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Section:TopicID=179}一、彼得生平

 

  今天我盼望各位都有一個渴慕的心一同來查考彼得前書。

  首先我們看一看本書的作者是誰呢?本書是主的使徒彼得所寫的,是寫給那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亞西亞、庇推尼寄居的,在這些分散在外邦寄居的猶太人中,有一些是信主的人,彼得寫信給他們是與他們表同情,彼得以前是個自私的人,凡事只顧到自己,不顧別人,如今卻完全不同了。現在我們再看本書寫作的地點,本書是寫於巴比倫,因為信中有提到巴比倫的問安,有人說這巴比倫就是舊約時代幼發拉底河岸的巴比倫。但有人不贊成,他說這巴比倫乃是暗指凓羅馬,在歷史上記載彼得曾經到過羅馬,此處用巴比倫暗指羅馬,彼得也可能這樣的稱羅馬為巴比倫。當時猶太的信徒正在大受苦難,教會大受逼害,信徒連做生意也得不到自由,羅馬政府用盡各種方法逼害基督徒,因此在各方面看來,作個基督徒,顯然是沒有好處,或者是好處少,苦難多,彼得因此而寫信安慰他們,勸勉他們,彼得或者可能知道還有更大的災難將要臨到,因當時尼羅皇想用各種方法迫害教會,所以彼得寫信勸勉他們。

  彼得以前是個打漁的人,過著卑微的生活,他未曾受過任何的教育,起初他的脾氣燥,忽冷忽熱。彼得是有家庭的人,他在同工中居領袖的地位,有長處,也有短處,他打魚時專心打魚,跟隨主即專心跟隨主,彼得對認識神是有特別的感覺,有一次主曾向祂的門徒說人說我人子是誰,他們說有人說是施洗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有人說是耶利米……耶穌說,你們說我是誰,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主耶穌稱讚他,說他所得的指示乃是從天上的父所指示,彼得對天上的指示有特別的敏感,同時他的信心也特別大,一次他見到主耶穌在海面行走,他立即跳在海中去就近耶穌,可見他眼中只有主。但彼得好出風頭,驕傲自恃,在主被賣之夜對主說,眾人雖然為你的緣故跌倒,我卻永不跌倒,他不認識自己的軟弱,自信自己有一種超人的內在力量,但後來在諸門徒中,除了猶大以外要算是他跌倒的最利害了,他在主被審的那天晚上,有人對他說你素來也和加利利人耶穌一夥的,本來彼得已經跟隨主三年了,應當學會主的樣式,而勇敢的承認,但彼得竟跌倒了,甚為可惜。不過他後來仍然得勝,並且經過這一次的失敗更加認識自己,知道自己是一無良善,無可自恃,仍然是一個西門,三年的工夫,未曾學到所應學的功課。諸位!不知你有沒有這種經驗,有沒有這種自恃的心,別的人雖然跌倒我總不會,如有這樣的心,那同樣是最軟弱的人。但是感謝主,主認識我們也認識彼得,祂要西門改名為彼得,(彼得即磐石的意思)暗指凓彼得關於他將來要如何改變,弱變為強,水變為酒,失敗變為勝利。主當時為彼得改名,祂知道彼得是軟弱的,但祂也知道彼得是有希望的,今天主也知道了你我每一位,我們雖然軟弱,主會使我們像石頭的剛強,雖然失敗,主能使我們勝利,我們應當靠凓主的力量得勝。我很欽佩彼得,因他在跌倒時肯即時悔改,所以當主復活時即叫人告訴彼得,可見到他已得到主充分的赦免。所以當我們犯罪得罪主的時候,只要我們肯認罪,罪即可得赦免。主不但在死裏復活時,即赦免彼得的罪,在祂升天以後,五旬節的那天還用聖靈充滿了他,使他成為一個有力的見證,他深知主的復活乃是事實,別人或者懷疑,但彼得卻絕對的相信,因他心中已有了復活的主的靈,同時他的生活也立即起了變化,認識自己的卑微,甚至一無所能,一無所有,但因凓聖靈的能力,一開始講道就有三千人悔改信主,我們如研讀他的傳記,一定可得到更多的勉勵。

  彼得是一個得到聖靈充滿的人,在使徒行傳一章到廿二章都是記載凓他的工作,並且可看到他已經作為教會的領袖,但是到了第廿三章起,有一個好現象,因為這裏只單記凓保羅的工作,彼得這時候是不是停止了工作呢?不,他仍然在工作,不過他是謙卑下來,他並不是因為保羅的恩賜超過他而自卑,乃是他已學會謙卑,同情和切實相愛的心,為教會捨己,學會了體主之愛而愛弟兄,所以後來在聖靈引導之下,他真正成為教會的領袖,在各處牧養主的教會。

  本書的目的:是勉勵信徒在苦難中堅忍到底,他在五章10節說「那賜諸般恩典的上帝,曾在基督裏召你們,得享祂永遠的榮耀,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賜力量給你們。」他在這裏已現出他的目的,又在第十二節說「我略略寫了這信……勉勵你們,又證明這恩是神的真恩,你務要在這恩上站立得住。」這裏對寫信的目的更顯得清楚。

  本書所注重的字「基業」,這基業是不能朽壞,不能玷污,不能衰殘,存留在天上的。是神所為我們預備的,在世上我們雖無基業,但在天上我們有永遠的基業,是永不朽壞,永不衰殘的。

  「受苦」,受苦是神對信徒一種信心的鍛鍊,好像鍛鍊金子一樣,金子經不斷的鍛鍊更顯出它的寶貴,我們的信心也是如此。

  「嬰孩」,是表明人初重生如嬰孩一樣,嬰孩要喫奶,重生的人也要喫靈奶,這靈奶就是神的話語。

  「活石」復活的主是一塊活石,我們基督徒也要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

  「子民」,信徒不是羅馬的子民,乃是天上的子民,在世上如客旅,如寄居,老家乃在天上。

  「群羊」,這裡把信徒喻為羊,表明以前如羊無牧,如今已歸回在牧者的手中,他把神的家當作羊圈,以主為牧長,而親自牧養羊群,我們要將自己完全的交托主,主會管理與負責。

  「冠冕」,信徒在今生雖受盡許多苦難,但在將來要得到那永不衰殘的冠冕。

  彼得所說的話是多麼豐富,這是因他從認識自己,認識主,而得到聖靈充滿的緣故,這是值得我們所效法。── 鄧普華《彼得書信──彼得前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