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第二篇 智慧人的箴言

一、人物的類型

愚蒙人

十四章十五節

愚蒙人是話都信;通達人步步謹慎。

廿二章三節

通達人見禍藏躲;愚蒙人前往受害。

廿七章十二節

通達人見禍藏躲;愚蒙人前往受害。

十四章十八節

愚蒙人得愚昧為產業;通達人得知識為冠冕。

這些箴言,使人憶起這卷書開頭給人的印象:愚人(或愚蒙人、愚昧人)極其需要智慧之道的訓誨(一4)。這樣我們便看見言及的愚人指沒有生活經驗的年輕人,他對世人的手段和詭計缺乏認識,容易受別人的影響和操縱,以達到他們自己的目的。所以他成了愚昧夫人招手招呼的最佳候選人(九16)。我們在這裏發現兩個理由,顯示愚人為甚麼在這個女士出現之處,成了這樣容易獵取的獵物:

(甲)他容易接受人告訴他為『福音真理』(十四15)的話。他從不會想起要停下來自問一下,這個人或這個女人是否可信任的人,或細心衡量一下他們所說的;或者去為自己尋出那些事實的究竟。簡言之,他並沒有學會為自己想一想。讓別人去為我們思想,總是比我們自己去思想容易,引致麻煩亦少得多,我們聽到我們想聽的,尤其引人動心。我們這樣行對自己就有危險,往往對別人也有危險。一聽見人說某人愚昧就相信,這在教會內外已造成太多傷害,產生太多不幸。煽動人者、誹謗人者、喜閒話是非者,都任憑我們輕信而不會可憐我們。

第二行把愚蒙人的輕信與通達人的慎重作對比。在這裏的要點可能是:通達人在行經人生道路時,總保持機警,小心注視前面的路;或更明確的說,他非常留神任何人告訴他的話,看那話引向何處。新英文譯本採用兩不相容的譯法,增強了這個對比:『愚蒙人相信他聽到的每一句話;聰明人明白證據的必要。』

(乙)他一點也不知道自己暴露於致命的危險之中,而那些危險必毀滅他,使他無法逃避(廿二3;廿七12)。到處都標貼了顯示有危險的標誌,但他得意忘形地不予理會一直向前衝,誤解他的遲鈍為威風。今天最顯著的這一類人也許是那涉足於毒品的年輕人。另一方面,通達人不但有『小心行動』的智慧,他也有智慧知道何時要膽怯,為寶貴的生命逃跑,把自己隱藏起來。

愚蒙人的輕信和自顯威風,混成一種使他易醉的雞尾酒,他發現愚昧這樣容易到手,是不足為奇的(十四18)。在第七章他與蕩婦相遇的故事,正是要強調那是何等輕易,而且這個故事讀起來幾乎就像這些言論的注釋一般。在那裏年輕人穿過街道向她的家走去,不注意那些危險的記號,相信從她口中吐露的每一句甜言蜜語,與她一同離去──並因此受苦。他成了愚頑人(十四18)。但愚昧夫人對愚蒙人並不能全憑她自己的主意而行;因為智慧女士也招手招呼他,向他提供她的救生命和賜生命的忠告(一22-23;八5;九4-6)。因此面對愚蒙人的問題是:他要留意誰的聲音,智慧女士的、或是愚昧夫人的呢?雖然箴言裏面的話特別對年輕人而講,卻是我們沒有任何一個人曾超越的問題。――《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