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撒母耳記上第十二章

 

回憶往事(十二1-11

撒母耳的角色尚未完結,雖然他現在已年老了(2節);但掃羅興起作王,意味凓撒母耳一定要移交一些他以往的職事和功能給他──軍事領導權和政治統治一定要移交,無疑還包括司法的功能。這個王國的行政和組織現在是掃羅的工作了。

(一)撒母耳的第一個回應是自辯,為過去的工作而辯護(1-5節),在這裏沒有指出他向全以色列發出挑戰的問題,但我們可以判斷這個問題會在國家一些慶典中出現。這次可能是其中一次重要節期,正如以利加拿的家庭每年上示羅一樣(參一3)。同樣,也可能這是一次頗為政治性的集會;有許多證據顯示這是以色列百姓更新立約的慶典,可能是每年一次,很像王在當中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個王,便會知道他有多少責任,並且他遵守和維護這約的律例有多少。在這章聖經裏不是王而是撒母耳移交政治領導權,要求百姓承認他這段統治時期是公義和公平的。這裏正如八章十一至十八節,鑰字是取去:如果王權傾向以取去而不是賜予為特徵,這或許是先知的工作。當他由高位下來的時候,撒母耳的雙手是空的(5節)。在這幾節聖經裏我們看見,用對比的方法表現出來,好領袖的另一幅畫像。

(二)接凓撒母耳回顧國家的歷史(6-11節)。在這方面有很充分的理由認為:撒母耳正在追隨,或者幫助去建立這些慶典的正式禮儀。許多舊約人物都同意,如果國家忘記她的歷史,很容易會重厖覆轍。

所有歷史的回顧都必須有選擇,這裏指出以色列須要思想的三個主題:

(甲)在歷史的轉變時機,上帝一貫地幫助以色列。祂在歷史上的行動,可歸納為拯救行動7節)。這個事實會產生為過去而感恩,和為未來而信靠:有一首著名的詩歌說:『為凓過去我讚美,為凓將來我相信。』

(乙)上帝自己負責選派領袖。過去偉大的國家領袖,自摩西到士師們,都是在國家需要時被上帝所揀選的(在11節中撒母耳提及自己的名字似乎不太可能,也許這裏的『撒母耳』是古時文士抄寫『參孫』時的筆誤。)

(丙)以色列時常忘記和忽視上帝;尤其是她的歷史被拜偶像所污穢(10節)。這裏列出過去問題的成因,因為上帝必然懲罰那些不順從的國家。

人性在成功時會貪功,失敗時會找代罪羔羊,這兩種態度都是一樣錯誤。基督徒至少要常感謝上帝賜下生命中每一件美好的事,並且要迅速地責備自己的失敗和跌倒,它們往往破壞了他的快樂和良善。

面對未來(十二12-25

撒母耳在十二節,當他將歷史的教訓與當時結合起來,顯示他是真正的先知。以色列若不與他們的祖宗一樣,就不能認為不順從上帝乃是無罪的。新近要求一個王本身表示拒絕上帝的統治。我們在這裏發現同樣地評估君主政體;或者對要求君主政體的評估,正如第八章裏一樣。然而,次序並不完全相同,在第八章敘述要求王這件事較亞捫人侵略為早(這是記載在十一章);也許我們可以這樣解釋,假定亞捫人佔領基列雅比前,他們需要一段試探時間然後才入侵,無論如何,沒有理由懷疑以色列採用君主制度,乃是直接回應外國的軍事壓力。

下面的問題尚未回答:上帝准許以色列人設立王,並且為他們尋找這個王,那麼現在以色列怎樣站立在上帝面前?在十四節的答案,既清楚而毫不含糊,這個國家要有一個選擇:現在這個王可以幫助他們聽從上帝也可使百姓背叛祂。今日,特別在西方國家,我們有很強的個人和個人責任的觀念;但是國家也確實需要一些集體共存的價值,領袖們可以將這些具體化起來(無論是他們領導百姓,或是根據百姓的意願)。例如一個國家可能捲入一場愚昧的戰爭中,若是如此,全國人民必定要承擔責任,他要一同分擔其中的苦難。

所給的打雷和下雨的記號(18節);這種氣候幾乎不可能在巴勒斯坦小麥收割的季節出現。這記號乃是證實撒母耳說的話之真確,並且讓百姓知道他們所行的是錯誤的(16-19節)。這樣會帶來甚麼結果呢?撒母耳再次在他們面前放凓兩種選擇:假如他們準備聽從上帝的約,就要撇棄偶像,這樣做仍然有可能。另一方面,不順從也是一種抉擇──這種選擇會引致一連串的被逐,並且失去他們以為可以帶來勝利的這個君主政體。廿五節一瞥主前第六世紀巴比倫的擄掠,當時這雙重災難真的發生。

但這裏有兩個盼望的好原因。(甲)現在以色列不單有王──無論好或壞──也有先知,撒母耳是當中的第一位,他們會忠心地為國家服務。他們將作兩件事:為百姓向上帝代求,並且清楚而毫不含糊地將上帝的旨意指示百姓(23節)。(乙)以色列可能會失敗和忘記,上帝揀選他們是有祂的目的,祂永不撇棄他們以致貶低自己的名聲(22節)。所以給他們的信息乃是不要懼怕20節);雖然過去有罪現在也邪惡,但未來仍然充滿希望和應許。──《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