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書第二章
貳 上帝子民──背逆且步向災禍(二至六章)
上帝子民的背逆(二1-六30)
從第二章我們開始這卷書的一大段(第二至第六章),這一大段有很多簡短的篇章,闡釋耶利米傳講中的那些主要的題目。其中大多數可能來自主前六二一年改革以前先知工作最早的時期,雖然它現在的形式是來自較晚的時期。那些題目用不同的格調而且用許多變化傳講而又再傳講,這些變化在(英)譯本中總是不明顯的。例如,在第二章二至三節,十四至十九節,二十至廿八節,卅三節及以下各節的you(你)是陰性單數,然而在四至十三節和廿九至卅二節的you(你們)是陽性複數。如果你閱讀這些篇章時,你發現許多重複,要牢記這是一位先知講道的紀錄。他的──正如所有良好的傳道人有的一樣──講題有限,他再三地以急迫的心意和熱情傳講。在這些題目中有三點特別顯著。
(一)百姓都背逆上帝。他們自己對於這個事實可能是盲目的,他們可能想為他們的無辜表示抗議(例如二35),但在先知看來,證據指明只一個判決:有罪,在兩點上有罪:
(1)他們已委身要忠於耶和華上帝,祂已使他們成國,並賜給他們選民的身分,他們在這忠貞上竟妥協,竟去敬拜別神,尤其是巴力,迦南當地的人拜的豐饒之神;而且
(2)不義、腐敗、各種社會罪惡充斥社區。這兩件事不是沒有關係的。它們是一個錢幣的兩面。他們有人說,只要我們內心虔誠,我們怎樣求告上帝或怎樣敬拜祂都沒有關係。對這種說法,耶利米,和所有舊約先知會回答說:有重要關係;所有宗教,或是關於受敬拜之神的性質或是那有衝擊力的信仰和敬拜所加於敬拜者生活的意義,都是不一樣的。
一個國家,其生活是與土地深深連結在一起的,正如以色列國的生活在定居迦南以後的情形,去敬拜土地的神或眾神是可理解的。眾神保證地土繼續肥沃、豐收,因此社區繁榮。在迦南那裏有不少這樣的農神,顯著的是巴力,他是暴風與降雨使地豐饒之神,是人民生活之神。敬拜巴力,在當地有眾多不同的方式,拜『眾巴力』(二23)便意味已為將來取得了全備的保險單。要獻出,好叫你能接受;而且這種獻出有許多形式。土地(地母)之肥沃與人的性能力之間的連繫是明顯的。敬拜巴力的方法之一是分享並刺激生命的力量,藉凓與當地廟中獻身與該神的女性,他們稱為『神聖婦人』交媾達致。這是一種神聖的聖潔行為或是邪淫行為呢?這取決於你對上帝的見解(請比較摩二7)。
許多以色列人認為繼續敬拜耶和華他們祖先的上帝同時又敬拜巴力或把與敬拜巴力有關聯的做法併入向耶和華的敬拜中並沒有甚麼不對。耶和華畢竟是一位豐饒的神,正如收穫的主巴力一樣。但這是忘記了以色列宗教傳統的中心是甚麼。耶和華並未在撒的種或𥟠頭那裏被人發現。祂是在一些導致國家誕生的事件中使自己為人認識的上帝。祂是曾使祂的子民從埃及的奴役中出來的上帝(二6)。祂是以祂不可思議之愛,採取主動、建立祂自己與祂子民之間的關係的上帝,一種舊約時常用『約』字表達的關係。縱然這約是以上帝之恩典為本,它仍然是一種有要求的關係。以色列民已經接受了,好叫她能學習獻出;向這位上帝獻出專一的忠誠,並在社區中把那種忠誠表現出來,這社區以『誠實』、『公平』,和『公義』見稱的(請參四2)。
耶利米尋找這樣的社會,終歸徒然。沒有這樣的社會,敬拜便是虛偽的笑柄。耶利米聲言,你不能謀殺無辜(二34),浛集在娼寮,行姦淫(五7-8),在放任的奢華中打滾,顛倒公正之道(五26-27),還自稱站在上帝一邊。耶利米未一一加以揭穿。他不能接受。與他同時代的人──像我們今日大多數人一樣──在無視自己的過錯上都是老練的高手。他要摧毀這種自得,這種使教堂擠滿了人卻攔阻他們面對背逆上帝這個冷酷事實的假宗教情懷。
上帝子民步向災禍(二1-六30)(續)
在這幾章中另兩個主要的題目與災禍有關。
(二)災禍將臨。這是背逆上帝必然的後果。忽視所立之約的關係之要求與責任,便是對社區不會有安全,不會有前途的保證。在四章廿三至廿四節的一首強有力的詩中,耶利米用創造故事的反面說法描述社會關係的崩潰。彷彿包含創世記一章的那卷影片被倒後放映一般。有秩序的世界返回到原始的混沌狀態,光明在黑暗中消散,生命消失。那是一幅完全徹底毀滅的圖畫。耶利米清楚表明這是百姓自己引致這無可避免的事:
你的行動,你的作為,
招惹這事;
這是你罪惡的結果,
實在是苦,是害及你心了!(四18)
這劫數的代辦人被描寫為從北方而來的邪惡或災禍──一章十三至十四節第二個異象之主題的發展。描述有一支入侵的軍隊,有馬有車(四13),有弓有槍(六23),有圍攻的軍事行動(四16;六6)。這從北方而來之入侵者的身分未有指明。也許耶利米在他工作初期既不知道也未留意。知道上帝在當日瞬息萬變的事件中是中心而且統管一切,並且藉凓那些事件把應得的審判加於祂的百姓就夠了。
(三)災禍將至但尚未臨頭。所以,仍然有時間悔改,有時間回轉,改變方向,親近上帝,而不是遠離祂。這是三章一節至四章四節一連串章節的主題,這一大段的經文都在發揮希伯來文被譯作『歸向』或『回來』之shuv這個字的不同意義。耶利米在設法使他的同胞要作出決定。他們要有所抉擇。不可能有輕率或表面的悔改,但歸向上帝仍然是可能的,而且這種真正歸向的條件清楚地表明了(四1-2)。耶利米對他的同胞說,『你們要選擇』。在他工作初期,他似乎有一種希望支持凓他,即他們會選擇生命而不是死亡。但這希望卻逐漸消逝。
可見這些是二至六章主要的題目,但在我們未作更加密切的細察以前,我們要記牢:就一般而論,我們是在處理詩體的作品。它不是安靜的、沉思的詩,而是一個詩人傳道者的真情流露,設法想使一個國家的良心醒覺過來。然而,它是詩體作品,充滿情感,充滿一個詩人生動的意象,顯示他對城鄉周圍極多的事物都很敏感。如果把它當作是一本『平凡人的宗教生活指南』來讀,那便是扼殺了它,或者更糟的,把它誤解了。
特別地,在這幾章裏面充滿了性的意象。在二章二節下,上帝和以色列之間的關係被認為如同婚姻的關係,在婚姻的蜜月期。在二章五節,上帝像一個傷心的愛人在傾吐,問題:『我有甚麼不義?』再三地敬拜迦南那些豐饒的神被描述為『去尋求愛情』(二33)或『和許多親愛的行邪淫』(三1)。在三章二節我們發現舊約之『花街流鶯』的同義詞(請比較五7)。有時(英文)譯本設法避開淫穢的詞語或片語。因此二章二十節現代英文譯本(T.E.V.)文雅地意譯作『你敬拜豐饒神』;新英文譯本(N.E.B.)的譯法比較接近原文,作『你仰臥犯亂交的罪』!百姓貪求別的神在二章廿四節比作雌野驢的貪求色慾,嗅到雄野驢的尿,便飛奔追逐,以滿足她的肉慾。你若想了解聖經也不可裝得過分正正經經的。
不忠奇案(Ⅰ)(二1-13)
這裏的故事,是我們熟悉又覺傷感的,就是婚姻失敗的故事。這幅描繪上帝和以色列之間婚姻關係的圖畫,是耶利米深深感激一世紀以前一個先知,就是何西阿先知的許多偽象之一(請參何一至三)。那宗婚姻開始時充滿希望。在蜜月期間百姓對耶和華的態度是一往情深的熱愛,希伯來文作hesed(第2節)。這個希伯來文字有極豐富的意義。標準修訂本往往譯作『堅定的愛』。堅定不變與忠貞是它的實質;這種保持夫妻在一起的態度,在一方或另一方展開追求時會容易些。以色列強力而又確定的知道她是屬耶和華的,她是聖潔的(請參一5的注解──怎樣開始:呼召 )。正如收成時百姓把『所收的各種初熟的土產,取些來』(申廿六2)獻給耶和華,這是表明他們擁有的一切都是祂所賜的,所以以色列是耶和華之收成的初熟果子(第3節)。
然後這婚姻開始變質了。在曠野的艱苦生活,鑄造和鍛煉出來的緊密結連,已因迦南地繁榮的來臨而折斷了(二6-7)。在百姓看來,那些土地神證明比領他們出埃及的耶和華更有吸引力,而且對敬拜者的要求較少。在那犯罪的妻子看來,神聖的丈夫簡直令人難以置信。他的妻子豈不知道她所走的路只會導致幻想的破滅麼?百姓『……隨從虛無的神,自己成為虛妄的』(第5節)。在這裏有難堪的諷刺和希伯來文hebel這個字的雙關語,這個字在傳道書中時常出現,在那裏傳統上譯作『虛空』。它指像一陣風的無實質的東西,或者我們可以說『只是謊言』或『令人捉摸不住的東西』。但hebel這個字聽起來有點像迦南人豐饒之神巴力的名字(用兩個音節發音),而且baal也是希伯來文,是指丈夫的其中之一的用詞。布銳特(John Bright)在安加聖經譯本(Anchor Bible)的譯法便有這種意味:
隨從虛妄(Delusion)的主,
便成了受迷惑的(Deluded)。
耶利米對自己的同胞,在他們認識真理和擁有真理之時,卻執意隨從虛妄,感到驚異不已。這是十三節那一幅引人注意之圖畫的要點。在一個每年的雨量都不穩定的地方,人民的生活和繁榮都有賴足夠和可靠水源的供應。還有甚麼比活水常流的泉源更好呢?沒有這樣的泉源,水便要貯存在從可滲透之石灰岩鑿出的水池中。為防止水滲漏,這樣的水池要塗灰泥。如果灰泥龜裂,水池很快就會乾枯。來到這樣的水池尋求維持生命的水,你終歸徒然。耶利米說,那就是這些表面上吸引人的別神的寫照,它們乃是龜裂的空水池。這是多麼奇怪的價值意識,以可靠的供應活水泉源的耶和華交換這樣的龜裂的空池子。回顧過去,說『耶利米當然對;那些百姓怎麼這樣盲目?』這樣的話是容易的;誠實地面對那些代替活上帝,就是我們置於生活的中心的代替物,是困難得多的。那些代替物只能證明是貧乏可悲的。
不忠奇案(Ⅱ)(二1-13)(續)
然而,對於以色列人來說,有一種可原諒的情形。這是一浛人被那些應有較佳認識者誤導的例子。在第八節我們發現耶利米首次對當日宗教和政治領袖沉痛的抨擊(請比較五13,30-31;六13-15;十四18;廿三9及以下)。有三等人該被挑選出來受譴責:
(一)祭司。我們常常想以色列的祭司主要與獻祭有關,但他們實有更廣和更重要的職責。他們被描述為『傳講律法的』(第8節)。他們在社區中有教導的任務,負責把妥拉,就是律法,上帝的自我啟示,祂的旨意和目的,一代傳給一代,並向百姓講解。但是,先知說,瞎子聲稱在領瞎子;教師自己需要教導。他們『都不認識』耶和華。這樣的知識並非只是頭腦的知識,而是個人對上帝的委身,這樣的委身會導致順服的生活(見何四1及以下)。
(二)官長(希伯來文作『牧人』)。牧人是古代近東和以色列為大家所熟知代表王的稱號。王並非只是以色列有名無實的首領。他在百姓的宗教和政治生活中擔任最主要的角色。王的品德和決定是民眾的幸福所依賴的。詩篇七十二篇描繪的是一幅對一個真正君王有何期望的圖畫。然而,以色列的那些王,非但不是公正公平辦事,並保護窮人和困苦人的訴訟,他們往往扮演無責任感的
(三)先知。耶利米一生都有其他先知尾隨他,他們聲稱像他一樣講論耶和華的道,所傳的信息更為百姓所接受,然而那信息大部分都是與他所說相矛盾的。這便產生了不少嚴重的問題,這在舊約別處也有論及的(例如王上十三和廿二章的故事)。面對那些互相抵觸的聲音,都聲稱是奉上帝的名,以同樣的確定和誠懇講的,百姓怎能知道哪才是真正的耶和華的道呢?先知自己怎樣知道他傳講的道是來源真實的呢?我們怎樣知道呢?我們在查考耶利米書時將會發現我們反覆地回到這樣的問題上。這裏說,『先知藉巴力說預言』(第8節);像百姓一樣,先知們發現敬拜巴力比敬拜耶和華更加興奮並且更加刺激。在『隨從無益的東西(譯按:東西和合本作『神』,均為原文所無)』這片語中有巴力之名與『無益的』的希伯來文──它在十一節又再出現──之雙關語的含意。這是不可能把它(英)譯出來的,但是,假如我們想這些巴力先知是在玩無益的遊戲,我們也許就明白耶利米所說的意思了。
這宗婚姻已經失敗了,這個不守婦道的妻子現在發現自己在法庭中受指控:
耶和華說,我因此必與你們爭辯,
也必與你們的子孫爭辯。(第9節)
譯作『爭辯』(希伯來文為\cs16riv)的那個字是一個法律上的用字,表明耶和華對祂的百姓有所指控。誠然,第二章整章都可以當一宗法庭案件的副本來閱讀。耶和華是原告。祂控告祂的百姓厚顏無恥、不貞;祂詳列他們的罪行,而且,正如我們將會看見的,像一個熟練的檢察官,比他們先行一凓並撤銷他們為無辜的辯解。原告稱,這是實情(第10-12節),其暴行是令人驚異而且無與倫比的。向西,到地中海的那些島嶼,例如基提;向東,到曠野的社區,例如基達;搜遍全地,看看是否有任何別的國家換了它的神。多麼出人意料,以色列,蒙給與特權得以認識獨一真神之威嚴與光輝的,竟還不如異教徒,用那些不是上帝的代替這位上帝!有時人告訴我們說,上帝的道路是奇怪的;但人的道路更為奇怪。
無辜者與犯罪者(二14-19)
這一段經文似乎預料到可能有的爭辯。耶和華若真是我們的丈夫,祂為甚麼不保護我們呢?許多時候人民看見他們的家鄉被蹂躪,他們的城市被入侵者劫掠。主前七二二年,亞述人,時常被描寫為獅子(第15節),毀滅北邊的以色列國。猶大國繼續存在了一個多世紀,但大多數時候只作聽命於亞述帝國的附庸國家。主前六○九年,在約西亞王統治下力求爭取國家革新與獨立的嘗試遭遇挫折。猶大國,被巴比倫人接管前的一段短時期,是在埃及人的控制中──孟斐斯(Memphis。希伯來文及中文聖經均作挪弗)和答比匿,在十六節提到的,都是埃及的重要城市。從這一點來看,用作奴僕(第14節)──不論是被賣為奴或生而為奴──來描述這個國家的光景豈不勝於歸耶和華的婚姻麼?
在艱難的時候一些以政治上權宜之計去看猶大國難題的人出現;因此在耶路撒冷就有親亞述和親埃及的說客(第18節)。然而,在耶利米看來,猶大並非只是另一個其前途可由熟練玩弄權力政治把戲便能保護的國家。猶大是上帝的子民;她的難題和命運是與宗教有關的。他聲稱,為所發生的事怪責上帝是不對的。耶和華並沒有做過甚麼不義的事;是你的惡,你的背逆,你的不貞已引致而且將來亦會步向災禍(第17,19節)。找個代罪羊,且不必是神聖的代罪羊,該是非常心安理得的好主意。耶利米說,休想推諉責任。
人們談論上帝的方式可以是非常富於啟發性的。在這一段我們發現上帝兩次被描述為『耶和華你的上帝』(第17,19節),一次為『主萬軍之耶和華』(第19節。譯按:直譯是萬軍之耶和華上帝)。萬軍之耶和華是舊約稱呼上帝的一個傳統的稱號。它原來的意義可能最好在大却與歌利亞的故事中看出來,在那裏大却蔑視地對歌利亞說:『我來攻擊你,是靠凓萬軍之耶和華的名,就是你所怒萡帶領以色列軍隊的上帝』(撒上十七45)。這是以色列廣大戰線的上帝。也許在以色列的許多人看來,這片語帶有強烈的愛國和國家主義的味道。這一點使它適用於詩篇,如詩篇第四十六篇,這一篇論到上帝保護祂的百姓,抵擋他們所有的仇敵:
萬軍之耶和華與我們同在;
雅各的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詩四十六7,11)
然而,在舊約其他經文中,特別在先知書中,萬軍的意義不但指以色列的軍隊,也是指宇宙中在上帝管理下的所有勢力。在耶利米用『萬軍之耶和華』這片語時──而且他時常這樣用──通常都用於那些論到對祂子民的審判以及來臨的災禍之章節中。說『萬軍之耶和華與你同在』是危險的;上帝的能力,你在其中尋求保護的,在某些情況可能轉過來攻擊你,毀滅你。說『耶和華你的上帝』是承認你屬於上帝,不是上帝屬於你──其中是有分別的。有時我們太容易而且再三保證地說到上帝的愛,而忘了沒有甚麼像愛那樣堅強,沒有甚麼像愛那樣要求的。
民族悲劇與絕望景況(二20-28)
檢控繼續。在一系列的隱喻中子民與上帝破裂的悲劇以及其可悲的後果都一一縷述出來。在第一段中(第20-22節)子民被比作(a)逃跑的牲口,不肯回到牠主人那裏;(b)妓女,經常在廟中或高岡上等候顧客來交易,與敬拜豐饒之神的事連結在一起;(c)原為上等卻意外地長出壞枝子的葡萄樹,所結出的都是野葡萄(請比較賽五章)。
這情況很難解決。市上沒有可用的清潔劑能除去這污偽,就是那貫穿百姓生活中根深蒂固之罪和敗壞的痕偽。所作無辜的抗辯被指明為『在谷中』所發生之事的證據駁斥了(第23-25節)。欣嫩子谷,就在耶路撒冷城外,是因舉行異教習俗,包括把孩童獻為祭(耶七21-26;王下廿三10)而罪惡昭彰的。它是量度百姓耽溺多深的尺度,他們看不出這樣的習俗有何過錯。邪惡帶來扭曲的價值觀。
然後用兩幅圖畫來加以描繪百姓的不忠:(a)小駱駝,易驚恐,站立不穩,狂奔亂走,一會兒東,一會兒西;(b)交尾期中之雌驢,嗅到雄驢的尿,便飛奔追逐雄驢;毋須驅使牠去追逐,牠自動去追逐。百姓也是如此熱切地去追隨其他的神。隨之而來的警告是:像這樣的行為最終只有弄至心疲力竭。但人對這警告卻充耳不聞。百姓像上了癮的吸毒者,知道在這種情況中的危險,然而不能抑制要再吸一劑的熱望。
我們對貧乏的教堂以及信仰生活的衰落感到悲痛。這不是先知關注的問題。宗教生活在他那個時代是件大事,但這是極其錯誤的觀念。神像及其象徵充斥城市的街道(第26-28節)。但當危機來臨時,這樣的神顯得毫無能力,絲毫不能幫助那些熱心敬拜它們的人。像當場被捕的賊一樣,他們將會因發現他們的宗教生活是毫無意義的字謎而感到羞愧。在第廿七節提及的木頭,大概是亞舍拉或聖柱像,迦南人之豐饒女神亞舍拉,巴力之母的象徵;提及的石頭,就是馬策瓦(matsevah)或豎立的柱狀物,男性豐饒神的神像。在耶利米所說的話裏面有厲害的諷刺──這些可憐的羞赧不安的百姓對一個女神像說,『你是我的父』,而對一個男神像說,『你是我的母(譯按:和合本作你是生我的)』。但這不過是更深切和更嚴重混亂的反映,看不出那獨一的又真又活之上帝與那些使他們失迷之無生命代替物之間的區別。
面對事實(二29-37)
雖然作了無辜的一切的抗議(第35節),辯護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判決必然是有罪,就是背逆上帝的罪。那末為甚麼這案件還繼續下去呢?這是廿九節開頭那一句話的意義,在那裏標準修訂本譯作『埋怨』(譯按:和合本作爭辯)的那個字,與第九節譯作『爭辯』的是同一個法律用詞。在那裏甚至沒有任何減輕的情況。過去的教訓,以色列曾覺得上帝審判的手沉重,現在已被忽視了:阿摩司書四章六至十一節一連串的警告及其一再重複出現沉痛的疊句『你們仍不歸向我』可資證明。
那些先知,作為上帝的使者,所講的應當被人傾聽,現不但被忽視,更被殺戮了(第30節)。至少有一個可靠的實例表明這些事發生在耶利米同時代之先知身上;請參廿六章二十至廿三節;耶利米自己夠幸運,未遭遇同樣的命運;請參第卅七章。真先知沒有一個合資格作受人歡迎的傳道人。如果以受人歡迎作測驗標準,那麼舊約每一個偉大先知必被裁定為不及格。我們回顧並且事後聰明地說,『對,那才是上帝真正的話』,但與先知同時代的人更可能無情地把他釘十字架,而且這也是耶穌的經驗。
儘管耶和華仍繼續是恩慈的──第卅一節爭論說,祂曾冷淡對待你麼?──百姓令人驚異地決定去做自己的事,他們想:如此便解除了耶和華所加於他們的束縛。做他們自己的事,導致連串可怕的罪行:
(一)無約束的宗教熱誠使百姓對那些豐饒之神的事奉鄙俗不堪,以致他們能對職業妓女都有所指點哩(第33節)。
(二)社會呈無政府狀態,窮人被謀殺,無辜人無任何合法保障顯示出來。卅四節『你並不是遇見他們挖窟窿』,這話是指出埃及記廿二章二至三節的法規而言,這法規認為殺死一個在夜間挖窟窿而被拿的人是正當殺人。
(三)政治上的權宜之計,試圖玩弄強權政治的把戲,這把戲只能引致國家的災禍;『你兩手抱頭』(第37節)是公認為悲哀的表記之一(參撒下十三19)。這些是『自由』的果實。暗示上帝子民的唯一真自由是那在委身於上帝得到的自由,這委身必須表現於生活的每一方面,在個人的決定以及在社區選擇其優先處理的事上。這樣的委身是耶利米反覆地懇求的。――《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