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來書第二章
二1 作者剛闡明了基督既身為神的兒子,所以遠超過天使。在說明基督作為人子的超越之前,他稍停下來,先提出本書中一個嚴肅的警告。這是警告人不要隨流失去,離開褔音的道理。
由於那位賜下褔音者的偉大,並所賜的褔音極為寶貴,因此,聽見褔音的人應越發鄭重這道理。有一個經常存在的危機,就是失去對基督的位格的認識,退到只有象徵意義的宗教去。這已是到了離經背道的地步,是不能赦免的罪。
二2 上文已提過,在猶太人的歷史中,天使的工作佔異常重要的地位。其中主要的例子,大概就是在神頒佈律法時,出現了盈千累萬的天使(申三三2;詩六八17)。誠然,律法是藉凓天使所傳的。這是確鑿的事實。凡觸犯律法的,都按律法受懲罰。這一切是無可置疑的。
二3 不過,現在討論的重點已經從較低微的轉移至更重要的。既然觸犯律法的要受罰,那麼忽略這救恩的將會有何等樣的結局呢?律法告訴人應做甚麼;福音則告訴人神做了甚麼。律法令人對罪有認識;褔音則令人對救恩有認識。
忽略這麼大的救恩,比觸犯律法更嚴重。神透過天使,將律法傳給摩西,然後再傳給百姓。然而,福音卻是主耶穌直接口授的。不但如此,這褔音是由使徒和其他聽見救主說話的人給初期信徒證實的。
二4 神親自用神蹟奇事和百般的異能,並聖靈的恩賜,證明這信息是真實的。神蹟就是主和使徒所行的神蹟,為要表明一些屬靈的真理。例如,生命的糧的講論(約六25~59),就是根據餵飽五千人的神蹟發展出來的(約六1~14)。奇事是用來刺激旁觀者,使他們感到驚異的;主使拉撒路復活就是一例(約一一1~44)。異能是超自然力量的彰顯,打破大自然的定律。聖靈的恩賜即神賜給人的特別的能力,使他們完全超越自己的能力去說話或行動。
這些神蹟的作用都是要證明褔音的道理是真實的;這對猶太人來說尤為重要,因為據傳統看來,如果沒有神蹟伴隨,他們是不會相信的。誠然有一些證據顯示,當新約聖經的文稿面世,神便不再需要用神蹟來證實道理的真實性。然而,我們卻不能因此而下結論,肯定聖靈不會在其後的世代裏再次施行這些奇蹟。
神又按自己的旨意這一句話顯示,行神蹟的能力是聖靈憑衪旨意賜下的。這些都是神所賜的禮物。人不能要求得到這些恩賜,或在禱告中祈求賜予,因為神從沒有應許將這些能力賜給所有人。
二5 從第一章我們得知基督以神兒子的身分超越眾天使。本節要顯示,衪以人子的身分超越眾天使。若要瞭解以下的論點,我們必須謹記,對猶太人來說,基督道成肉身來到世間是難以置信的事,而衪的卑微則是一種羞辱。在猶太人眼中,耶穌只是一個普通人,所以衪的等次比天使低微。以下的經節就是要說明,縱使只是普通人,耶穌仍比天使尊貴。
首先,作者指出神並沒有把將來可居住的世界交給天使管轄。這裏所說將來的世界,是指先知經常提到的、平安昌盛的黃金世代。我們稱之為千禧年。
二6 作者在這裏引用詩篇八篇4至6節,顯示神已將最終統管全地的權柄賜給了人,而不是賜給天使。在某種意義上,人算不得甚麼,但神竟顧念他。在某種意義上,人是微不足道的,但神竟眷顧他。
二7 在受造物中,人確是比天使微小一點。就知識、活動性和能力方面來說,人確是比較有限的。再者,人必須面對死亡。然而,在神的旨意中,人注定要得榮耀尊貴為冠冕。他在身體和頭腦方面的限制大部分會消除,並且他會在地上得尊榮。
二8 在將來的那日,一切事物都要服在人的權柄下;包括天使眾軍、一切的走獸、飛鳥、游魚、天上的眾星──事實上,被造宇宙的每一部分都要服在他的控制下。
這其實是神對人原本的目的,例如,衪曾吩咐人要「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裏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創一28)。
可是,為甚麼我們所目睹的,卻並不是萬物都服在他的腳下呢?答案是因為人犯了罪,以致失去了管治權。因亞當犯罪,一切被造之物都受咒詛。溫馴的動物變得兇猛。地開始長出荊棘和蒺藜。人對大自然的控制也受到挑戰和限制。
二9 不過,當人子回來作全地的王,人的管治權便會恢復。耶穌要以人的身分,恢復亞當所失落的一切,並要得凓更多。因此,雖然如今我們並不見萬物服在人的手下,但我們卻看見耶穌,在衪那裏蘊藏凓人類恢復統治大地的契機。
衪比天使小一點,但這只是暫時的,就是當祂在地上作工的三十三個年頭。衪從天上降下,來到伯利恒,再到客西馬尼,到厄巴大,到各各他,最後到墳墓裏去,一步一步地降卑受羞辱。然而,衪現在卻得了尊貴榮耀為冠冕。衪因受苦和受死而被升高;十字架為衪帶來了冠冕。
神在這些事上的用意,是要基督為人人嘗了死味。救主代表我們又代替我們受死;換句話說,衪以人的身分受死,衪又為人而死。衪在十字架上,用自己的身軀承受了神對罪的一切審判與懲罰,好使凡相信衪的人,不再需要承受這審判。
二10 神要透過救主的受辱受死,來恢復人對萬物的統治,這是完全符合神公義的品格的。罪擾亂了神的秩序。在撥亂反正之前,必須先以公義的手法來處理罪。基督必須受苦、流血、捨身,以去除罪惡,這是與神聖潔的品格一致的。
經文將這位睿智的策劃者形容作那為萬物所屬、為萬物所本的。首先,衪是整個創造的目標和目的;一切萬物都是為了衪的榮耀與喜悅而被創造的。然而,衪也是整個創造的本源和創始者;沒有一事一物是在衪以外被造的。
衪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領許多的兒子進榮耀裏去。當我們想到自己的不配,而衪竟然顧念我們時,不禁會吃驚;然而,這正是因為神是滿有恩典的,衪呼召我們進入衪永遠的榮耀裏。
神付上了怎樣的代價來使我們得榮耀呢?那位救我們的元帥,要透過受苦難得以完全。從品格道德來說,主耶穌向來都是完美無瑕的。因此,衪不用在道德上發展成為完全。然而,衪要在作為人類救主方面成為完全。為要能將我們永遠地買贖過來,衪要承受我們犯罪所該受的一切懲罰。我們不能單因衪的生命是無瑕疵的就可以得救;衪的代死是絕對需要的。
神找到一個與衪相配的途徑來拯救我們。衪差派祂的獨生子來代替我們受死。
二11 以下三節經文強調耶穌完全的人性。衪既然要恢復亞當所失落的管治權,就必須證明祂是個真真實實的人。
首先,經文說明了這事實:因那使人成聖的和那些得以成聖的,都是出於一。換句話說,他們都擁有人性。或如英文聖經修訂標準本(RSV)的譯法作「……同有一個源頭」,即從人性來說,他們都有同一位父神。
基督是那位使人成聖的,是衪將人從世界分別出來歸神的。所有由衪分別出來的人都是有褔的!
一個成聖的人或一件成聖的物件,並不是用來作一般用途的,而是分別出來,單單為神所擁有、使用和享受。成聖的相反,就是玷污瀆聖。
聖經中共有四種成聖:歸主前的成聖、地位上的成聖、生活上的成聖、完全的成聖。上述各種成聖,在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23節的附篇中已詳細地說明了,請讀者細心參閱。
讀者應注意希伯來書中提到成聖的其他經文,並判斷所提到的是哪一種成聖。
正是因為衪成為一個真真正正的人,以致當祂稱呼跟隨衪的人為弟兄時,也不以為恥。永活的宇宙統治者,難道真的會成為人,且與衪所造的人認同至如此地步,稱呼他們為弟兄嗎?
二12 上述問題的答案記載在詩篇二十二篇22節,我們聽見衪說:「我要將你的名傳與我的弟兄。」這節經文又描述衪與衪的子民一同敬拜,在會中我要頌揚你。在將受死的痛苦時刻,衪展望將來的那一天,到時衪要帶領一大群蒙救贖的子民,一同頌揚父神。
二13 作者在這裏再從猶太聖經中引用兩節經文,以證明基督的人性。在以賽亞書八章17節(七十士譯本),衪談到自己倚賴神。人性本有的一個最主要特質,就是絕對地信靠耶和華。以賽亞書八章18節引述主的話說:「看哪!我與神所給我的兒女。」這裏的含意,是他們同屬一個家庭,同有一位父親。
二14 對於那些認為人子降卑是可恥的人,作者要他們思想主受難所帶來的四個重要褔氣。
第一,敗壞了撒但魔鬼。這是怎樣發生的呢?特別之處是神將衪的兒女交託給基督,由衪使他們成聖,將他們救贖、釋放。這些兒女既有人的本質,主耶穌便成了血肉之體。衪將自己神性的光輝放下,並將衪神本體的榮耀以「泥土的外袍」覆蓋。
然而,衪的作為並沒有在伯利恆降生後就停止下來。「衪這樣愛我,甚至為我直往各各他山去。」
藉凓死,衪敗壞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敗壞的意思,是使之失去優勢,不是不再存在;是指失去效力或不能有所成。撒但仍很活躍地在世上違抗神的旨意,然而十字架給了他一個致命傷。他時日無多了,他是注定失敗的。他是一個已被擊敗了的敵人。
撒但掌死權是甚麼意思呢?主要的意思可能是:撒但有權要求罪人死。起初,是撒但將罪引進世界。神是聖潔的,於是宣判一切犯罪的都要死。魔鬼作為對抗者,可以要求實施刑罰。
在異教之地,他的能力透過中介者彰顯出來。就如巫醫能向人施以巫咒,使人無故死去。
聖經從沒有表示,魔鬼可以毋須得神的批准便置人於死地(伯二6),因此他不能決定信徒何時壽終。有時,他會獲准藉惡人之手將信徒殺死。然而,耶穌提醒祂的門徒,不要怕那只能殺身體的,卻要畏懼那能將靈魂與身體滅在地獄裏的神(太一○28)。
在舊約聖經中,以諾和以利亞沒有經過死亡便被接上天去了。那是因為他們既相信神,便被看為與基督在日後的受死同證了。
基督再來,信徒被提時,所有尚在世上的信徒都毋須經歷死亡而被接上天去。他們也可以免於死亡,因為基督的死已滿足了神對他們的聖潔要求。復活的基督,現今拿凓「死亡和陰間的鑰匙」(啟一18)。就是說,衪已經完完全全地控制凓這一切。
二15 基督降卑受苦所帶來的第二個褔氣,就是從懼怕中得釋放。基督在十字架上受死之前,人因怕死而一生受牢籠。雖然舊約聖經偶爾會提到死後的生命,但死亡給人一般的印象,是不可知的、可怖的、陰暗的。過去模糊不清的,現今卻清楚了,因基督藉凓福音,已將不能壞的生命彰顯出來(提後一10)。
二16 第三個大褔氣,就是替世人贖罪。主來到這世上,並不救拔天使,乃是救拔亞伯拉罕的後裔。救拔的原文是
epilambano,即『「抓住」的意思,(因此英王欽定本將這句譯成,「他並沒有披上天使(的本質);而是披上亞伯拉罕的後裔。」)這個動詞用在別處,有猛力抓住的意思,但在這裏卻不是,意思是幫助與救拔。
亞伯拉罕的後裔,可以是指亞伯拉罕肉身的後裔,即猶太人;或是指他屬靈的後裔,即歷代的信徒。這裏的重點,是說明對象是人,不是天使。
二17 故此,他凡事該與他的弟兄相同。衪具有真正的、完全的人性。衪會受到人性所有的慾望、思想、感覺、情緒、感情所影響──但卻有一個很重要的例外,衪並沒有罪。衪擁有的是理想的人性;我們的人性卻已被外來的東西──罪所入侵。
衪既有完美的人性,所以衪有資格在神的事上,成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衪對人是慈悲的,對神是忠信的。作為大祭司,衪的主要工作就是為百姓的罪獻上挽回祭(使神滿足)。為達至這目的,衪所做的事是其他大祭司所無法做也不能做到的──衪將自己獻作無罪的祭物。衪甘願代我們受死。
二18 第四個褔氣,就是使被試探的人得幫助。他自己既然被試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試探的人。衪能夠幫助他們,是因為衪也曾親身經歷過。
有關衪在這方面的資格,必須再次補充。主耶穌所面對的試探是外來的,從來不是來自內心的。衪在曠野所面對的試探,顯示試探是外來的。撒但到衪面來,並用外在的刺激來引誘衪。然而,救主不會被內在的私慾情感牽動,而受試探去犯罪,因為在衪內裏並沒有罪,也不會對罪有反應。衪因被試探而受苦。我們因要拒絕試探而感到痛苦,衪則因面對試探而痛苦。──《活石新約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