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以西結書第十六章

 

忘恩的罪(十六134

  本段以撫養棄嬰的故事為喻,顯示以色列的忘恩。棄嬰沒有可取之處,只因拾嬰者動了愛情,把她撫育成為美后(114)。然而成為美后後,她不珍惜撫養者的愛情,與一切過路人多行淫亂(1534)。以色列的忘恩,使神哀傷,也使自己成為被棄養之人。

  倘若把這故事應用在我們個人和群體的身上,我們會發覺,我們和忘恩的以色列,並無很大的分別。我們沒有一個人敢說自己配得揀選之恩;我們每一個人都須附和保羅:「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林前十五10)然而許多時,我們把心放在學業上、事業上、瑣事上、人物上;甚至為自己而活。我們賴以活凓的,是自己的能力;循凓的軌道,是世界的軌道。我們有多少時間放上與主親近?有多少時間關顧祂的工作?我們每天活在忘恩的景況中,使神哀傷,我們必須為此自省!

  在基督裏被揀選的群體是教會,教會在整體上有回應主揀選的恩典嗎?個別教會也許曾經或正在努力這樣做,但在整體上,教會並未對揀選她的主盡忠。教會正在世俗化、機構化。我們已成為舉世注目的機構──一個不時向世界拋媚眼的美后!我們正努力使世界知道我們的存在,覺察我們的實力──不使世界小覷我們!我們有實力,卻沒有光;我們有架構,卻沒有愛。我們現今的教會,的確像啟示錄中的老底嘉!我們必須為此自省!

思想 我在過去二十四小時內,有多少時刻心中向凓主?

三個犯罪的姊妹(十六3563

  本段經文用三個滿身罪污的姊妹──大姊撒馬利亞、二姊猶大、三妹所多瑪──作比喻,顯示猶大的罪行為眾姊妹之首。

  猶大自以為在德行上優於她的姊姊和妹妹,尤其在後兩者都遭毀滅之後,她更自信她之所以碩果僅存,是由於自己德行最優之故。

  這種自以為義的錯誤心態,不僅猶大有,我們也有。「嚴於責人,寬於責己」,原是人的常態。可是基督徒應該知道自己是罪人;在情感上,常覺自己「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提前一15);照理倒應該是責己嚴,待人寬才對。然而我們卻常常看見弟兄眼中有剌,而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這證明我們真的是一個罪人!求主讓我們先打倒自己,先看到自己的錯!

  雖然猶大是「三姊妹」中的罪魁,罪無可恕,理應好像姊姊和妹妹一樣毀滅,然而神畢竟有赦罪之恩。祂以寬恕待猶大,許以「赦免你一切所行的」,從而使猶大知罪。又要猶大以恕待人,在復興的時候接待她姊姊和妹妹。這是何等深厚的恩典,是何等深刻的功課啊!人非認識己罪,無以得復興;非以恕待人,無以顯示真心的悔改。十六6063仍所含的屬靈教訓,非在默想中以禱告和眼淚,不能得到!

思想 知罪的功課是難學的,我要靠聖靈的幫助學習它。──《新舊約輔讀》