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摩太前書第五章
對人之道(五1~16)
牧養工作的對象是人,而並非事工。我們可以按時做完一些工作,但人事問題卻非時間所能解決。怎樣應付各類不同的信徒?對於年老的、年少的、男的、女的、寡婦、教會的同工,應採取甚麼態度呢?
.規勸的原則(1~2)
1. 對老年人:倘若年老的人真的犯了過失,應當以他為長輩尊重他,看他如同父母,用體恤、愛護的態度勸諫他。這樣才不會使老人家的自尊心受到傷害。
2. 對少年人:要勸他好像自己的弟兄,用親切的態度,看他是自己家裏的人。為他的利益設想時,必須有發自愛心的表現。
.照顧寡婦(3~16):
1. 如果寡婦家中有親人,應鼓勵其親人盡力照顧;作兒孫的應在家中學習行孝,以減輕教會的負擔(3~4)。
2. 教會應分辨那些是無倚無靠的寡婦,那些是好宴樂的寡婦,要用真理的原則來分辨,免致錯用愛心。至於不守本分的寡婦,要嚴厲勸戒。這裏的「無可指摘」是指她們在應有的貞潔品行上,教人看出她們的端莊敬虔(5~7)。
3. 在冊子上登記應該救濟的寡婦,她們的年紀必須已到六十歲,是守節的,並有行善的好名聲(9~10)。
4. 對年輕的寡婦也有處理的方法,不要讓她們倚賴慣了,以致令人有批評的話柄;反之,她們若年輕,就應鼓勵再嫁。
保羅對提摩太的教導直截了當,不徇情面,持守原則,令教會走上軌道,使後來信主的人也因此得到正確的教育。
祈禱 求主不要叫人少看我年輕,使我在行事為人上,建立值得信賴的美名。
敬重牧者(五17~25)
今天教會的長老和聖經中的長老,在工作與處境上都不一樣。一般來說,今日的牧師是做當日長老的牧養工作,而今天的長老卻執掌經濟及行政大權,反而支配傳道人的工作。
.工人應得敬奉(17~18):「善於管理」包括了個人的才智與責任上的忠心。初期教會牧養的責任,是在長老身上而不是在傳道人身上。傳道人常外出佈道。「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參利十九13;申二十四14~15)可能是當時的成語,傳道人既然勞苦傳道,便應該得到信徒的敬奉。
.訴訟的原則(19~20):長老雖然是教會的領袖,但人畢竟是人,也會被過犯所勝。由於長老是由傳道人(使徒)所設立的(徒十四23),控告長老的呈子便應該寄到傳道人手中,由傳道人定奪是非(這反映當時屬靈權柄是受重視的)。
.傳道人應清潔自守(21~22):
1. 謹遵命令:這裏可能指傳道人有天使隨時侍候凓他們。這些天使都是聽從神的命令,為蒙救恩的人效力(參來一14),他們與傳道人同工。
2. 大公無私:切勿因偏見或私心妨礙公正,應廉潔自守。
3. 廉潔自守:主要的原則是「不要在別人的罪上有分」。傳道人若不謹慎自守,就容易陷入罪的網羅。
祈禱 感謝主將寶貴的真理教導我,使我更明白事奉的原則。──《新舊約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