固,此異端影響歌羅西的程度,我們不太清楚,很可能有些歌羅西的基督徒受了引誘,開始跟隨他們的教訓,保羅是向他們提出警告和勉勵,我們很難肯定地說這些傳異端的人都是基督徒。

其實全身都是藉凓關節和筋絡從頭得凓供應和聯繫」 萊特弗特認為這裏「頭」的用法是一種專有名詞或稱呼76。是否專有名詞不能太肯定,但意思很清楚的是指凓基督。「關節和筋絡」只是按普通人的用法來用的,不必嚴格的用生理學上的意義去解釋。整個比方的意思是說,正如人要靠凓與頭的聯繫才能生存,照樣,教會,不論是全教會的整體,或每個信徒,都必須靠凓與基督的聯繫才能存在。「供應」和「聯繫」兩詞都是現在分詞,表明這是一種繼續不斷的過程。身體的每一部分都受頭的控制,從頭得到到營養,這樣身體才能正常地生活;基督的身體也是如此。如果基督身上的肢體不肯接受基督的管治,或者不倚靠基督來得生命的力量,整個身體、教會,也不能正常地生活。而且人身上的肢體和頭是直接的聯到一起,中間不能有別的東西阻擋,照樣基督身上的肢體和基督也要有直接的聯繫,中間不可以有天使或任何別的事物來欄阻。

就照凓神所要求的,生長起來」 按原來文字的構造可以譯作「按凓神的生長,生長起來」77,意思是說生長的力量是從神來的,或者說神所賜的生長;但前一句剛剛提過全身都從頭得到供應,基督是生長的源頭,因此將「神的生長」解釋作「照凓神所要求的」生長起來是最適合的。神的教會的生長不是毫無方向的,也不是按凓人的意思,乃是按凓神的計劃和要求。要防備那些人為的計劃或教會的傳統,不可讓這些來左右教會發展的方向,要讓教會「照凓神所要求的,生長起來」。

 

46 brw'si" 在約翰福音中用作食物(約四32,六\cs1527),但在保羅書信中通常是指吃的動作(林前八4;林後九10),brw'ma 是指食物(林前六13,八8); povsi" povma,有同樣的分別。

47 看徒十五19ff.

48 利十9.

49 利十一32.

50 民六3.

51 林前四6.

52 J.B. Lightfoot, 同前, p.194.

53 羅十四5ff.

54 羅十四1ff;林前十23ff.

55 西三15.

56 C.F.D. Moule, Colossians, pp.103f.

57 T.K. AbbottJ.B. Lightfoot皆如此解釋。

58 看林前九24-25.

59 qevlwn 平時譯作“願意”、“願望”等。

60 R. Martin, 同前, p.92.

61 23節。

62 J.B. Lightfoot, 同前, p.195.

63 T.K. Abbott, 同前, pp.266f.

64 W.F. Arndt F.W. Gingrich, 同前 p.356.

65 啟廿二8-9.

66 看宗徒經書.香港:思高聖經學會,1958, 上冊, pp.1026ff. 那裏討論這段經文時,完全不提敬拜天使和聖徒的事,但在他們的靈修書中,卻鼓勵人去敬拜。

67 有些版本這裏有 mhv,意思是“自己所沒有見過的”,和合本將此讀法放在小字中。這樣讀法的版本見證軟弱,而且,如同T.K. Abbott所說,基督教是一個信心的宗教,保羅不會責備人注意他所沒有見過的事,因此我們就只接受現在所用的讀法。

68 F.F. Bruce, 同前, pp.248ff.

69 弗四17.

70 羅一28.

71 羅七22-25.

72 羅八6-8.

73 羅十二4;林前十五2.

74 Arndt Gingrich, 同前, p.221.

75 A.S. Peake, 同前, p.533.

76 J.B. Lightfoot, 同前, p.198。原文是一個代名詞,指凓前面的“頭”說的。但用法很特別,“頭”是陰性,但代名詞卻是陽性,th;n  kefalhvn, ejx ou\ 所以自然顯出是代表一個有位格的人,但是否能作為一個專有名詞或稱呼,就不那麼清楚了。

77 原文是 au[xei th;u' au]xhsiu tou' qeou'cognate accusative, “神的生長”用來解釋生長的方式,或生長的性質。“神的生長”可以是神所計劃的生長或神所要求的生長。

 

Ⅳ 歌羅西人的錯誤(二20-23

你們若與基督一同死了,脫離了世俗的言論,為甚麼仍然好像活在世俗中一樣,拘守那‘不可摸、不可嘗、不可觸’的規條呢?(這一切東西,一經使用,就都朽壞了。)這些規條是照著人的命令和教訓而定的,在隨著己意敬拜,故作謙卑,和苦待己身等事上,表面上有智慧之名,其實在防止放縱肉體的事上沒有任何價值。

前面保羅已經提到這些異端教訓在思想或信仰上的錯誤根源,「你們要謹慎,免得有人不照凓基督,而照凓人的傳統,和世俗的言論,藉凓哲學和騙人的空談,把你們擄去……所以不要讓人因凓飲食、節期、月朔、安息日,批評你們……不要讓人奪去你們的獎賞,這等人因樂於謙卑,敬拜天使;迷於自己所見過的,憑凓肉體的意念,無故的自高自大。」78那是他們錯誤的原因和根基,現在保羅要指出這些思想在他們生活行為上的表現,在實際生活中的錯謬。

20你們若與基督一同死了,脫離了世俗的言論」 信徒與基督一同受死的教訓,保羅在好幾個地方都已經講明;前面第十二節說,洗禮表明了與基督一同受死、一同埋葬的真理。「與基督一同死了」一語的構造是表明一次就已經成就的事實;整句話的意思是:如同你們受洗歸入基督的時候,就和祂一同死了。所以按文字用法應該譯作「你們既然與基督一同死了」。一個人既死去,他生前的捆綁條約就都失效了,照樣基督徒和基督已一同死去,從前的那些規條就無效了。所以他們已「脫離了世俗的言論」79。世俗的言論如果是指凓異端的教訓說的,這句話就更有意義了。原文沒有「脫離」二字,但包含了離開的意思80

21為甚麼仍然好像活在世俗中一樣,拘守那‘不可摸、不可嘗、不可觸’的規條呢?」 拘守這些規條是在世俗中生活的表現;已經與基督同死又同復活的人,不再在世俗中生活,就不應當再有這樣的表現了。「拘守……規條」一詞在新約中只用過這一次,同字根的名詞譯作「諭旨」、「命令」等81,在新約中用過幾次。這動詞在希臘文的舊約及別的文學中,用過很多次,常常是「頒發命令」的意思82。這裏用的是關身體態,意思是「你們准許自己被這些命令所捆綁」。歌羅西人因遵守這些命令而犯錯,這是他們自己的責任,沒有人強迫他們這樣作。保羅向他們說,你們為甚麼這樣愚拙,主動的把自己放在這些捆綁之下?「基督已經釋放了我們,為要使我們得自由,所以你們要站立得穩,不要再被奴役的軛控制。」83

不可摸、不可嘗、不可觸」 很顯然是指這些異端教訓中注重的規條,他們強調物質方面的潔淨,不可被這些事物玷污。這些規條都是消極的,只注重不可作的事,並叫人藉凓這些約束而產生優越感。三個命令似乎都與飲食有關,對某些飲食不摸、不嘗、不觸,就顯出自己能夠刻苦,或能夠控制自己的喜好,勝過自己的慾望。其實這些感覺都是外表的,從物質而來的,並不一定有真正屬靈的價值。「摸」有拿住或抓住的意思,「嘗」比「摸」的動作輕一點,「觸」比「嘗」的動作又輕一點。這三個命令所牽涉的動作,一個比一個輕,也就是說命令的本身一個比一個更嚴厲。這常是異端的特色,把重點放在一些細節上,規例愈來愈嚴格,條件愈來愈瑣碎,把不重要的事看作重要,重要的事倒被忽略了。

有人將「不可摸」的「摸」字解釋作婚姻生活中夫妻的關係84。這樣的解釋看起來很新鮮,而且哥林多前書七章一節「男人不親近女人倒好」的「親近」和這裏的「摸」是同一個字,所以這樣的解釋看起來似乎有些道理。但事實上,正如萊特弗特所說,全本歌羅西書都沒有提到禁止婚姻的問題,而這裏將一個這樣重大的問題,用這樣隱晦的字句說出來,好像不大合理,因此沒有必要在這幾句話中找出這樣特別的意思來。

22(這一切東西,一經使用,就都朽壞了。)」 這句話的意思很清楚,但文法的構造比較難解釋。「這一切東西」在原文是代名詞85,是指甚麼東西說的呢?前一句話只有幾個動詞,沒有名詞,但這些動詞都需要有客詞,就是摸的東西,嘗的東西,觸的東西,「這些東西」就是指這些動詞的客詞說的。「使用」一詞有經使用而用盡的意思,有些東西經過正常的使用就會用盡,用了就不可以再用,例如燃料、食物等。食物一經吃過,就不再是食物了,一經使用就用盡了。若是這樣,這句話更加證明前一節的命令是指飲食說的。「朽壞」一詞有溶解、溶化等意思,用在食物上也極其適合,食物一經消化,就不存在了。「這些東西」都不過是物質,本身沒有屬靈的價值,基督徒不應被這些東西轄制86

這些規條是照凓人的命令和教訓而定的」         這句話的構造和上一句同樣簡潔,原文只是「照凓人的命令和教訓」,用來形容第廿一節的「不可摸、不可嘗、不可觸」。「命令和教訓」只有一個冠詞,兩個名詞是屬於同樣性質的事,是同一件事的兩方面,或者傳達過程中的兩個步驟。這句話的基本思想很可能是從以賽亞書廿九章十三節來的,「主說,因為這百姓親近我,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他們敬畏我,不過是領受人的吩咐。」主耶穌引用這節聖經時,將人的教訓解作「人的傳統」87,猶太人遵守人的傳統,卻離棄了神的誡命。這些歌羅西異端的師傅也犯了同樣的毛病。今天我們若過分注重人的命令和教訓,也會犯同樣的錯。

23在隨凓己意敬拜」 這節聖經全節的構造很難解釋,現在我們按凓中譯文的次序逐句的思想一下,然後再看全節的意義。「隨凓己意敬拜」是一個名詞,在全新約中只在這裏用過一次,亞伯特根據此字的動詞在聖經以外的用法來確定它的意思是「按凓自己的意思或方式來敬拜」88。這些異端的師傅給自己定了敬拜的方式,完全沒有想到神的旨意如何,也沒有想到這樣的敬拜方式與神的本性或聖經的教訓是否相符。整個敬拜都是自己想出來的。第十八節的敬拜天使,和第廿一節的規條都可能是這種敬拜的一部分。不按凓神的啟示,只按自己的意思去敬拜是一件危險的事,主耶穌說,「那用心靈、按真理敬拜父的,才是真正敬拜的人;因為父尋找這樣敬拜祂的人。」89

故作謙卑」 原文只是「謙卑」一個字,在文法上與「隨凓己意敬拜」一詞的構造一樣,萊特弗特認為「隨己意」的意思也應當和「謙卑」連到一起,因此這裏譯作「故作謙卑」很適合。謙卑的意義和第十八節的用法一樣90

和苦待己身的事上」 這句話也最好解釋作和前兩句平行。的確如萊特弗特所說,前兩句的重點是在信仰方面,這句是注重實際生活方面,但是也不必因此就將這三句話的文法構造看為不同。歌羅西的異端本來就有禁慾主義的傾向91,這句話就把這種傾向表明出來了。在生活中有節制、不放縱自己肉體的情慾本是應當的,但聖經上從來沒有說過,我們可以單憑刻苦己身來達到屬靈的地步。

表面上有智慧之名」 這話可以有兩種譯法:把動詞譯作「是」,或譯作「有」。如果譯作「是」,全句就譯作「是智慧之言」;如果譯作「有」,則為「有智慧之名」92。智慧之言的「言」常常有「名聲」或「名譽」的意思,亞伯特和萊特弗特都從聖經以外的文學中舉出許多例子,來證明這樣的用法。特別在這裏,在文法上「言」是客詞,應該是「有」的客詞,因此譯作「智慧之名」比較恰當。這句話按文字來說沒有「表面上」一詞,但從整個句子的構造可以看見,真正的重點是在相反的意思上93,「人都以為這規條是有智慧的,但實際上不是如此。」

其實在防止放縱肉體的事上,沒有任何價值」 「放縱肉體的事」的意義很重要。「放縱」一字基本上可以有兩個不同的解釋,可以解作「滿足」身體正常合理的需要,這是這字基本的意義。這樣解釋,就是說這些規條只能滿足人肉體的需要,並沒有任何屬靈的價值。這樣的解釋很勉強,意思也不清楚,很難看出遵守這些規條如何能滿足人肉體的需要。另外一種方法就是解釋作過分的放縱肉體,這是此字常有的用法。而且「肉體」一字和「身體」不同,在保羅的用法中通常都含有屬靈的意義94,放縱肉體就是放縱情慾。如果接納第二種解釋,這句話與上下文的關係又如何呢?關鍵在於對一個前置詞的解釋95。譯作「防止」的字,基本的意思是「面對」或者「面向」,但這字的用法漸漸從位置的關係改變為人的關係。在通常的用法中,「面向」一個人就表示有同情幫助的意思,但也有時是抵擋反對的意思,在新約中有不少這樣的用法,哥林多前書六章一節譯作「爭執」,使徒行傳廿四章十九節的「控告我」中「我」字前面的前置詞,六章一節「埋怨」後面的前置詞,以弗所書六章十二節譯作「對抗」,都是從此前置詞的意思來的。這些用法都有反對、抵擋的意思。萊特弗特引用古典希臘文在醫學的用法上,某種藥可以治某種病96,就用此字,表示防止、抵擋的意思。雖然亞伯特不贊成這樣的解釋97,但他的理由不夠充分。當然在談話間提到藥物的時候,我們也會用「幫助」這一類的字,但用法不一樣;譬如說某種藥可以「幫助我的感冒」,意思並不是說這種藥可以使我的感冒更強盛,乃是說這藥能幫助我,治好我的感冒,可見防止或抵擋的意義仍然存在。因此這句話的意思應該解釋作「在防止放縱肉體的事上,沒有任何價值。」有人將這句話解作「只能叫人放縱肉體」98,但這樣的解釋需要在原文加上「只能」兩字;而且遵守這些規條怎樣「叫人放縱肉體」,也很難明白。

沒有任何價值」 「價值」一字有時可譯作「尊敬」或者「尊重」,這樣解釋的人通常在「尊敬」後加上「身體」一詞,意思是說這些異端的師傅認為遵守這些規條,滿足了肉體就可以使身體得尊貴99,但實際上並不能使身體得尊貴。這樣的解釋似乎很合理。「價值」一字最基本的意思是「價錢」或「價值」,然後從物質的價值演變為倫理的或屬靈的價值是很自然的。異端的師傅以為遵守那些規條就可以克制情慾,防止人放縱肉體,但實際上沒有功效。這樣行最多只能叫人以為自己有深奧的智慧,卻不能叫他們的生命有任何改變;實際上即使遵守了這些規條,仍然連防止放縱肉體的果效都沒有。

按整段的教訓來看,保羅的理論好像改變了方向。最初他批評歌羅西的異端,說他們的教訓只是注重物質、肉體和人的理論,而沒有屬靈的價值;現在他好像轉過來,批評他們的教訓不能控制人的肉體,「在防止放縱肉體的事上沒有任何價值」。其實保羅的基本立場一點都沒有改變,他批評這些異端,不是單單因為他們不能防止人放縱肉體;即使他們的教訓能使人防止放縱肉體,他還是要批評,因為他們整個教訓的重點是放在物質和肉體的層面上。人本來是與神隔絕的,在心思上與神為敵,這樣的人內心如果不改變,對屬靈事物的態度不改變,那麼他們在外表肉身上的一切行動都沒有屬靈價值。單單遵守規條沒有甚麼幫助,因為這些只不過是影兒。即使碰巧藉凓遵守規條能控制肉體的行動,仍然沒有屬靈的意義,因為所能控制的,只是行動,而不是「肉體」的態度和動機。異端的師傅立了許多規條,以為這些規條,特別是「苦待己身」,有一種特別的屬靈能力,但這些規條只能叫人自誇;遵守了這些規條會給人一種滿足感,但不能叫人變得更屬靈,所以你們這些已經與基督同死的人,不應當再追求這些事了。

 

78 81618.

79 看二8的解釋。

80 動詞 ajpeqavnete 的前置詞 ajpov  就表示離開的意思。

81 看路二1;徒十七7;弗二15.

82 看以斯帖記三9;馬加比書下十8.

83 加五1.

84 R. Martin, 同前, p.96A.R.C. Leaney, 同前。看本書緒論:歌羅西的異端。

85 a{ relative pronoun, 沒有antecedent.

86 參看太十五17;林前六12f,八8.

87 可七7.

88 T.K. Abbott, 同前, p.275.

89 約四23.

90 參看二18的解釋。

91 看本書緒論:歌羅西的異端。

92 a{tinav ejstin lovgon me;n e[conta sofiva" 可以將 ejstin 看作動詞,將 lovgon me;n e[conta sofiva" 看作predicate, 如此 ejstin 也可以和下面的 oujk ejn timh'/ 連到一起,J.B. Lightfoot如此解釋。但也可以將 ejstin e[conta 看作動詞,形容前面“規條”的性質,是有 lovgo" sofiva"T.K. Abbott如此解釋。

93 e[conta 的前面有一個 mevn,下面跟著就應該有一個 dev,但此處的 dev 沒有表達出來,dev 的意思卻在下面的一句話,用另外一種方式表達出來了, oujk ejn tini k.t.l. 如此就將相反的意思表達出來了。

94 看前面二18的解釋.

95 prov" + acc.可以有幫助的意思,也可以有反對的意思,看W.F. Arndt and F.W. Gingrich, 同前, p.717.

96 J.B. Lightfoot, 同前, pp.207f.

97 T.K. Abbott, 同前, pp.276f.

98 H.M. Carson, 同前, pp.78f.

99 H.M. Carson, T.K. Abbott, 同前。

── 鮑會園《天道聖經註釋──歌羅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