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雅各書第一章

 

I. 介紹  11

為向他的讀者介紹自己,雅各書的作者向最初的收信人表明自己的身份並向他們問安。

雅各(lit.Jacob)也許是主耶穌基督的同母異父的兄弟,他在耶穌早期的傳道後期歸主(參 約7:5; 林前15:7)並在耶路撒冷教會早期歷史中成為領袖。(加2:9;15:13-21)              

他把自己說成是神的和主耶穌基督的僕人而不是耶穌的兄弟或是教會的領袖,這也許是因為他與神和主耶穌基督的關係是最重要的關係(參羅12:1;1:1;1:1;彼後1:1;1:1;1:1)。他說他即是神的也是耶穌基督的僕人,藉此他把主耶穌基督與神放在同一位置。

散住在國外的十個支派之人很自然指的是Diaspora的猶太人基督徒,他們當時住在巴勒斯坦以外的地方,雅各作為一個猶太人基督徒弟兄所提的要求(所定的標準)對猶太人基督徒和外邦人基督徒同樣適用,既然他們在基督裏是合一的。如果象某些人所說的那樣(如R.V.G.Tasker, The General Epistle of James, pp, 39-40),認為十二支派就是所謂的“新以色列”,即教會,這是很不自然的,聖經裏沒有什麼地方說過教會是由十二部分組成,像是以色列這個國家過去是由十二部分組成的一樣。

雅各書中的希臘語極為出色,他的語法、句法和用詞等都很精煉細膩。

“請……安”是他的讀者熟悉而常見的希臘式問候語。(Davids, p.64)

 

II. 試煉和真信心1:2-27

A. 試煉的價值 1:2-11

雅各書在各方面來看是一封勸戒的書信。他討論了試煉的問題,他指出了試煉的價值來鼓勵讀者對試煉採取一種積極的態度,要忍耐,要把這些試煉看成是神為榮耀他的名來塑造信徒的工具。

 對試煉的正確態度 1:2

雅各在這裏所說的是哪種試煉呢?是指經濟拮据、還是在學校裏考試失敗、還是整夜照看生病的孩子呢?由希臘語翻譯過來的“試煉”(peirasmos)意思是“證明”(proving),尤其指“對一個人的忠實、正直、品德和意志等的試煉,也是指對罪的誘惑、試探等”(GELNT, s.v. “peirasmos,” p. 498)。它是看得見的使我們遠離神的旨意的各種試探。這一點可以由上下文看得出來。第三節又說這些試煉是“對信心的試驗(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雅各所說的這些試煉是指我們會在其中遇到引誘我們與罪人為伍而對救主不忠的試探,他在這裏沒有區分內部試探和外部試探(James B. Adamson, The Epistle of James, p.53)。而且他稱呼基督徒為“我的弟兄們”,對讀者的這個稱呼在本書信中出現了15次之多。接下來的就是教導基督徒該如何面對引誘我們犯罪的誘惑。

雅各指示他的讀者們把在他們生活當中所遇見的試煉和患難看作是長進的機會。他沒有告訴他們要因他們所受的試煉而喜樂,他沒有鼓勵一種當經歷痛苦的時候不正常地狂喜這樣一種受虐狂似的態度,而是指示他們要把這些儘管令人難受的試煉看作是有益處的。喜樂的態度可以使我們脫離試煉中的痛苦,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大喜樂”可以翻譯成“完全的喜樂”。不管我們的難處來自何處-世界、我們的肉體或是魔鬼-在經歷這些試煉的時候我們可以而且應該喜樂。原因如下:

 

試煉的果子

試煉是神所使用的方法,使基督徒成為能榮耀神名的人。“試驗”(希臘語. dokimionm)這個詞有這樣一個意思:當某物經過試煉時顯示出它的真實本質,就象金礦石在火中加熱時真金會顯露一樣。(Line8, P6)基督徒經過試煉後,因聖靈而住在其裏面的神的性情會變得清楚明顯,這些是對我們信心的試煉,因為我們對神的信心和馴服經過試煉會延伸到極點。試煉可以使我們產生忍耐、堅定和持久的忍耐力(而不是“patience” [KJV]),而且如果我們接受試煉,到時候它會使我們成熟(充分的發展)和完全(在我們生活的各個基本方面得到發展)。因為這個原因,在受試煉的時候我們不應該設法逃離,而應該用耐心的忍耐來忍受可以不斷使我們成熟的試煉。我們必須學習耐心,否則我們將別無所獲。

神將用恒久忍耐的過程來把每一個忍耐而不逃離試煉的信徒帶到一個相對成熟的境地。雅各教導說,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在試煉中應該喜樂而不是抗拒臨到我們的試煉。試煉是神使我們就得完全的工具。

“經過四分之一個世紀多的牧養工作,我確信靈裏的不成熟是我們教會中第一號的問題”(Warren Wiersbe, Be Mature, p.13)

雅各在這裏第一次提到的因信而活的概念似乎是把本書信中所有其他部分聯繫起來的主題。D. Edmond Hiebert 已經提出了這個主題的另一方面:“活信心的試驗”(The Unifying Theme of the Epistles of James,” Blibliotheca Sacra 135:529 [July-September 1978]:224)。不只因信得救而且靠著信心而活的基督徒纔是有雅各所稱的活的信心。

 

對採取這種態度的幫助 1:5-8

1:5           雅各在這裏作了解釋的是神的智慧,神對生活的觀點,但這種啟示智慧是世人所沒有的,所以他們通常並不欣賞對這樣的試煉進行忍耐的價值觀。基督徒傾向接受世界上的觀點而不是神的觀點。
雅各使用的“智慧”(希臘語sophia)這個詞的意義是在舊約中談智慧時所指的意義。在舊約中它指的是神關於人的生活所給予我們的啟示。智慧的含義是“智慧人所遵循的穩固的正直的生活準則(Bruce K. Waltke, “The Book of Proverbs and Ancient Literature,” Bibliotheca Sacra 136:543 [July-September 1979)。在新約中,智慧經常被看作是聖靈的最大的恩賜而且有時被看成是聖靈(J.A.Kirk, “The Meaning of Wisdom in James: Examination of a Hypothesis,” New Testament Studies 16 [1960]:24-38)。因此,有智慧的基督徒是以神的啟示來看待生活的人(也就是所寫下來的他的話語)。

如果我們不理解神的生活觀,雅各告訴我們要求神使我們能理解。每一基督徒在某種程度上都缺少這種智慧(first class condition in Greek)。智慧就是以神的觀點來現實地看待生活。缺少智慧的基督徒如果不斷的求神開啟他的眼睛,那麼他就可相信神會不斷的滿足他的請求。只要需要,神會無保留地把這種智慧厚賜給求他的人。

這節經文必須根據上下文來看纔能正確理解,在這裏並不是說神應許給每一個求他的人一個更高的智商,神所應許是他的能力,使我們能看到忍受試煉和忠心忍耐的重要性。

1:6              在聖經中,用信心求總是意味著不是相信神會做他應許做的,就是相信他能做所求於他的。
               
“雅各教導說,信心是禱告的基本條件” (Adamson, p.5 7
如果一個基督徒對神的信實和能力缺乏信心,就表明他在生活中缺乏一貫性。這種非一貫性所產生的不穩定性雅各把它說成就象海中的波浪,被自己以外的事情所驅動。那些不持久順服神旨意的基督徒被他自己以外的力量的驅動行事,而不是按裏面聖靈的引導而行。這樣的基督徒就象海中的波浪一樣。

1:7        這種人感覺他自己遭受到不可控制的環境的衝擊,而不是經歷著神的引導,他的問題不僅僅是在主觀方面的,也有客觀方面的。這樣一種非一貫性的態度會在他的生活中攔阻神的工作。因為神不能在使這個人通過他的試煉變得完全,反而要在他對試煉的態度這個問題上對他進行管教(教育)。

從上下文來看,“什麼”(7節)主要指的是智慧(5節),如果一個人不信任神(“憑著信心求”,7節),那麼他就看不到神在他的試煉中掌權這樣一個事實。當然,從更廣的意義來講,我們對神沒有信任使我們對神啟示的真實性沒有信心。

1:8           在上下文中,“心懷二意”的人(8節)指的是有的時候相心順服神但並不一直都這樣的人,心懷二意的人總的來講就是那些沒有定見,沒有忠心的人。

總而言之,如果我們在禱告中求神,在試煉這個問題上,神會幫助我們接受他的態度,正象雅各在三節和四節所解釋的那樣。在我們經歷使我們遠離神的旨意那些試煉的時候,我們可以喜樂,因為我們知道對神忠心,他會使這些試煉在我們裏面產生榮耀神且對我們有益的品質。

 

The larger view of circumstance 1:9-11

1:9                   在第九節以前,雅各一直在敦促他的讀者接受神對試煉的態度。在第九節中,他擴大了他們的視野並鼓勵在所有他們目前的環境中接受神的觀點。物質上貧窮的基督徒應該注目他們的屬靈豐富而喜樂。

1:10                 同樣,物質富足的應該記得他們的財富是暫時的,一個人在神的面前的真實光景是很卑微的。各處的草都不耐寒,但在巴勒斯坦草綠的時間只有幾個星期。

1:11                 草上的花指的是草在它生命力最強的時候那一段綠而茂盛生長的階段。但在中東地區,它將很快枯萎變黃。因此富人也會很快衰落(參4:13)。
“一個富有的不信的人,談到他的一個貧窮的基督徒朋友時這樣說:‘我死的時候,我離開我的財富;他死的時候,他將到他的財富那裏去’”(Adamson, p.66

 

B.  在試煉中的選擇 1:12-18

 

揭示了試煉的價值,以及神如何使用試煉來使基督徒完全,還有在很難看清的時候,如何以神的角度來看待一個人面臨的試煉這些問題之後,雅各繼續解釋了順服與背逆的結果以及試探的來源,以便他的讀者可以有效地處理所面臨的試煉。

 

試煉的最終結果 1:12

        考慮到神在我們生活中使用試煉的目的,我們應該在神的旨意當中歡喜地忍耐。在試煉當中忍耐,不向使我們遠離神旨的試探屈服(試煉這個詞的希臘語在這裏使用與在第二節裏所使用的一樣)的基督徒表明了他對神的愛。正是這些出於對神的愛而忍受試探的人纔能得到生命的冠冕。

“許多基督徒現在所走的是以掃的路(輕看長子的名份),這些人有一天最終的結局將和以掃是一樣的。儘管他們今天作為長子站在要被祝福的位置上(每一個基督徒都是神的長子),但他們將棄絕而得不到祝福。(在馬太福音22:13;24:51;25:30中的‘哀哭切齒’[是東方的表達方式,表達極度的悲傷]points to the apparent antitype of Esau lifting up his voice and weping in the presence of his father in Gen. 27:38” (Arlen L. Chitwood, Judgment Seat of Christ, p.157)

新約中所提到的另外一個詞“冠冕”可能也是指上下文當中所包含的意思,而非指的是物質的冠冕(參帖前2:19;提後4:8;彼前5:4;啟2:10)。換句話,這些詞應該解釋為暗喻而不是字面意義上的冠冕。

 

試煉的來源1:13-14

1:13         雅各並沒有讓我們得出下面這樣的結論,即,因為神允許我們經歷試煉所以他就是試探的來源。這樣的推斷會促使我們向罪讓步。神從來不是試探的來源;他不試圖通過讓我們去犯罪這樣的方法來使我們在靈裏得到堅固。連他自己都是不可試探的,他與罪惡是完全分隔的。如果說在那一個意義上神對罪負責任的話,雅各在這裏沒有提到的,也就是神允許我們經歷叫我們犯罪的試探,這些試探來自於別的東西,就是世界、肉體和魔鬼。

“神不能誘惑別人趨向邪惡,因為他自己是絕對與邪惡無關(insusceptible)的”(Joseph B. Mayor, The Epistle of St. James, p. 53)

1:14         我們不能指責神,我們需要承認,當我們讓步於試探的時候,負責任的應是我們自己,而不是神。在神的裏面是沒有任何東西向罪是作出正面反應的,但在我們的裏面卻有很多。

 

試探的過程 1:15

在這裏上下文中的私欲是指在神以外想做、有、或成為某種事物或人的欲望。私欲是在裏面隱藏的,然而罪最終會在外面表現出來。如果私欲不被控制,它就會導致罪;如果罪不被承認和摒棄,它就會導致死亡。在信的人身上它可以導致肉身的死亡(約壹5:16),在不信的人身上,它會導致肉身和靈性的死亡。雅各用生產的過程生動形象的說明了這三者之間的因果關係。神希望通過試煉使我們進入豐盛的生命中,但如果我們對試煉的反應不當並向試探讓步的話,那我們所得到的將不是生命的冠冕而是死亡。15節中的“死”與12節的“生命”相對。向試探屈服的最終結果就是死,而抵制誘惑的最終結果就是生命。

 

神的良善 1:16-18

1:16         雅各希望他的讀者對神對待他的兒女的目的和方法不存任何的疑問,在1517節裏神很清楚地告誡了我們,15節提起神的審判17節提起神的良善來告誡我們要抵擋誘惑。

1:17         每一個給予的動作(好於“所贈與的東西”這種提法)和每一個所給予的禮物都是來源於神的,但並不包括試探。神創造了太陽和月亮,我們可以看到其光的變化。但神對待他的創造物卻是沒有改變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的榮耀和被造物的好處。

“從上頭來的”這個詞與耶穌在約翰福音3:7裏告訴尼哥底母必須要“重”生時所用的詞在希臘語當中是同一個詞(anothen),在約翰福音裏,新生就是從神來的好禮物(in view)

1:18         神給信的人所有禮物中最大的禮物就是在基督裏的新生命,是神主動地給了我們這個禮物,也是神的特殊的啟示才使我們認識明白這個禮物。本節經文和前一節經文都很清楚地表明,雅各相信永生是神恩典的禮物。接下來在討論第二章中對信心與工作的時候,我們應該記住這一點。雅各同意保羅所說的我們的救恩來自於神的至高無上的意志(參林後4:6)。

“初熟的果子”也許指的是所有在試煉中恒久忍耐的基督徒。所有的信的人都會將榮耀歸給他的名,但只有那些對基督一直忠心的信徒纔是神特別喜悅的,就象過去在以色列初熟的果子對神是一種特殊的祭物一樣。從希臘語翻譯過來的“初熟的果子”(aparche)指的是在尊貴和次序上是首先的東西,“用於人時指的是同一級別中優於別人的人”(GELNT, s.v. “aparche,” p. 54; cf. Rev. 14:4)

        這幾節經文(17,18)所要說明的似乎是,神對所有人尤其是對信徒的意願總是對他們的祝福。我們不應該把使我們遠離神旨的試探看成是神從天上送給我們的,而應該把它們看成是我們靈命長進的敵人。我們也不應該在試探的重壓下垮下去,而應該勇敢地勝過它們,因我們知道我們所作的努力在不遠的將來會使我們的靈命有所長進(在我們離世之前),而且也會使我們得到賞賜(在我們離世之後)。

 

C. 對試煉合適的反應 1:19-27

 

        解釋了試煉的價值和在試煉中的各種結果之後,雅各就繼續激勵他的讀者,以便使他們在經受試煉的時候作出合適的反應。雅各在這部分裏強調了神話語的重要性,因神的話是抵擋試探和對試煉作出合適反應的關鍵。

 

不適當的反應 1:10-20

1:19         雅各的讀者已經知道了他對他們提醒的內容(17-18節),但他們需要行出他們所知道的。對試煉的一種反應是抱怨和發怒,但雅各建議他的讀者安靜不語順服地聽從神的話(23節)。我們經常看得到我們每個人有兩個耳朵和一張嘴,這提醒我們要多聽少說(參箴10:19; 17:27)。

1:20      對試探發怒的反應並不成就神在信徒的性格和行為上所尋求的義。

 

基本的反應 1:21

        文中所說的污穢似乎指的是所有不潔淨的行為,包括在神旨意之外的怒氣。“盈餘的邪惡”指的是從未信主之前所遺留下來生活惡習。信徒應該順服地接受神所啟示的並對神的命令作出積極的回應。那麼在信徒身上神的話就會有好的土壤並會在其中生根健長且會結出豐碩的果實。

        有人認為“能救你們靈魂的”這句話包含著雅各的讀者們還需要從永遠的定罪中被救贖出來的意思。一些人就作出結論說,既然他的讀者都是基督徒(1-2節),那麼當信徒犯罪的時候他會失去救恩並需要重新被拯救。但是這些詞本身和上下文都清楚地表明這並不是雅各所要表達的意思。“拯救你們的生命纔是更好的翻譯”(參馬太16:24-27;馬可3:4;路加6:9;雅各5:20)。

“……新約當中任何談到歸信主的地方都沒有這樣的說法!”(Zane E. Hodges, The Gospel Under Siege, p.24)

        通過順服神的話,信徒可以拯救他的生命脫離罪的後果,甚至是最終的後果,即未到時的肉體的死亡(不是永遠的死亡)(參1:15; 5:19-20; 8:13; 林前11:30; 約一 5:16; Arlen L. Chitwood, Salvation of the Soul, pp. 25-34)。雅各這裏仍然在探討順服神與背逆神的結果:生命的冠冕(12)和死亡(15)

“我們可以經常看得到,雅各書是在所有新約書卷中最能清楚反映舊約智慧文學的一卷書。罪的後果就是死這個主題在箴言書中經常地出現(參箴10:27; 11:19; 12:28; 13:14; 19:16)。很明顯的,這是構成雅各思想背景的舊約中的概念,對這個事實的承認使很多東西更加清楚”(Hodges, pp. 24-25)。

 

完美的反應 1:22-25

1:22         行出神的話意思在上下文中指的是在受試探的時候仍能堅持神的旨意。聽到神的旨意是好的,但隨之而來的應該是順服。一些基督徒錯誤地認為知曉神的旨意就足夠了,但行神的旨意纔是最根本的。

“祝福並不來自於研究神的話,而來自于遵行神的話”(Wierbe, p.16

1:23-24            這個形象的說明清楚而常見,所以不必再多作解釋。(請注意在裏是一個男人(希臘語andri)而不是一個女人對自己的榮貌有虛浮的興趣。)

1:25         這裏的律法指的是對在聖經當中神的旨意的啟示,這律法是全備的,因為它是一個完美的神的旨意。它是使人自由之律法,因為通過遵行它一個人可以從罪及其後果當中解脫而得到完全的自由(真正的生命)。(清注意雅各與保羅的一致,他們都同意在“基督的律法”之下,基督徒生活在相當的自由當中;加5:1; 6:2)順服地遵守神的道是在生活中經歷神的祝福的關鍵。

 

外面的行為 1:26-27

        接下來所說的就是一個行道的人(1:25)所做的

1:26         “虔誠”(希臘語threskos,新約中只在這裏使用)指的是一個敬畏或崇拜神的人。它尤其指的是由一個人信而產生的外部行為(虔敬),而不是指他所相信的或深信這樣一個事實。在雅各這封信的收信人的猶太人中間,遵守聖日與在敬拜時不斷重複適當的言詞被認為是真正屬靈的標記。但雅各說對屬靈程度的更好的檢驗是一個人對舌頭和控制(參3:1-12

1:27         看顧孤兒和寡婦是神所看重的責任,這是很多自稱愛神的人所忽略的(詩68:5; 4:10; 12:24)(見Richard d. Patterson, “The Widow, the Orphan, and the Poor in the Old Testament and the ExtraBiblical Literature,” Bibliotheca Sacra 130:519 [July-September 1973]:-223-34)。同樣,一個人道德上的純潔是敬虔的極好的外部表現(參徒15:20; 提前5:22)。雅各所強調的是實際,他沒有讓我們自欺而相信我們對神只在外面順服就是屬靈了。

“象耶穌一樣,雅各並不是從外部來看待敬拜,而是把它看成是人的內裏良善的表現”(Adamason, p.85)。

        當我們拒絕使我們遠離神旨的試探並因相信神是用試煉使我們完全來成就他的榮耀而因此喜樂的時候,我們就會有最能表現我們虔誠的行為。在本章中,雅各所討論是試探和試煉的現實問題,但是他用這個題目來提醒他的讀者們一些非常基本的真理,這些真理在基督徒現實生活中其他方面是有指導意義的(如對神一致的跟隨,對神話語的順服等)。

── Thomas. L. Constable《雅各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