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一百零七篇
第一百零七篇(人窮反本)
一、題目:願人人都稱頌耶和華
二、作者:不明
三、大綱:
1、呼召贖民稱頌耶和華(一至三節)
2、神於四種景況中向人顯慈愛(四至卅二節)
①流蕩於曠野中(四至九節)
2坐在死蔭裏(十至十六節)
③因犯愚妄罪而受苦(十七至廿二節)
④航海遇浪時(廿三至卅二節)
3神向大地與人類所施的恩惠(卅三至四十三節)
四、中心節
“但願人因耶和華的慈愛,和他向人所行的事,都稱讚他。”(本節重複了四次,即八、十五、廿一及卅一節)。
五、小引:
在本篇中,詩人描述選民怎樣受盡了許多痛苦,但在一切困苦之中,他們都得到神的眷顧。因他們曾多次領受神的恩惠,所以詩人呼召他們,叫他們時時稱頌神。神向他的百姓所顯明的恩惠,各有不同,分列如下:
①從禍患中搭救他們(六節)
2領他們走直路(七節)
③拯救他們(十三節)
④從黑暗中領他們出來(十四節上)
⑤折斷他們的綁索(十四節下)
6打破了銅門(十六節上)
7砍斷了鐵閂(十六節下)
8他發命醫治他們(廿節上)
9救他們脫離死亡(廿節下)
10將他們從禍患中領出來(廿八節)
11使狂風止息,波浪平靜(廿九節)
12引他們到所願的海口(卅節)
13使曠野變為水潭(卅五節)
14賜福給他們,叫他們生養眾多(卅八節)
15將窮乏人安置在高處(四十一節)
神向來恩待自己的百姓,所以他們應當時時稱頌神一切的恩惠。神的恩惠包括四種拯救:(一)那些無家可歸,流離失所的人,神引導他們到‘可居住的城邑’。(二)受壓迫被捆鎖的人,神‘折斷他們的綁索’。(三)為自己的罪受苦的人,神‘救他們脫離死亡’。(四)航海遇風浪的人,神使他平安到達‘所願去的海口’。每當他們遇到痛苦向神呼求時,神就開恩,給他們幫助。本篇末了一段,是詩人默想神的作為,善惡都由他安排,正直人和智慧人因為留心行事,就蒙神的慈愛。所以人對神的態度,是可以決定自己的幸福。
六、詳解:
第一至三節“你們要稱謝耶和華,因他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願耶和華的贖民說這話,就是他從敵人手中所救贖的,從各地,從東從西,從南從北,所招聚來的。”神的本性是慈愛的,凡蒙他恩惠的人都當從各處稱謝他。人若思想神的性情,就自然會向他發出感謝的話來。世人因為不認識神,所以才頂撞他。凡順服神又蒙了他救贖的人,必然感覺他是何等可愛可敬。
第四至九節“他們在曠野荒地漂流,尋不見可住的城邑,又饑又渴,心裏發昏。於是他們在苦難中哀求耶和華,他從他們的禍患中搭救他們;又領他們行走直路,使他們往可居住的城邑。但願人因耶和華的慈愛,和他向人所行的奇事,都稱讚他。因他使心裏渴慕的人,得以知足,使心裏饑餓的人,得飽美物。”
這一段是述說選民在曠野中流蕩,是何等的痛苦,然而他們能在禍患中向神祈求,神就搭救他們,並領他們到可居住的城邑。人在痛苦中若肯向神傾訴自己的困難,神才會開恩可憐幫助他。這樣痛苦就成了引導人親近神的原由。那些痛苦雖然是難以忍受,但這些都是走天路的人所必須遇到的,並且信徒因為受苦的緣故而得到許多靈性上的造就。因此,我們素常認為禍患的事,卻因神愛心的管教而成為信徒的福氣。這就證明瞭使徒保羅所說的話:“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第十至十六節“那些坐在黑暗中死蔭裏的人,被困苦和鐵鏈捆鎖,是因他們違背神的話語,藐視至高者的旨意。所以他用勞苦治服他們的心;他們僕倒,無人扶助。於是他們在苦難中哀求耶和華,他從他們的禍患中拯救他們。他從黑暗中,和死蔭裏,領他們出來,折斷他們的綁索。但願人因耶和華的慈愛,和他向人所行的奇事,都稱讚他。因為他打破了銅門,砍斷了鐵閂。”
上一段述說行天路的過程如同曠野的苦難。那些苦難都是從外面而來攻擊信徒的禍患。但末段所說信徒所遭遇的事,都是因他取自己心中違背神而來的。比環境攻擊更厲害的事,就是那些從黑暗的心中而來的引誘。心中不能看到亮光,主要的原因是自己不肯順從神的旨意。
許多信徒得不著靈性的造就,不能長進,就是因為不肯無條件的順從神的美意。神就不得不“用勞苦治服他們的心”。等到“他們僕倒無人扶助”時,他們在苦難中哀求耶和華,他就從“他們的禍患中拯救他們”。以色列人每逢遠離神,他們就被外邦人制服,受外邦人壓迫。信徒今日也是如此。
他們若不能勝過世俗與罪惡,也可能是因為他們心中還有不順從神的地方,等到管教臨到,心被聖靈治服了,並且向神懇切認罪,神就會“折斷他們的綁索”,領他們出那黑暗的牢獄。基督徒走天路的時候落在疑惑裏面,受了那惡者絕望的迫害,也是因為他們不留意而進入了歧途。感謝神,當我們禱告認罪之時,想起了神的恩言,就好像一條有效的鑰匙,打開了牢獄的門一樣。神有恩惠有憐憫,他能打破銅門,砍斷鐵閂,使我們脫離一切的苦難。
第十七至廿二節“愚妄人因自己的過犯,和自己的罪孽,便受苦楚。他們心裏厭惡各樣的食物,就臨近死門。於是他們在苦難中哀求耶和華,他從他們的禍患中,拯救他們,他發命醫治他們,救他們脫離死亡。但願人因耶和華的慈愛,和他向人所行的奇事,都稱讚他。願他們以感謝為祭獻給他,歡呼述說他的作為。”
這裏所說的信徒不僅入了歧途,或存著不順從的心,而且也成了愚昧和明知故犯的人。雖然如此,神還是有恩典,他差遣聖靈去責備他們,叫他們為罪傷心,如同大衛所說:“我閉口不認罪的時候,因終日唉哼,而骨頭枯乾。黑夜白日,你的手在我身上沉重。我的精液耗盡,如同夏天的乾旱。”既有了這樣懺悔的心,神就開恩赦免他的罪,以“得救的樂歌四面環繞”他。神發命令醫治他,叫他因神的慈愛獻上感謝的祭。
第廿三至卅二節“在海上坐船,在大水中經理事務的;他們看見耶和華的作為,並他在深水中的奇事。因他一吩咐,狂風就起來,海中的波浪也揚起;他們上到天空,下到海底,他們的心因患難便消化。他們搖搖晃晃;東倒西歪,好像醉酒的人;他們的智慧無法可施。於是他們在苦難中哀求耶和華,他從他們的禍患中領出他們來。他使狂風止息,波浪就平靜。風息浪靜,他們便歡喜;他就引他們到所願去的海口。但願人因耶和華的慈愛.和他向人所行的奇事,都稱讚他。願他們在民的會中尊崇他,在長老的位上讚美他。”
本段述說航海的一切危險。古時,當然沒有像現今設備完善的大輪船,可以安全航行,不怕海中的大風大浪.所以在古時航海實在是一件可怕的事。但詩人卻清楚地認識到,風與浪都屬於耶和華,都聽從他的安排。神能平息風浪,並將信徒安全地引到所要去的海口。所以信徒遇到任何狂風巨浪,都當放心,因為有主在船中。
第卅三至四十三節“他使江河變為曠野,叫水泉變為乾渴之地;使肥地變為戰地;這都因其間居民的罪惡。他使曠野變為水潭,叫旱地變為水泉。他使饑餓的人住在那裏,好建造可住的城邑;又種田地,栽葡萄,得享所出的土產。他又賜福給他們,叫他們生養眾多;也不叫他們的牲畜減少。他們又因暴虐、患難、愁苦,就減少且卑下。他使君王蒙羞被辱,使他們在荒廢無路之地漂流。他卻將窮乏人安置在高處,脫離苦難,使他的家屬多如羊群。正直人看見,就歡喜;罪孽之輩,必塞口無言。凡有智慧的,必在這些事上留心;也必思想耶和華的慈愛。”
本篇的末段是一些結論。世上所有一切福樂的江河,都要枯乾。人以為是肥美豐富之地,都會使人失望的。但我看了永生活泉的人,必發覺自己原來的曠野,竟變成了水潭;自己的旱地,竟變成了水泉。這樣,以後就不再饑餓了,因為已有可住的城邑,和能出土產的田地了。
神愛護謙卑的人,卻阻擋驕傲的人。智慧人和正直人都要因神的慈愛而歡喜。
惡人終必無話可說。但願敬畏神的人,讚美的聲音,直到永遠。
── 包忠傑《詩篇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