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雅各書第三章

 

三 好為人師的危險 三118

  正如一1920所述,收信人當中,有許多人是喜歡快快說的,不懂裝懂,胡亂批評,甚至攻擊咒詛別人,不知勒住自己的舌頭。這些人在製造教會內的分爭之餘,還自以為是有智慧的聰明人,虔誠人呢!本段目的,乃在於對這些人提出警告,如同主耶穌之警告那些愛說「閒話」的人(太十二3537)一樣。

1 作師傅的要受更重的審判 三12

{\Section:TopicID=195}1

  不要多人作 作原文是變成或成為之意。有主動之意味。表示這職分是自己想要的,不是別人認為他應該擔當的。多人是許或有太的意思,並非意指每一個人。

  師傅 就是教師。在初代教會,他們是教會內信徒們屬靈知識與行為的老師。有如猶太教的拉比,地拉崇高,甚於父母,十分受人尊重。假教師就是指對真理不清楚卻自以為是或言行不一的人而言,他們的危險是害人走入歧途。

  我們要受更重的審判 我們表示作者也是其中之一。更重嚴格、多的意思。審判不單是指末日的,亦指世人的要求、期待或批判而言。

{\Section:TopicID=196}2

  原來 原文是因為。表示本節為敘述要受更重的審判之理由。

  我們在許多事上都有過失 許多原文並無特定指應包含作人,所以亦可譯為「方面」。許多亦可譯為常常。字表示沒有例外,人人如此。有過失原意是滑倒,即不小心而犯錯誤。所以全句是我們都犯了許多過失,或我們都常常犯錯誤。換句話說,犯錯是在所難免的事。

  若有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他就是完全人 此句暗示沒有完全人,因為人人都犯錯,尤其在話語上,更無法避免。在此,完全人當然不是指偽君子,只有口舌之能、毫無行為表現者而已。

  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 這就是說,一個控制自己在話語上沒有過失的人,就應有勒住全體不去犯錯。意指約束舌頭比控制體不做錯事更難。勒住就是駕馭、控制的意思。

{\Section:TopicID=197}12

  本段用來警告那些洋洋得意,好批評或論斷的人。他們自以為高人一等,其聰明足以為人師表,卻不知是陷自己於更嚴格的審判中,要擔負更重的責任。因為作師傅教導人,比作人作事難得多,必須有足夠的訓練與知識。否則輕率發言,徒然多說多錯,害人害己。(參太十二3637)。

2 舌頭的厲害與可怕 三38

{\Section:TopicID=199}3

  嚼環放在馬嘴裏 目的是叫牠(馬)順服,叫字有的抄本是直到。控制了嚼環,就能調動牠的全身,驅使牠到任何地方。句首有看哪一詞,中譯成

{\Section:TopicID=200}4

  看哪 原文是再。意指另外一個例子。

  船隻雖然甚大,又被大風催逼 大風即強或暴\cs8

  只用小小的舵 與大船、大風成對比。

  轉動 與調動(三3)是同一個字,指改變位置或方向而言

{\Section:TopicID=201}5

  這樣,舌頭在百體裏也是最小的,卻能說大話 這一句話顯然是前二節比喻的第一個小結論,為這樣二字引出來。在百體裏也是最小的原文是「是個小小的肢體」,可譯為「是個小東西」。

{\Section:TopicID=202}35

  根據前兩個比喻,似乎應推論為舌頭雖是小東西,卻能做大事;或舌頭如受控制,就能控制全身。作者則凓重於舌頭雖小,卻能說大話。可見這正是作者要指責受信人好批評的弊病之一。自以為是的人常常忘了自己是誰而信口開河,甚至用大話來支持自己的理論。因為,在批評別人的事上,他自己不見得真懂、或比人強,所以他只能用說大話來騙騙自己而已。就算他比人強,也只能是出於情勢所然或上帝的恩典。怎能誇口說大話呢?

  看哪,最小的火能點凓最大的樹林 點凓當然不是結果,乃是一個起點。其結果是焚燬了全部的樹林

{\Section:TopicID=203}6

  舌頭就是火 就是譯為「正像」較為妥切。指話語具有毀滅性。

  在我們的百體中,舌頭是個罪惡的世界,能污穢全身 原文在我們的百體中前有「被安置」一詞;排在舌頭是個罪惡的世界之後。罪惡的世界\cs8如果是指背叛上帝的地方,則是指舌頭之不受管束,常常背叛我們。世界原文亦可譯為裝飾品,則是指舌頭雖然會說好話,但基本上它是罪惡的,製造禍患的東西。它雖然體積小,卻能污穢全身,因為它是罪惡的東西。能污穢全身直譯為「是會污穢全身的東西」較妥當(參太十五111819)。

  也能把生命的輪子點起來 點起來意思相同,指具毀滅而言。生命亦可譯為自然或生存。輪子亦可譯為前進或路程。所以,生命的輪子不易下定義,但現代中文譯本的譯法「整個人生的路程」較為妥切。

  從地獄裏點凓的 亦可譯為被地獄之火凓的。意思相近,指致命性的毀滅也。地獄之火是永不熄滅之火。如果意指專門焚燒靈魂之意,則舌頭之害不但及於一生,甚至及於永遠的生命。

{\Section:TopicID=204}5下~6

  舌頭的厲害是它會說大話,本段則指出其可怕之處是致命的污穢與毀滅。對好批評的多言者而言,不能不說是最嚴厲的警告了。

{\Section:TopicID=205}7

  本來都可以制伏,也已經被人制伏了 原文無本來都之字。可以制伏各類的動物是猶太人所熟悉的教訓,舊約一再的提到,創世記更強調那是上帝賦予的應許與任務(一28)。已經被制伏了是表示實現了這個應許。原文是類。

{\Section:TopicID=206}8

  惟獨舌頭沒有人能制伏 再次指出舌頭的厲害,超過一切凶野的動物,不是用的力量或智慧就能制伏的。

  是不止息的惡物 不止息的即不穩定或暴烈的;有的抄本改為難以約束的。

  滿了害死人的毒氣 害死人的字譯是致死的。本句是形容惡物的,暗示舌頭有如毒蛇之可怕。但毒氣原文亦可譯為飛箭,叫人防不勝防。

{\Section:TopicID=207}38

  本段敘述舌頭之厲害與可怕之處,有三:(一)能操縱人且會說大話;(二)能污穢與毀滅人的一生,甚至靈魂;(三)沒人能制伏它,且要不停地受其毒害。作者的目的,是提醒那些好批評、好為人師的多話者──亂說話能造成相當嚴重的傷害!從而警告他們將會受嚴重的審判。

3 咒詛弟兄尤為不當 三912

{\Section:TopicID=209}9

  頌讚那為主為父的 頌讚是祝福與讚美的意思。原文亦可譯為祝福。那為主為父的原文是那為主父的,意指父上帝而言。有的抄本把改為上帝

  咒詛 咒詛原不是親自報復的行動,乃是祈求神明降災刑罰的意願。咒詛頌讚是互相對立的。

  那照凓上帝形像被造的人 上帝既是為父的,照上帝形像被造的人(參創一2627),就是人類,也是廣義的弟兄了,本句意指咒詛人就是等於咒詛上帝

  既頌讚上帝,卻又咒詛上帝、且是凓上帝形像被造的人,豈不變成自我矛盾?

{\Section:TopicID=210}10

  頌讚與咒詛從一個口裏出來 這是很普遍的現象,聖人亦難避免。因著對象之不同,情況之差別,人心常變幻莫測,因此,所說的話亦因之自相矛盾。在此頌讚似應譯為祝福才恰當。

  這是不應當的 原文是像這些(類)事的發生是不應當的。因為是複數,所以大概是指十一~十二節的例子,則不應當是不可能或不應有的意思。

{\Section:TopicID=211}11

  泉源從一個眼裏能發出甜苦兩樣的水麼? 答案當然是不能,原文即有「不能、不是麼?」的意思。發出譯為湧出或冒出較為達意。甜苦之對立是類似頌讚與咒詛之矛盾。泉眼正是引喻舌頭也。苦水亦有「致咒詛」之意(參民五1128)。

{\Section:TopicID=212}12

  無花果樹能生橄欖麼?葡萄樹能結無花果麼? 同前節一樣是否定式的問句,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鹹水裏也不能發出甜水來 本句是11節的結論。鹹水苦水應是同樣的意思,指不適飲用的、含有雜質的水。甜水應是指清淳可口的淨水而言。

{\Section:TopicID=213}912

  照第九節來推論,上帝是人類的父,人類是上帝的子女,則咒詛別人是咒詛弟兄了。又人類既是照凓上帝的形像造的,那麼,咒詛別人就是咒詛上帝的形像與上帝的創造,也就等於咒詛上帝了。這是何等不當與可怕的罪!(參利廿四1023)當然,作者主要是指咒詛教會內的弟兄而言。可見教會內的批評、論斷,已惡化到自以為是真理與公義的化身了。竟然咒詛起弟兄來了。

  1012節似乎是另一個論點,即善惡不能並存的道理!受信人既是敬拜上帝的人,就只應祝福,不應咒詛(路六28;羅十二14)!咒詛人的就等於判定自己是像流出苦水或鹹水的泉眼,不配稱為屬上帝的人。換句話說,咒詛人,尤其是弟兄,是不合乎信仰與屬靈生命的本質。對自以為是替天行義的好批評者,真是當頭棒喝呀!

4 作師傅者應有的智慧 三1318

{\Section:TopicID=215}13

  誰是有智慧有見識的呢? 智慧一詞見一5釋義{\LinkToBook:TopicID=115,Name=5}智慧人在舊約是指專業階級的人,如博士、謀士、先知、文士、精通人生哲學者……等,這些人是公認的真理的教師。在新約是指使徒、先知、牧師、教師等具有屬靈恩賜的人。見識主要是指對發生的事的瞭解。欲達此,必須學問廣博而且有經驗與聰明;在希臘文中,智慧見識是難以區別的。本句與三12連起來,所暗示的意思就是誰是夠資格作師傅的?用以導出真正的智慧是甚麼,作為區別那些自以為聰明的人之根據。

  他就當……顯出他的善行來 他就當……顯出原文是讓他顯出……來罷,意指空口說白話的,就不能算是真有智慧的人。顯出他的善行來原文是用各種作為來顯出他的善行。善行亦可譯為善良的品行或美好的生活表現。有善行才能算是真有智慧的人

  在智慧的溫柔上 是指能顯出善行之各種作為的根基,不是咒詛人那種專橫偏激的德性。乃是溫柔。溫柔是慷慨、仁慈、心胸寬大的意思。智慧的溫柔表示這種溫柔的作為正是智慧的具體表現。

{\Section:TopicID=216}14

  你們心裏若懷凓…… 原文是「但你們有了苦毒的嫉妒,又凓分爭心裏。照全句看來,但兩字可說是既然的意思。

  苦毒的嫉妒 嫉妒原文亦有熱情、熱心或憤恨的意思。苦毒的\cs8即太厲害、苛刻或嚴酷的態度。所以苦毒的嫉妒乃是指在爭論或批評時,自以為是或過分熱心而偏激,甚至有自任替天行道的敵視心態,如惡如仇一般。新譯本譯為嫉妒和怨恨亦甚恰當。

  分手 原文是受雇或為組織而效力。意指他們的發言是代表雇主或派系,既然有成見在,立場不正,不能算是代表真理,只是自私之心而已。

  自誇 自以為是或自以為高人一籌,足以為人師表的意思。就不可自誇意即既然你們的心態和立場都傾向於偏激,所以你們已經不配為人師表。故不必再亂開尊口了。事實上,自誇者就已經不能算是真正的有智慧,有見識\cs8的人。

  說謊抵擋真理 在爭論或批評中,立場不正的人常易走極端之途,說謊就是最普遍的現象。為了勝過對手,不擇手段,忽視說謊,就是抵擋真理的大罪。抵擋原文是介系詞,有的抄本是也不可抵擋真理並且說謊

{\Section:TopicID=217}15

  這樣的智慧 就是指出於偏激的心態和立場所發出的爭論或批評之論調而言。

  不是從上頭來的 這句話全然否定了那些尖酸刻薄的好批評者的智慧,上頭即天上、屬於上帝那裏的意思。真智慧的來源,一5已經指明是上帝賜給的。

  乃是屬地的、屬情慾的,屬鬼魔的 意指其來源是世俗的,屬世界的;出於肉體的,血氣的,私慾的;邪靈操縱的(參林前二615)。這種智慧見識在信仰的範疇上是有限的,可能是一文不值的,且是危險而有害的,這不是真智慧,而是假智慧

{\Section:TopicID=218}16

  在何處有…就在何處有…… 意即有……的地方就有……。原文裏句首還有因為一詞,表示本節為前一節之理由。

  嫉妒分爭……擾亂和各樣的壞事 擾亂是騷動、糾紛、混亂的意思。假的智慧其內涵既是嫉妒分爭,其結果乃是使真理混亂了。教會信徒間產生了糾紛,甚至各樣的壞事也出現了。壞樹結壞果子,憑凓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太七1618)。

{\Section:TopicID=219}17

  惟獨從上頭來的智慧 即正確信仰的、屬靈的智慧。其內涵與特徵乃是下列的美德所表現的。

  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多結善果,沒有偏見,沒有假冒 一、清潔是得見上帝的條件(太五8),指心裏沒有邪惡,天真謙虛而言。二、和平乃溫和平靜的意思,是正確的人際關係,不會引起擾亂,而是使人睦(平),是得稱上帝兒子的必備美德(太五9)。三、溫良乃是溫和謙讓的意思。在此主要是指有耐心,尊重他人的感受而言。四、柔順是順從真理,講理而不固執己見的意思。五、滿有憐憫是慈悲心腸,富同情心的意思。意指對有困擾或過犯的人,樂於幫忙或饒恕(參太五7,十八35),及同情欠缺飲食衣服者而言。六、多結善果原文是與上句連合為滿有憐憫\cs8善果,所以本句是指致力使失迷真道的轉回(五1920),或是使需要的人得到幫助,而恢復健康……等。七、沒有偏見乃公平無私,專心致力於真理,不因人或事而改變標準或原則的意思。八、沒有假冒即誠實不虛偽,不作假的意思,即不顛倒是非也。三~八項似乎在敘述如何達到和平的方法而言。則和平應是論述的重點,以與嫉妒和分爭作對比。

{\Section:TopicID=220}18

  使人和平的,是用和平所栽種的義果 原文是那些致力使人和平的用和平所栽種的。義果即稱實或成\cs9,也就是上帝所接納、讚許的實(表現)。在此,不是指因信稱而言。而是上帝所喜悅的結局,即致力使人和平的人,用和平的手段所達成的。換句話說,那些心裏懷著嫉妒和分爭的人,雖然自誇\cs8而又說謊,但他們所結的果子卻不是上帝所喜悅的。因為事實上,他們只會帶來擾亂和各樣的壞事而已。

{\Section:TopicID=221}1318

  本段為第三章的主題,意思乃警告收信人,他們自以為是,喜歡為人師表,卻又嫉妒、分爭,造成混亂及各種壞事,他們的表現表明了自己不是有智慧和見識的人!作者同時又教訓他們:真正為人師表的智慧,乃是清潔與和平,其中又以和平為尚,因為只有用和平,才能結出上帝所喜悅的果子。── 彭德修《中文聖經註釋──雅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