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記第十三章
3 亞伯蘭與羅得分離 十三1~18
從埃及回到南地,然後再回到他從前住過的地方支搭帳棚時,亞伯蘭和羅得已不能再行同住一起。原因是他們的牲口太多,草原和水源都不足兩家人同在一起,特別是因為亞伯蘭在埃及得到了法老大批的牲口之賞賜。
本章經文主要來自遊典(有些學者則將之併入在耶典內),僅第6節和11下~12上節為取自祭典之作。
A 羅得選擇約但河平原 十三1~13
十三1~4
都從埃及上南地去 這是跟凓上章末段,法老吩咐人將他們「都送走了」──遞解出境了。他們就只好回到南地的曠野地區。
亞伯蘭的金銀牲畜極多 他在哈蘭有積蓄(十二5),到埃及後得法老的賞賜(十二16),所以財產豐富。這裏特意提到亞伯蘭的金銀很多,也是為廿四章作伏筆,藉使讀者明瞭亞伯拉罕在為以撒娶妻時,能輕易的獲得拉班允准其妹利百加遠往迦南的來由。但更要緊的,這節話是遊典一方面要證實十二2之上主賜福的話的很快應驗,也為本章的叔侄親人要分開的原因作個預示。
他從南地漸漸往……從前支搭帳棚的地方 這是可以了解的。一方面是南地曾有饑荒;另一方面是亞伯蘭的牲畜極多,就不能在一地住得很久,因為水和草都很快被消耗淨盡。所以,他們又來到了伯特利和艾的中間。
他又在那裏求告耶和華的名 遊典在此不單將亞伯蘭描寫為過凓遊牧的生活,也形容他是個虔敬上主的人。更要緊的,就是要顯明這些他曾經在那裏築壇敬拜的地方,乃表徵「佔領」了上主將來要賜給他後裔之地的涵義。為這原因,他到埃及是「暫居」(十二10),也沒有在那裏築壇敬拜上主。
十三5~6
羅得也有牛群、羊群、帳棚 羅得是哈蘭的獨子(十一27);兩個姊妹密迦和亦迦(十一29)按兩河流域的習俗不能承受父親遺產,而她們出嫁時羅得又可得一筆「舅仔錢」。所以,羅得也頗富有。遊牧民族的富有,是顯明在他的群畜和帳棚(為其本人和牧人居住者)的數目上。
那地容不下他們 那地所指的,就是伯特利和艾中間,他們在那裏支搭帳棚的地方。這是以法蓮山地的南端,在日後之便雅憫的境界之內。全部高山窪谷;山坡盡是岩石,土壤稀少,草自然就不多,水則更不用說了。所以,在富有群畜的兩位叔侄之間,這偌大的地盤就顯得細小,而使他們不能同居了。
十三7~9
當時迦南人與比利洗人,在那地居住 在十二6我們已經指出,遊典這說法證明在他寫作的時代,迦南人已不住在這地區。這節的說話,除了進一步的證實上述意見外,還有更進一步的涵義。迦南的原義是「低地」的意思。原來是指沿地中海區的低地,其後也包含約但河谷。在主前三千多年已有頗多人居住,後來逐漸擴充至高原及敘利亞一帶。埃及十二朝(ca. 1991~1786 B.C.)伸展宗主權到迦南;主前十八至十六世紀則在許克所斯(Hyksos)人的勢力控制下。主前一二○○年以後,東北部為亞蘭人所佔,東南部和中部山區有以色列人的出現,西南則有非利士人入侵。迦南人被逼退至黎巴嫩區,因銳意發展商貿極有成就,故日後迦南人又成了「商人」的別稱。比利洗的原義是「鄉村」或「田舍」的意思。聖經除了常將比利洗人列在迦南各族人的名單內(出三8、17,廿三23,卅三2,卅四11;申二十17;書三10~11等)之外,也常把他們和迦南人單獨並列(卅四30;士一4等)。除住居迦南外,學者至今無法找到比利洗人與任何其他地區有關(也沒有列在第五、十或十一章的名單內)。因此,一般學者都相信比利洗人,大概就是迦南地的農人,是一種職業稱謂(與商人相對之稱呼),而不是種族的名稱。遊典之所以在此提到\cs9迦南人與比利洗人,為要說明這伯特利與艾中間的地區,除了有亞伯蘭和羅得的兩大群畜和人口外,尚有其他人士居住。是則不單是地方容不下他們,而他們的牧人相爭的事實,不但會惹來當地人的笑話,還要遭到干預甚至於被驅逐。牧人相爭的原因,主要是為水源和牧地。
你我不可相爭,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爭,因為我們是骨肉 第7節記述亞伯蘭的牧人和羅得的牧人相爭的事。羅得可能已介入,最低限度,他可能曾到亞伯蘭面前抗議或投訴,這就是亞伯蘭之所以說這句話的原因。
遍地不都在你眼前麼?請你離開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 亞伯蘭不單向羅得指出,骨肉之間不當相爭,免惹外人的笑話和干預,更從信心中提出捨己從人的解決問題的方案。亞伯蘭為長輩,且一向是撫孤的伯父,有權叫羅得順從他的吩咐。亞伯蘭卻沒有使用其權力,反而讓幼輩先行選揀要去的方向。從功利的觀點看來,亞伯蘭有權不用,是個傻瓜;從骨肉親情看來,亞伯蘭卻有情有義,是個好伯父;從信仰的觀點看來,亞伯蘭是個大有信心的人,並從這信心中生發愛心的行動,而不以自己的利益為決定事務的依歸──他正在實踐上主呼召他的使命:叫別人得福。
十三10~12
羅得舉目看見約但河的全平原,直到瑣珥,都是滋潤的 從伯特利山上,不但可以看到約但河平原,也可以看到死海。在羅得到亞伯蘭跟前說話以先,他可能已有意要和亞伯蘭分開,但不便啟齒;他可能早就醉心那滋潤的約但河平原,而伯父卻因那邊的人罪惡深重而不願前往。出於無奈,羅得只好也在這些山嶺間奔走。瑣珥的原義是「細小」的意思。它又名比拉(十四2),為平原五城中最小的一個。
那地……如同耶和華的園子,也像埃及地 約但河谷的平原,雖然雨量不很充分,但因地勢低於地中海的海平面,兩邊都屬高山,不但有約但河的滋潤。且有山澗清泉的流來,所以常年青蔥翠綠。故此,遊典把它比作位居美索不達米亞的伊甸園(耶和華的園子),也像有尼羅河氾濫而得以種植的埃及地。不過,這種肥美的佳地,卻是在耶和華未滅所多瑪、蛾摩拉以先才是如此。這已預示這些城邑將遭毀滅之災(見十九章)。所多瑪的原義是「焚燒」或「上腳鐐」的意思;蛾摩拉的原義是「淹沒」或「一片廢堆」的意思。從這些名字的意義,已經可預知其必有的結局了。
於是羅得選擇約但河的全平原,往東遷移 不出所料,羅得不客氣的,只顧自己利益和屬地的福分,選揀了水豐草茂的約但河平原,並即東遷。
他們就彼此分離了。亞伯蘭住在迦南地 這是祭典對結束這場相爭的敘述。
羅得住在平原的城邑,漸漸挪移帳棚,直到所多瑪 這是屬於遊典的敘述,講說這位傾向文明之城的人,越來越近罪惡的淵藪,也越來越瀕臨毀滅的邊緣(見後面十四和十九章)。
十三13
所多瑪人在耶和華面前罪大惡極 英文有一個字叫 sodomy,就是從所多瑪(Sodom)延伸而來的。其字義就是羅馬書一26~27所申斥的同性戀行為上的羞恥事。這是違反上主造人的順性,也是違犯上帝的律法的(參看利十八22,二十13等)。
十三1~13
從埃及避荒回到迦南,因為他們牲畜眾多,就必須從那曾有饑荒之患的南地,逐步北移到從前曾在那裏支搭帳棚的伯特利和艾之間的地方。亞伯蘭又在他所築的壇上向上主敬拜。因為亞伯蘭和羅得均有大群的牲畜和人囗,這個地方的水源和草料就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所以他們的牧人常為此而爭鬧。年輕的羅得可能曾多次想往約但谷平原水豐草茂的地方去,亞伯蘭卻因那邊人的罪惡眾多而不願前往。當雙方的牧人相爭時,羅得可能介入而向亞伯蘭抗議或投訴。亞伯蘭卻向他勸解,不可在骨肉之間相爭,並請他選地分開居住。羅得即選擇約但谷平原,並向那邊逐漸遷移而到了所多瑪這罪大惡極的城邑。亞伯蘭卻仍住在迦南地。
B 亞伯蘭蒙應許得地和後裔眾多 十三14~18
十三14~15
從你所在的地方,你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 伯特利位於以法蓮山地南端,在海拔八百八十多公尺的山上。從這裏可以極目遠眺迦南四境。羅得是自己舉目(10節),為自己作選擇,結果不單自己受禍(見十四和十九章),後裔也有不榮譽的名字(參看十九30~38)。亞伯蘭的人生使命是叫別人得福,他沒有為自己選擇,以信心等候上主為他作安排。上主卻叫他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上帝為他所預備的地土。
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我都要賜給你和你的後裔,直到永遠 羅得所選擇的約但河平原,是在伯特利的東邊和東南面,也是可從這山上看得到,故此也將成為亞伯蘭和他後裔所得之地。在十二7,遊典只說將迦南地賜給亞伯蘭的後裔。這段經文也屬遊典,卻加了亞伯蘭自己在內,並註明這應許是直到永遠的。
十三16
我也要使你的後裔如同地上的塵沙那樣多 耶典在十一30已指出,亞伯蘭的妻子撒萊不生育,沒有孩子。從上段的分開表明,亞伯蘭從未領養羅得作為自己的兒子。因此,這裏所應許給亞伯蘭的後裔,要像地上的塵沙那樣眾多,似乎就屬不可能了。因為按祭典的記述,亞伯蘭出哈蘭時,已經七十五歲,其妻撒萊也已六十五歲(見十二4,十七17)。這也是何以撒萊會在日後,要把使女夏甲給亞伯蘭作妾,想從他得子的原因(十六章)。但上帝卻神奇的令年已九十的撒拉生子以撒(廿一章)。今天,從以撒而來的猶太人,承認從夏甲的兒子以實瑪利而來的回教人士,加上凡以信心為本的都被稱作亞伯拉罕子孫的基督教人士(加三7),亞伯拉罕的後裔,真是如同地上的塵沙那樣多。
十三17~18
你起來,縱橫走遍這地,因為我必把這地賜給你 不但是應許給亞伯蘭予地和眾多的後裔,並且吩咐他走遍這些地方,用以象徵佔領。這就是何以在這段加上把這地賜給亞伯蘭的原因。
希伯崙 原義是「同盟」的意思。亞拉伯人稱此地為「朋友」,因為亞伯拉罕被稱為「上主的朋友」(代下二十7;賽四十一8),因此而有「友誼」的含義。這地在耶路撒冷之南部偏西約
幔利的橡樹 幔利的原義是「能力」或「肥沃」的意思(與十二6的摩利為不同地點)。這地原在希伯崙西北數里,至今仍有相傳是亞伯拉罕所植的橡樹存在。
在那裏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 前面已經說過(十二7),亞伯蘭築壇,是為敬拜上主和向祂獻祭,但也有象徵佔領的含義(參看十三4的註釋)。
十三14~18
自己舉目選擇約但河平原的羅得走了以後,上主要亞伯蘭在這伯特利旁邊的山上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應許凡他所看到的地,都要賜給他和他的後裔,永遠為業。又應許賜給亞伯蘭像地上塵沙那樣眾多的後裔。這兩項應許,不但貫串了全部五經,也貫串了整本聖經。然而,新約信徒在看這兩項應許的時候,不單知道自己藉信基督耶穌為亞伯拉罕屬靈的後裔,也知道迦南是預表天上的家園。亞伯蘭受命縱橫走遍迦南,搬移帳棚到希伯崙這日後大衛初建猶太國時的首都,在那裏築壇敬拜上主,藉以感恩和表徵這些應許的實在和可靠。──《中文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