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耶利米書第廿八章

 

聖殿中的衝突──先知反對先知(廿八1-11

這事件必定已發生於上一章所記的那些事件大約相同的時候;至少在第十節耶利米仍然負他的軛。在這裏我們看見我們在較早以前論及『眾先知』(廿三9及以下)的那一節所討論過的部分課題,現已變得十分實在。押朔的兒子哈拿尼雅,是來自耶路撒冷西北約六哩的小鎮基遍的先知,他代表宗教的建制。我們大概都會認為他是那附屬於耶路撒冷聖殿之先知會所的會長。他的名字的意思是『耶和華是有恩典的』,而上帝對祂的百姓有恩典是他信息之主題(2-4節)。在短短兩年之內(第3節),猶大的大災難就會過去,而且從殿中被掠去的陳設品,便會與被擄的王和他的同胞從巴比倫回歸。

我們不能從背負軛之耶利米一切所說過的話推衍出甚麼來。然而從外面來看哈拿尼雅與耶利米之間並沒有區別。每人都用『耶和華如此說……』來替自己的信息作開場白。誰能說一位是誠實的而另一位不是呢?每人都用一種象徵行動支持自己說的話。哈拿尼雅故意折斷耶利米搭在肩上的軛,指明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的軛會照樣折斷(10-11節)。他的信息是要鼓勵那些在耶路撒冷正圖謀背叛的特使團並使百姓放心。

耶利米在他的回答中(6-9節),一開始便模仿哈拿尼雅的話,正如較早期的一位先知,音拉的兒子米該雅與一四百名的先知衝突時所作的(王上廿二15),說:『阿們!願耶和華如此行』。『阿們』總是表明非常強有力的肯定,在這種情形下耶利米彷彿對哈拿尼雅說:『好極了,我同意。』他是諷刺?或者他只是說:『好極了,那也是我最深切的願望,但那不可能是真的。』它不可能是真的有兩個理由:

(一)這樣不加鑑定之樂觀言論和以前眾先知傳的信息並不一致。他們對以色列總是有嚴厲之判詞要說;他們論到『爭戰、災禍,和瘟疫的事……』(第\cs168節)。你只要閱讀那些被認為是較早期之先知作品,就如阿摩司、何西阿和彌迦,就必定意識到,不論在他們的教訓中有多少有關未來希望的成分,但總不會缺少審判和劫數之聲。

(二)在申命記十八章廿二節提到其中一種測驗假先知的方法:『先知託耶和華的名說話,所說的若不成就,也無效驗,這就是耶和華所未曾吩咐的。』耶利米在這裏似乎在解釋這測試,並且暗示它真正只適用於那傳揚『平安』或『一切都好』的先知身上。這是來自他那堅定不移的確信,即嘴甜舌滑的先知是靠不住的,他的信息既安慰人又使人安心而完全沒有挑戰。只有發生戲劇性的事才能扭轉那判斷。一種沒有要求的宗教可能會令人感到寬懷,但在它的中心不外是一個容易落淚、多愁善感的上帝罷了。在哈拿尼雅與耶利米之間所構成的問題──正如它在宗教爭論時常有的──乃是我們相信哪一類型的上帝?

哈拿尼雅對耶利米的論據根本毫無感動。他故意折斷耶利米肩負的軛。這是他的『象徵行動』,宣布巴比倫的軛在兩年內就會折斷。這次的對抗因耶利米默然離去而結束:他『就走了』(11節)。

那些目擊這次對峙的人離開時豈不會留下耶利米因敗仗而隱退的印象麼?也許是。但耶利米可能覺得已沒有多說的必要,已經不能多說了。那些爭論已忠實地擺在百姓面前,他們要選擇相信誰。當然,耶利米沒有另外直接從耶和華而來的話。為此他得等候。由於他已沒有另外的話要說,他便沒有說甚麼!正如傳道書作者說的:『靜默有時,言語有時。』(傳三7)有時,多餘的話只會把問題蒙蔽了,不論它們是多麼合適作為發泄我們內心挫折的安全活塞。

遲延的話語(廿八12-17

過了一些時候(第12節)──我們不知道有多久──耶利米才有別的事對哈拿尼雅說,於是他便去對他發出攻擊。他要講論有關於哈拿尼雅之信息及其行動。哈拿尼雅可以折斷耶利米所負的木軛,但他所作的一切,實際上乃保證木軛會被不能折斷的鐵軛取代,象徵巴比倫人目下對這個國家牢固的箝制。順帶一提,我們沒有必要照標準修訂本的譯法用『我』(那就是上帝)去代替『你』(那就是哈拿尼雅)。這段經文明顯地強調哈拿尼雅以為解放他同胞脫離壓迫的象徵行動,實際上是增加了那壓迫。耶利米於是指摘哈拿尼雅販賣『謊言』(15節;參廿三25的注解──謊言、夢境與上帝的道{\LinkToBook:TopicID=188,Name=謊言、夢境與上帝的道(廿三23-32}),而且任意『叛逆上帝』(16節)。他向哈拿尼雅宣布申命記十八章二十節為假先知所定的刑罰:『那先知就必治死』。那個曾預言兩年內百姓就會免負巴比倫之軛的先知,兩個月之內便死去了。我們不知道他是怎樣死的,但我們毋須懷疑這個事實。耶利米的嚴厲話語,實際上是加於他的咒詛,可能在心理上加速他的死期。這件事必定會令人想到耶利米在百姓眼中已獲辯白了。但事情並非如此,縱使真的如此,也只是短暫的。在幾年內,巴比倫的軍隊向耶路撒冷迫近,耶利米發現自己愈來愈孤立,一個傳國家遭災禍的先知是無人準備聆聽的(參卅四章及以下各章)。一個不斷向我們最深之成見挑戰的人,即使我們偶然會發現那人是對的,我們也不會輕易聽從他。――《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