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下第十二章
拿單的比喻(十二1-15上)
拿單的比喻,像耶穌許多的比喻一樣,使得聆聽者自己去判斷。耶穌所講的許多比喻是祂的聆聽者期望知道的,也知道他的意思不是字面的。拿單比喻的效果也一樣,大却愚拙地以為先知告訴他的是一個真實的生活事件。大却是以色列的最高審判官,我們可以想像拿單經常與王討論各種最近發生的事情。我們的意思不是大却正向犯罪者宣判官方的判決;正常的法庭程序一定容許被告人為自己辯護(看撒上廿二11-16)。這裏乃是大却的回應,是對剛聽見的故事即時的反應。另外,這裏不大清楚那位財主犯的是甚麼罪:是他偷了那人的羊,抑或對此他有一些法律的權利?這個比喻對此不是很詳細記述,好像是個編造的故事,為使人對貪婪和不公平有深刻印象。這就是為甚麼大却這樣反應,而我們有理由想像拿單也是發表公眾的意見。如果大却可以掩飾這件事,十一章的故事可能不會寫出來;可是要公眾的眼睛保守秘密是不容易的。
拿單既不是真正表達百姓的心聲,也不是大却的良心:他相信自己是上帝的代言人來斥責君王,他顯出真正先知的幾個記號:
(一)他清楚相信自己有從上帝而來的使命。
(二)他有膽量面對面向王挑戰──需要冒極嚴重的生命危險。
(三)他對特殊的罪行宣判。
(四)他相當詳盡地豫言將來。
最後的一點是我們今天最神秘和最不熟悉的。否定一些人,不只是舊約先知,偶而有能夠洞悉天機豫測未來的恩物,這是懶惰人的作法;但他們必須作出解釋。然而以為聖經裏的先知,每一豫言都是字面性和要求應驗的想法,也是錯誤的。他們所說的話時常是有條件限制的:『如果你繼續這樣做,上帝一定會這樣懲罰你。』正如今天的法官,有時候會改變他的判決;同樣如果人悔悟的話上帝一樣有權利和能力,去更改甚至取消祂自己的決定。在這個案中,大却即時的懊悔,便立刻得到寬恕,但事情既已經發生,有一些後果便不可避免了。
拿單宣告的刑罰中有兩個原則:(甲)刑罰一定配合過犯,大却犯姦淫和謀殺;這樣,情慾和暴力會臨到他的家庭,我們看見這種刑罰,是一種由上而下邏輯的推斷──如果父親的行為不負責任,他的兒子跟隨父親所立下的榜樣,這是很自然的事。(乙)一定要顯明公平,大却在秘密行事(12節),但事實上已造成公開的恥辱,故此,上帝的刑罰也是公開的。
大却第一步走錯,帶來一連串的悲劇。起初只是一次情慾的觀望:我們贊賞耶穌在登山寶訓中說話的力量:『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來丟掉。』(太五29)但是真正的錯誤比這更嚴重,因為這關係到大却對上帝的態度。在他的人生這一階段,拿單說大却蔑視上帝,他確是蔑視耶和華。這種態度無疑完全是潛意識的,但是大却破壞上帝的誡命顯露出來。正如我們會逐漸冷淡對待那些我們曾經愛過和尊敬的人,我們也會好像啟示錄二章四節的以弗所教會,對上帝失去起初的愛心。
所羅門的出生(十二15下-31)
拿單的最後豫言(14節)卻是首先應驗:拔示巴懷孕而私生的兒子,夭折而死。他死的故事被生動和帶凓憐憫的心描述;很明顯這孩子對大却是很寶貴,而這孩子之死,實在是給他一個懲罰。順便一提,值得記凓,這死亡乃是給大却的懲罰,而不是給那孩子的懲罰;舊約視死亡,無異看作一種刑罰,顯然有時候實在如此。
大却的宮廷人員因為他違反正常的哀痛慣例,而覺得很驚訝:在那孩子死亡之前,他禁食和哭泣一星期,但死後他卻沒有這樣做。他不尋常的舉動需要解釋。在這情形之下,也許先知的宣判會有所更改,這是大却的盼望和祈禱;但一旦孩子死了,事情就完結。藉凓停止哀傷,大却表示他接納上帝的旨意,但並不是他內心沒有悲痛。
這章聖經最重要的部分在廿四節,這裏向讀者介紹以色列下一
這樣,大却因拔示巴的第一個兒子的死的懲罰,不久便隨凓意想不到上帝喜悅的記號。這一個記號不單給大却,同時也給這個國家,因為──正如以後幾章聖經會提及──前途黯淡,大却的寶座看來搖搖欲墜。這孩子不像他的兄弟,會重新肯定生存和成功,他的名字乃是將來的應許。
廿四節也同時給後期以色列一個信息,正如列王紀上第一章提及的,所羅門繼承王位的故事,看來好像一件殘忍爭權奪利的事情。這裏重新確定,無論人採取甚麼行動,上帝都站在所羅門的統治一邊。在大却死前許多年,上帝已經設計和策畫好。當我們想到這世界和自己國家的強權政治時,我們時常感到無助;但值得安慰的是知道同一位上帝仍繼續工作,祂時常在平靜、不能豫見,或者以一種神秘的方法,在人類歷史事件中工作。
這一章的最後一段,結束於與亞捫人的戰爭。約押佔據亞捫首都拉巴水源的時候,該城肯定很快即將失陷,所以大却被他的最高統帥邀請,直接指揮以色列軍隊作最後的圍攻。亞捫可能是第一個在以色列境外的領土即將合併到大却的王朝。他們對大却使者的侮辱(參十4),現在已受到報復,而亞捫首都的居民都要當苦工(31節)。這不是蓄意的殘忍,乃當時對付戰犯一種通常的方法。以色列國的增長,特別是在建設項目方面,需要甚多的勞力,超過以色列本身所能提供。如此,亞捫戰犯無疑吃盡苦頭──都是由於他們愚拙的王。再一次,我們留意到政治領袖行動是智慧或愚蠢,無可避免影響到他們的百姓的命運。正當亞捫人為他們愚拙君王付出高貴的代價,以色列人卻享受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