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八十五篇
第八十五篇(天人交歡)
一、題目:國泰民安是由於神的慈愛和公義
二、作者:作者與著作時期不明。有解經權威認為本篇是在希西家王的時候寫的,另有人以為是在猶太人從巴比倫國回來之後寫的。
三、大鋼:
l、耶和華向雅各的慈愛(一至三節)
2、向拯救的神呼求(四至七節)
3、敬畏耶和華才蒙神喜愛(八至十三節)
四、中心節
他的救恩誠然與敬畏他的人相近,叫榮耀住在我們地上。”(九節)
五、小引:
本篇分三段。第一段詩人以信心說到神六樣的慈愛。雖然以色列人嘗了神許多的恩惠,但是不能充足的享受神一切的愛。他們心中還沒有徹底歸向神,還有許多詭詐,行為上還有許多地方不由自己,並且沒有力量約束自己。因為自己無力行善,所以向神呼求“求你使我們回轉”。這就是第二段的大意(四至七節)。待到神改變了他們的心志,神就能向他的百姓顯慈愛。末了一段述說那真正歸向神的國家所享受的太平。這就是千禧年的真像了。
六、詳解:
第一節“耶和華阿,你已經向你的地施恩,救回被擄的雅各。”這乃是以信心的口氣說預言的話,雖然還沒有這樣成就,但是在心目中好像已經實現了。本篇一節中的“救回”,三節中的“收轉”,四節中的“回轉”六節中的“救活”,和八節中的“轉去”,在希伯來文都是一個字。這字的意思就是回轉,歸向的意思。神要以色列人回頭歸向他,他們若肯這樣行,神的心也回轉顧念他們。詩篇八十篇中也有同樣的字句,即三、七、十九節。神正是等著人向他回轉,他就可以向人發光。
第二節“你赦免了你百姓的罪孽,遮蓋了他們一切的過犯。”自從人犯罪,神就沒有法子遮蓋他們因罪的羞辱。神給亞當夏娃“用皮子作衣服。”若用皮子作衣服,一定先要流血。血可以代表將來主耶穌替人流血贖罪,洗去人心中的罪孽,這樣才真真遮蓋人的罪。牲畜的皮只能遮蓋人赤身露體的羞辱。得了心中赦罪的恩惠,那就真如詩人所說:“遮蓋其罪的,這人是有福的。”(詩篇卅二篇一節)
第三節“你收轉了所發的忿怒,和你猛烈的怒氣。”摩西為以色列人禱告也是這樣:“求你轉意,不發你的烈怒,後悔,不降禍與你的百姓”(出埃及記卅二章十二節)。在此詩人得了安慰,知道神聽了禱告,向得罪他的百姓收回了他“猛烈的怒氣。”
第四節“拯救我們的神阿,求你使我們回轉,叫你的惱恨向我們止息。”以上的三節是信心的口氣現在轉成禱告,懇求的話。世人因為被魔鬼引誘和迷惑不能自主。耶利米先知說:“耶和華阿,我曉得人的道路不由自己;行路的人,也不能定自己的腳步”(耶利米書十章廿三節)。使徒保羅給提摩太說:要他“用溫柔勸戒那抵擋的人;或者神給他們悔改的心”(提摩太后書二章廿五節)。人有了悔改的心,也是從主的恩典來的。照樣詩人在此所求的就是:“拯救我們的神阿,求你使我們回轉。”“悔改”的意思就是回轉過來。從前奔走滅亡的路,但是被聖靈感動了,纔能回頭走上永生的道路。只有神以他的大慈愛能叫一個罪人回心轉意,罪人覺悟了就可以求神使他‘回轉’。若沒有真心回轉就如同人入了教.學了一些外表的儀式,終久不能在真道上站立得住。詩篇一篇五節說:“當審判的時候惡人必站立不住。罪人在義人的會中也是如此。”
第五節“你要向我們發怒到永遠麼?你要將你的怒氣延留到萬代麼?”神的怒氣原是“轉眼之間”(詩篇三十篇五節),他“不輕易發怒”(出埃及記卅四章六節),但是人若不肯回頭,他就不能收回他向罪人的怒氣。
第六節“你不再將我們救活,使你的百姓靠你歡喜。”詩人又承認自己不單不能回轉,更不能得著靈命,將一個死在罪惡中的人改變成為有靈命的信徒,必須靠神賜給他自己的生命。這是聖靈所作的工。他能將人“救活”。與神有了交通,有了他所賜的靈命,就自然以神為樂。蒙恩的人自然心中滿有喜樂(詩篇九篇二節)。腓力給太監施了洗,他“就歡歡喜喜的走路”(使徒行傳八章卅九節)。信徒的喜樂在乎神所作的。由神自己的本性。信徒應當多思念神,好在他面前瞻仰他的作為和美德。
第七節“耶和華,求你使我們得見你的慈愛,又將你的救恩賜給我們。”這就結束了從四節開始的禱告。詩人的盼望乃是求主早早的向他顯他的恩惠,這恩惠是叫他“回轉”,將他“救活”。
第八節“我要聽神耶和華所說的話;因為他必應許將平安賜給他的百姓,他的聖民;他們卻不可再轉去妄行。”人所有五官最要緊的就是有耳能聽。只有從耳能聽見福音的好信息。才因此得救。所以主耶穌曾說:“有耳的就應當聽。”在懇切禱告後最好就是留意等候聽神的答應。在他面前等候也不必失望。因為:“他必應許將平安賜給他的百姓。”主耶穌乃是
第九節“他的救恩,誠然與敬畏他的人相近,叫榮耀住在我們的地上。”有了神的救恩,又有敬畏神的心,神的榮耀就要臨到人間。全地享有榮耀乃在乎人心敬畏神,接受他的救恩。現在神的榮耀是藏起來,好像神的至聖所裏面的榮耀。到了主再來的時候,他的榮耀要充滿全地。“耶和華說,我要作耶路撒冷四圍的火城,並要作其中的榮耀。”(撒迦利亞書二章五節)。使徒保羅在大馬色的路上看見了神的榮耀僅只片時,因他還在肉體中,受不住那極大的榮光。到了主耶穌“引進永義”時,聖徒得了新的身體,我們就能受得住並歡喜瞻仰他那極大的榮耀了。
第十節“慈愛和誠實,彼此相遇,公義和平安,彼此相親。”神既是誠實的,就不能向有罪的人發慈愛。神要照著他自己的本性實行公義,不能向有罪的人賜下和平。主耶穌卻把人的不誠實擔當了,所以神可以向我們每一位信他的,顯他的慈愛。他把我們不公義的地方代替了,好叫我們可以享平安。所以現在享受神慈愛和平的是限於那些信靠他的人。
第十一節“誠實從地而生,公義從天而現。”天地終久合一。現在是罪惡滔天的時候,但是到那時天與地就彼此相符合了。
第十二節“耶和華必將好處賜給我們;我們的地也要多出土產。”有許多人擔心世界的人口爆炸性的加增,世界的糧食,就立刻不夠供應。他們以為只好讓疾病和戰爭毀滅了一部份的人,這樣纔能解決食物的問題。這些人沒有想到世界的五穀會因人的罪惡減少了收成。等人都順從神,地就“多出土產”。到那時不必擔心世界上糧食的問題了。
第十三節“公義要行在他面前,叫他的腳蹤,成為可走的路。”主耶穌乃是那義者,他到世界活活的將神的義行出來,所以他可以說:“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作的去作”(約翰十三章十五節)。他又說:“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約翰十三章卅四節)。主耶穌留下可仿效的榜樣,他的腳蹤是可以放心去跟隨的。自從耶穌打開了公義的路,千千萬萬的人靠他的寶血承認自己的罪,走上光明的大道,乃是走那“可走的路”。
── 包忠傑《詩篇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